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职校生不可爱? ——某职校学生座谈会有感
在一所职校教学督导,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到会的八名学生有学生会干部,也有普通学生,同时兼顾到了高职、中职及“3+3”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由此可见,学校在座谈会的安排上既是用心的,也是坦诚的。
开完座谈会后我才体会到:学校对待工作的这种认真和坦诚,是该校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自觉、自省和自信。
因为陌生,也有可能因为我代表督导专家组,学生显得比较拘谨。我说明了来意之后,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我说,在我们学校,我和学生的关系是极好的。七八千名学生,叫我校长的少,喊我“老大”的多。听到这几句话,八名学生都笑了,表情也开始松弛下来。一名男生带头发言,他说,说句心里话,来这个学校不是自己选择的,但是既然来到了职业学校,学会一技之长,掌握谋生本领就应该成为个人的目标。学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职业学校,有实验实训的仪器设备,有老师的帮助,我对学校没什么意见。就拿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来说吧,他在班级管理中虽然管得很严,但他不是一味地管理,而是注重修德修心,教我们如何做人。另一位男生接过他的话头说,我们的班主任呙老师也很好,跟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们的任课老师也都挺好的,跟我们都有沟通。另一位男生接着说,我是学生社团的社长,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我们的夏老师一边忙着教学,一边教我们实训、开发和创新。上一次全省的机器人大赛,我们打算参赛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训练了,但是学校还是给我们买了相关设备,王老师、熊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干。看到学校这样重视,老师这么热心,我们也都铆足了劲,最后还获得了一个奖项。但是,我个人有一个迷茫的地方,就是下一步究竟是应该转本,还是应该就业?我拿不准。我给他简要地谈了一些关于兴趣、天分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要服从自己的内心,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并建议他读一读徐小平的书。徐小平帮助很多大学生完善了自己的人生及职业规划,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我想,徐小平的书对这位同学应该有所帮助。
座谈会开到这里,基本上就不用我启发了,同学们先后发言。有位同学说,我是15级的,教我们组装维护的陈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他把我们分成若干个公司、集团,然后就同一个项目开展竞标,陈老师给我们打分、打等级。还有熊老师、刘老师也是把我们分成几个组,制作抢答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期末考试就考这个,这样的教学就必须注重团队配合,我觉得非常好。一位17级的学生说,我觉得老师都挺好的,上课时虽然严肃,但下课后能和我们打成一片,在QQ、微信上也有交流。老师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挺不容易的。比如戴老师、蒋老师,她们很辛苦,注意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想让我们任何人落后。
一位16级男生的发言更是让我刮目相看。他说,学校是个以德育人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比如我们的班主任(我忘记问班主任是谁了)就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班主任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一位比较腼腆的“3+3”班的女生发言说,前段时间我们考试(可能是学业水平测试),每个老师都会布置好多题目,我们每天要刷几百道题,段老师、戴老师就陪着我们刷题,直到每一个同学都过关为止,我们非常感动。还有一位18级的同学说,我是阿里巴巴班的,我感觉学校的就业平台非常好,我们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我启发同学们说,你们对学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你们转达。同学们笑而不答。我进一步启发说,给学校提意见并不代表不热爱学校,艾青有一句诗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提一些意见或建议也是热爱学校的一种表现。这时,一位在学生会担任某职务的同学说,如果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夏季运动会一天就结束不够合理,有的时候甚至一些项目都没比完,也就不比了,据我了解,80%多的同学对这样安排是有意见的。我回应这位同学说,你提得非常好,也非常对!学校运动会至少要一天半时间,举例来说,一百米比赛分为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即使简单一点也要分预赛和决赛,按照常规,一百米预赛和决赛应该分别安排在两个比赛日的第一个项目,这样的安排科学合理,也容易出成绩。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八位同学频频点头。我问这位同学,看来你是个体育爱好者,你的强项是什么?他说100米短跑。“最好成绩是多少?”“13秒以内吧。”我笑着说:“比我跑得快,印象中我的最好成绩大概是13秒3。你能跑进13秒以内,应该是前三名吧?”他点头说,差不多吧。我对八位同学说,既然这是多数学生的意见,我一定会向学校领导转达的,我也希望学校能够采纳。
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在“亲切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八位同学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懂得感恩、表达得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可爱?我也接触过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论情商、适应能力、善解人意、礼貌待人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点也不比他们差。所以,我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过去没退休的时候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我和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我们互加了微信,并约定“经常联系”。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晚饭后回到宾馆房间,打开微信,立刻看到了几位同学发来的问候:“老大,您好!”顿时,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荡漾。
201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