新春献词:带着家去建设

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流浪地球》

跨过2月,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的辛丑年。

在现代汉语,“辛丑”往往带着太多负面含义,但在传统,人们却赋予了它美好的价值。辛者,新也,丑者,纽也。寓意着改变和革新,也是对关系的重新调整。正像诗人写的,万物动芳华。

从庚子到辛丑,过去一年,实在发生了太多大事。

从突如其来的疫情,到人们团结一心抗疫,从经济危机,到全球“大变局”,从澳大利亚的山火,到中国的水灾,从中美科技争端,到“内卷”大讨论,都一次次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诚如《流浪地球》中那句被反复引用的台词: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是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要为过去一年定义一个关键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家园”。特别是这个春节,因为疫情反复,再次阻断了这个国家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许多人将无法与家人团聚,同样,还有许多人依然坚守着“保家卫国”的职责。

家,可能是我们文化中最独特的一个词。它不是简单的一座房子,一个地方,甚至,也不是简单的血缘关系、隶属关系。它可以小到夫妇、亲子、兄弟,这些社会结构最小的细胞,也可以大到国家、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可以是物质的,正如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可以是精神的,正如造成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文化。

是的,就像在《流浪地球》中,不同以往的科幻电影,人们总是担忧地球毁灭,想象着移民外星。这次,人们带着地球去“流浪”。地球,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而成了“家园”和“人”本身的象征。

在过去一年,许多事情都开始悄然变化,而尤其在教育上。

疫情,曾把我们隔离在家,家庭教育的价值却重新凸显;经济危机,让很多人失业,也让人开始反思科技教育和消费主义的危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新被提出,乡村教育被反复言说。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被媒体称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将是指导未来几十年教育更新的总纲领。

这是教育对“精神家园”的重新确认。可以与之类比的,唯有上个世纪庚子辛丑之交,“废科举,兴学校”的现代教育改革。

毋庸置疑,这场绵延百年的教育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但也逐渐显示出缺乏人性的弊端,比如“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比如部分教育的极端产业化。

现代学校,曾把教育想象成“工厂”一样,只要设计好程序,按下按钮,我们就可以批量制造有用的产品。但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他不是“产品”。

人从“家”里出生,为人子、为人女,然后再走向更多的“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为人友,走向更大的“家园”,成为顶天立地的“人”。人类每次进步,都必然伴随着对“家园”的再审思。

最后,在这个新春佳节之际,再次祝愿各位老师、校长和读者朋友们,阖家团圆,和乐安康。惟愿我们的“家园”生生不息!

2021年/第07期2021/02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