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教师对当今教材的“点睛”与“破足”
多 些 画 龙 点 睛,少 点 画 蛇 添 足
邹贵虎
教育部审定2016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是一本全新的教材,从形式层面来讲,设计与编排比旧版更精致,更优美,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上来讲,课文的选篇也比旧版更优质,所选文章基本体现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四大特点,尤其是在回归经典上体现得更加鲜明,充分反映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趋势,这是令人可喜的。
同时,本册教材也对某些课文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减删改,有些课文经过处理,显得更精美简易,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更具可读性,更便于理解,如《再塑生命》一课。而有些课文的改动却令我不敢苟同,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改动很大,与旧版的相比,增加了很多內容,句子的表达形式和措词也作了很大改变。教学时,我初读一遍,觉得别扭,又读几遍,还是别扭,干脆找来旧版的对比着读,更别扭,觉得旧版的读起来是那么的精致优美、自然流畅!而新版改动后的虽然增加了许多细节,似乎描写得更具体形象,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读起来就显得弯障曲滞,就像一段木料有太多的枝节疙瘩,不顺溜,不好使;增改后内容虽多了,却好比一个小姑娘在冬天里穿了大棉袄,显得臃肿笨拙而失去了轻巧灵动,总之不美了。
不妨挑些段落词句作下对比,以供参酌。
新版第三段:“'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而旧版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反复品读,就觉得:既然是一群孩子在找新花样玩,并已找到,自然是欢呼雀跃地飞跑而去,怎么会是"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难道是编者怕他们跑得太快不安全,所以安排他们跑慢点?"像一群迷路的小狗",既然是有目标地朝目的地"出发",怎么会像迷路的小狗?我在农村长大,小狗见多了,迷路时应是慌慌张张,战战競競,四处乱窜的;"一路小跑",这可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节奏啊!可见这一处改动是不符当时情境的,有忸怩做作之感,有画蛇添足之嫌,没有旧版的自然真切。
还有第六段改动也很大,就说说段末一句吧,新版是这样的:"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而旧版中是这样写的:"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把那座小悬崖比作"高不可攀的险峰″,具体形像,既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与联想,又不着痕迹地暗示了那座悬崖对"我"来说的艰难,也从侧面烘托了"我″小时候的体弱多病,与上文自然呼应,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美;而把它比作"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就感觉像个卫道者板着脸孔在说教,面目可憎,每当读到这句,我就觉得像被枣核卡了喉一样要窒息,顿时心生反感。我们的教育中,"严禁"、"禁止"、"不能"这样的条框还少吗?这样的句子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实在是不合时宜,有点大煞风景!
又如"其他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一句中的"反胃"一词,仔细琢磨,是否贴切?我认为是有待推敲的,"吃苹果不?″"反胃!″突然让我想到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旧版中对这一情节是这样表述的:"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再如"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一句中"哄堂大笑"一词,用在这里是否妥当,亦有待商榷,"哄堂大笑″一词本意是指"满屋子的人大笑起来",一般用于"戏院"、"剧场″、"会堂"、"教室"等场合,如"戏里要串十几出戏,每换一出时,台下都是一场哄堂大笑"、"吃了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我接触过很多演员,他只要和你生活一天,到晚会上就能把你表演得维妙维肖,引起哄堂大笑"等,这些句子中用的都是室内的场合,五六个人在旷野上大笑是否能用"哄堂大笑"?我表示疑惑;而旧版课文中用的是"哈哈大笑″。课本选文中的用词若有争议,势必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当然,课本选文是有必要改动的,改得妙比原著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学习。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作者的原著未必就十全十美,他们也许也会有疏忽的地方,怎么改,需要编者有十足的智慧。
如朱自清的《春》,新版与旧版也有细微的变动。第五自然段中有一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而旧版中没有"窠"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朱自清原著中是有"窠"字的,可见新版更偏向于尊重原著,也能让学生多学到一个语义丰富的汉字。但若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言的精炼性来说,去掉"窠"字似乎更妙,"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读起来更轻松流动,加上"窠"字读起来就略凝重,与全文清新自然、朴实浅显、灵动晓畅的语言风格有点不相宜;更何况,《说文解字》中对"窠"与"巢″是这样定义的:“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是说鸟在树上做窝叫巢,在洞中筑窝叫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去掉″窠"字在表意上更精准,鸟儿用些枯枝干草在繁花嫩叶当中搭个"巢″,轻盈而干爽,生活其中,高兴起来时唱个歌跳个舞,呼个朋引个伴,搞个聚会什么的,是很安妥的;若是用泥巴在上面筑个"窠″,总担心那些"繁花嫩叶"承受不住,家如不安稳,恐怕就难以高兴了。可见,编者在此去掉"窠"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技艺精湛的玉工在白璧上去瑕点,使其更臻完美。
一篇好的文章应当像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一样完美无瑕: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作者写文章要追求这种境界;编者删改选文也要追求这种境界,删改得好能收到画龙点睛之功效,不好便有画蛇添足之嫌!
结尾,再啰嗦几句,我曾与学生讲到《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说这篇文章没有旧版中的那篇精美,有学生就说:"老师,是你对以前那篇教过太多遍,太熟悉,所以认为以前的更好。″想一想,也许是吧!可能因为我太恋旧,就比如看电视剧,总觉得新拍的不如老版的经典,像《三国》、《西游记》等,也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故吧。到底如何,还是要靠大家自己去对比品读,以上所谈只不过是我个人的愚见罢了。
文学顾事为大众文学微刊,偏好故事,兼顾其它文学。一周内打赏80%作为稿费,若在一周内阅读量达500以上者均有意外红包(点击越多,红包越大),(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