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蒲黄
中药古今研究:蒲黄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本草备要》:“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肿。炒黑性涩,止一切血,崩带泄精。”
3、《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4、《本草便读》:“破血凉瘀,生用可行熟可止;味甘性冷,损伤能散肿能消,入心肝以达脾,通经脉而治痛。”
5、《日华子本草》:“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6、《本草乘雅半偈》:“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7、《本草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8、《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9、《本草崇原》:“主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10、《本草从新》:“生、滑行血、炒、涩止血。厥阴血分药,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之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肿。”
11、《本草撮要》:“功专治血症,生破血,熟止血。”
12、《本草分经》:“甘平,入心包肝经血分,生用性滑,行血消瘀,祛心腹膀胱之热,疗疮,肿炒黑性涩止血。”
13、《本草经集注》:“主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14、《本草新编》:“能止衄血妄行,咯血、吐血亦可用,消瘀血,止崩漏白带,调妇人血候不齐,去儿枕痛,疗跌扑折伤,亦佐使之药,能治实,而不可治虚。”
15、《本草易读》:“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诸邪,疗打扑损伤疮疖诸肿。炒黑性涩,止一切吐衄崩带,便血痢血。煎止泄精。”
16、《得配本草》:“凉血活血。专治一切血病,心腹诸痛,兼除癃秘遗精,止儿枕痛,敷舌肿满。”
17、《雷公炮制药性解》:“生用则性滑,主行血,通经坠 胎,消瘀排脓,利小便,祛心腹膀胱热。炒用则性涩,主止血,除崩漏滞下,一切吐衄血,痢血尿血,肠风下血,止精泄,定儿枕痛。”
18、《新修本草》:“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19、《药鉴》:“疗跌扑抑损,理风肿痈疮。女人月水不匀,非此莫调。产后儿枕,非此莫去。炒则补血而且止,生则破血而兼消。”
20、《药笼小品》:“生用行血消瘀,通经脉,祛膀胱之热。炒黑性涩止血,治崩带泄精。”
21、《药性切用》:“性味甘平,入厥阴血分;生用则性滑而通经破瘀,炒黑则性涩而止血定崩。”
22、《玉楸药解》:“行瘀血而敛新血,经产、痈疽、癥瘕、跌扑能破,吐衄、崩漏、痔疮、痢疾鲜血能止,调经止带、安胎下乳、心腹诸证,下衣摧生皆善。”
2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
24、《证类本草》:“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5、《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26、《千金翼方》:“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7、《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疬。”
28、《冯氏锦囊秘录》:“炒黑用,止吐血下血,补血损虚劳;生用破瘀血停积。疗肿毒疼痛,消瘀积块,血热妄行,调女人月候不匀,产妇儿枕作痛,疗跌扑折损,理风肿痈疮,兼利小便,诸血症宜。”
29、《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气血不和、心腹疼痛、游风肿疼、颠仆血闷(用生蒲黄半两,煎汤灌下即醒)、痔疮出血(水送服一钱,日三次)、女子月闭腹痛、产后瘀血腹疼,为其有活血化瘀之力,故有种种诸效。若炒熟用之(不宜炒黑),又善治吐血、咳血、衄血、二便下血、女子血崩带下。外用治舌胀肿疼,甚或出血,一切疮疡肿疼,蜜调敷之(皆宜用生者),皆有捷效。为其生于水中,且又味淡,故又善利小便。”
30、《医学入门》:“止血用熟行用生,心腹膀胱寒热去,涩肠止泻又止精。”
31、《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能洁膀胱之源,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兼止也。”
二、现代研究
1、主含柚皮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还含甾类、挥发油、多糖、酸类、烷类、生物碱及氨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2、作用:本品能促进凝血,降低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减轻心肌缺血性病变,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及脑缺血。对离体子宫有兴奋性作用;此外,尚有抗炎、利胆、利尿、调脂、镇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