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好就喝什么?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也不错?

《1》

有些人的人生,是没有要求的。

比如,薄姬。

薄姬是刘邦的侍妾,在历史压根儿没什么存在感。年轻轻就跟着儿子代王刘恒,远离政治中心,分封到了偏僻的山西。

刘老三死后,吕后当权,薄姬和刘恒还长期被监视,过着低调卑微不输于勾践的日子。

不像宠妃戚夫人,一直留在刘老三身边,连儿子封了赵王,也没有离开京城,甚至还差点换掉吕后生的刘盈,变成了太子。

而有些人的人生,是有要求的。

比如王夫人。

比如钩弋夫人。

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妈。

先是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后来和离了,想办法进了太子府,做了太子的侍妾。太子登基之后,她被封为美人。

但仍然没什么地位,生的儿子也只得了个“彘”的贱名,被封为胶东王,差不多时间就要去山东封地,伴着儿子终老一生。

然而她搭上了馆陶公主的线,利用联姻,把刘彻送上了皇帝之位。

自己也荣登太后宝座。

一个平民出身的再嫁女子,能成为太后,这故事,就算放在21世纪的现在,也是妥妥的励志典范。

钩弋夫人也是个传奇女子。

她为了进宫做皇帝的女人,在刘彻出巡经过她家乡的时候,四处宣传自己的手掌不能打开,只能握拳。

刘彻听到这个消息,就接见了她。而神奇的是,在见到天颜的那一刻,她的手掌竟然神奇地打开了,并且还让皇帝看到了掌心握着一只玉钩。

汉武帝惊为天人,遂把她收入宫中。不久她生下皇子,最后被封为太子,就是历史上的汉昭帝。

可见,人还是要有些追求的。

《2》

喝茶也是这样。

喝茶也是要有追求有要求的。

不能跟喝水似的,只要干净就好,什么都不讲究。

如果真这样,那还不如喝水,至少水便宜——比茶叶便宜。

就像某茶友,发表了一番佛系喝茶感言,大略就是说,什么茶好喝就喝什么,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也不错。

这句话,粗看是没什么问题。

还会收获一波来自吃瓜群众的好感。

但细看,就大有语病了。

前半段说,”什么茶好喝就喝什么“,这没问题,这就是个人的追求而已,表达的是这位茶友自己的喝态度,无伤大雅,也不影响谁的利益。

但后半段说,“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好喝”,这就产生了意思转折,就有岐意了,并且是很大的岐意。

云南大叶种,做出来的白茶,能不能称作白茶?至少,目前执行的白茶国家标准里,关于白茶的适制树种名录当中,并没有出现“云南大叶种”的字眼。

也就是说,云南大叶种茶树,不属于现行的白茶国标规定的白茶树种。

既是这样,那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除非云南大叶种能证明,自己的DNA属于大白茶树、水仙茶树、或者群体种小白茶树这些白茶指定树种当中的一种。

否则,还真是没办法堂而皇之地把大叶种茶青制作的茶,认定为白茶。

那么,既不能认定属于白茶,又何谈大叶种白茶也好喝呢?

势必要修正一下,改为“大叶种做的茶也好喝”,这样才合乎规定。

那么,茶友的意思联起来就成了:什么茶好喝就喝什么,云南大叶种做的茶也不错。

这样就对了。

云南大叶种也是极好的茶树,它做的茶好喝,这很正常,不稀奇。

而硬要把大叶种做的茶叫做白茶,这岐意就太大了。

茶可以好喝,但茶名不可以张冠李戴。

《3》

这种看似佛系,看似无欲无求的茶友,还不少。

他们表面看上去是好好先生,不挑剔,好侍候,实际上,却是不知不觉间,在搅浑茶圈的这池春水。

甚至在纵容一些怪异的行径。

比如,发表观点,称,我就是喜欢便宜的金骏眉。

这种想法,就完全是在纵容金骏眉的制假造假了。

首先,金骏眉哪里可能便宜?

从加工工艺上来说,7-8万颗芽头,才能制成一斤金骏眉,如此稀罕的产物,茶青价格必定就很高,成品茶零售价怎么可能降得下来?

价格便宜的金骏眉,比如几百块钱一斤,小几千块钱一斤,那都肯定不是真的金骏眉。

不信,数一数芽头,算一算茶青的价格,就知道真假了。

这类茶友,喝金骏眉的时候,不论真假,不管品质,只看价格——便宜就好,这样的心态,岂不是纵容生产销售假金骏眉的人么?岂不是变相推动假金骏眉的销售流通么?

当大量的人秉承着“便宜就好”的观点,当大量的便宜"金骏眉"流向市场,整个高端红茶圈,都要绿了。

而若这种风气成为了时尚,成为了压倒性的大多数,将来还会有多少茶农会认真生产金骏眉、会生产真正的金骏眉、会用最严格的工艺来加工金骏眉呢?

够呛。

无欲无求的茶友,只讲便宜不讲品质的金骏眉消费者,用看似佛系的态度,彻底把金骏眉带到沟里去了。

庸医害人。

《4》

而大多数无欲无求派茶友的观点是,管它什么品种,管它什么工艺,只要我觉得这茶好喝就行。

这种看似“适口为珍”的谦逊态度,其实后果更加严重。

这种观点的潜台词就是,不管茶树品种对不对,不管工艺对不对,不管有没有粗制滥造,不管有没有以次充好,不管有没有违背常理,只要自己觉得茶好喝,就可以了。

只要这杯茶合了自己的口味,管它什么伦理道德,管它什么国标省标,一切都是浮云。

自己的舌头,就是标准。

这种观点,也是无厘头到不行。

只要好喝就可以,那月光白做的针,标着福鼎白茶的名字销售,难道也可以?

只要好喝就可以,那普洱夏茶,采下来晒一晒,当作白茶寿眉卖,难道也可以?

只要好吃就可以,那孙二娘做的人肉包子,也可以上市销售?

只要好吃就可以,那革命志士的人血馒头,照样可以闭着眼睛吃进去?

不不不。

一款茶的口感,先放在一边。首先,在考虑它好不好喝之前,它首先得是“茶”吧。

它得是茶,才可以让我们去考量它好喝还是不好喝吧?!

若一款茶,采的是大叶种,用的是杀青工艺,名字再取个白茶,这种四不像,它能称作白茶么?

当然不行。

这样的四不像再好喝,口感再令某些茶友喜欢,它也不能被称作白茶呀。

若树种不对,工艺不对的茶,也能被称作白茶,那白茶界岂不乱套了?

长此以往,此风渐长,未来,大家还能喝到真正的白茶吗?

显然不能够了。

好喝,是个标准。但在考虑“标准”之前,先要来考虑的是“茶叶的归属”,它属于哪一类茶,是用哪种工艺加工的,它符合该茶类的标准吗?它有没有遵循该茶类的工艺在制作?

有了这些前提,把它框到了某个茶类当中去,再来考虑好喝或者不好喝,才靠谱。

否则,只要好喝就行,不管其它,那这个”好喝“二字,就已经不是喝茶的标准了。

是喝普通“饮料”的标准。

《5》

人的感官,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规则,是道。

武功高手过招,说,划下道来,这个道,就是比赛规则。

盗亦有道,是说,哪怕下三滥到小偷小摸,也自有其要遵循的规则,比如老弱妇孺不抢等等。

在“道”之下,再来谈个人的口味、喜好、价值取向,才更有的放失。

无道,则无可道。

有道,则有德。

与诸君共勉。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