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余闲思:怎样才算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以我这等凡夫俗子来理解的话,那就类似于男女结合。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无非是组建一个家庭,然后便可以繁衍后代,由此诞生一个新生命。言外之意,中西医结合,无非是想通过对中医及西医的深入研究,不断的撷精弃粕,力图发展为一种新医学,这种新医学应该超越中医及西医。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时期,就有“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的说法;1952年,何云鹤发表“现代医学和中医的结合”一文,是建国后最早明确提出“结合”概念的文章。1954年,政府做出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指出医药卫生界认真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8年,卫生部要求各省市举办西学中学习班。至1960年,国家逐步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方针。
看起来,“中西医结合”这种说法,似乎完美无缺。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得劲。既然是中西医结合,那就有必要将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讲清楚。如果无法讲清楚这个事情,之后的说辞只能是公婆各有一套,各说各的理。首先,什么是中医呢?“中医”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书载“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此时的“中医”指中等水平的医生,也有人认为是好医生的意思,还有人认为是“中医”并非名词,而是动宾结构,意为“切中医理”。而今,人们口口相称的“中医”,最早是见于英国来华医生合信于咸丰7年(公元1858年)所撰的《西医略论》,书中最早提出的“中医”这一词汇与之前大不相同,意为中国原有医学或从事中国原有医学的人,也是流传至今人们口口相传的“中医”。
那什么是“西医”呢?《近现代辞源》中解释其涵义为:①运用西医学理论和技术治病的医生。②从欧美传入中国的医学。其实,目前学界对这一名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一般理解而言,西医,更多是指向西方的医学。不过,西方的医学却也不尽相同,概而言之,西方医学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分,传统医学是以希波克拉底、盖伦为代表的医学模式,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盖伦的“精气学说”一直束缚着医学的发展,直至后来解剖学、细胞学为代表的医学完全颠覆了西方古代哲学医学模式,进而发展成为全世界人们共享的现代医学。因为现代医学是在古代西方哲医基础上蜕变发展而来的,所以,人们常常习惯的将现代医学也称呼为“西医”。
简要回顾“中医”“西医”的历史由来,不难看出。我们平时所讲的“中西医结合”更倾向是将中国的医学与西方的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但是,与西方的什么医学进行结合呢?是西方的传统医学吗?显然不是,因为西方早已经将自己的传统医学抛弃了。那么,剩下的也只是现代医学了。这“中西医结合”无非就是将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了。不过,蹊跷的是,希波克拉底与盖伦所倡导的西方传统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譬如西方传统的“四体液说”与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西方传统的“精气说”与中国传统的“精气神学说”,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两样吧。既然现代医学是抛弃传统而来,又有什么理由再让它“结合”呢?
还有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其他传统医学并不提“(某)西医结合”这样的话。譬如吧,现存的最古老的、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的印度阿育王吠陀医学,阿育吠陀医学曾影响过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体系。谁有知晓印度阿育王吠陀医学与西医结合呢?不晓的从事印度传统医学的人士看到“中西医结合”会有怎样的感想?更为让人不解的是日本的做法。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日本政府遣使者远赴盛世大唐,自此中医在日本开花结果,经过本地化发展后,被人称为汉方医学。不过,19世纪末,汉方医学在传染病、急救等诸多方面逊于荷兰医学,以至于1874年开始日本政府逐步废除了汉方医学,荷兰医学成为主流,二战后欧美医学再次取代荷兰医学而成为主流。就这样,日本是直接废医,更遑论结合了。
纵览历史,西方的传统医学在社会发展中,不惧权威,大胆的进行尝试和挑战,敢于对旧的学说质疑、批评,进而验证,甚至否定,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完美的转身,实现了自我蜕变,从古代哲医衍变为现代的实证医学。进而,成为全世界通用的主流医学。而我们中医依然在所谓的阴阳五行、经络假说中打圈圈,不仅仅耗费了莘莘学子大量的精力,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宝贵资源。当西方学者抛弃他们的“四体液”“精气说”时,我们依然捧着我们的“阴阳五行”、“经络假说”试图与现代医学结合,此情此景,何其荒唐?
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勿相忘,自思量。
医学理论,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西南北之别,
对的是理论,不对的当抛弃。
治病药物,只有有效无效之分,没有中药西药之别,
有效为药物,无效就不是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