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象:为了出书而出书

梁东方

出书不是因为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有著作的荣耀感;不仅有著作还有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每一本都是大部头。

于是写作从头到尾都引经据典,引经据典之不够干脆就连古文带注释一块引,引得自己很有学问似的就好。

等引完了别人的话,该自己说两句了,却说不成,前言不搭后语,完全不像是熟读那些引文的饱学之士,而分明就是一个未经文化浸染的人,像故意戴上没有镜片的眼镜以显得文雅的人。

我偶然翻了一下,看见其书中居然有这样的句子:某老师指着我说:“你们那一届,也就是你和王局长有出息!”我相信某老师大致上可能说过这样的话,那是他到了老师家里以后,老师在特定情境下不登大雅之堂的夸奖。但是被夸奖的人居然就将这句话录到自己的书中来。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引用别人的话之外,大讲特讲常识。就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基本上就是把网络百科里的东西搬过来,以充字数。好像他不讲别人就不知道,别人就不会用手机自己“度”出来一样。

这样的人往往曾经有过一些社会地位,踅摸到了出书的门路,陶醉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自嗨里,乐而往返。

出了书,便到处赠送。如果恰巧碰到另一个也出了书、出了这样的书的,就会互相酬酢,换着请客,每次都喝得面红耳赤,对对方说:“除了老兄你,我至少在本地已经是天下第二,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另一个也会客气地说:“哪里哪里,如果不是老兄你第一的话,那也是咱哥俩并列第一……”

他们会详尽地描述都有谁追星式地追着我,都有谁给我留言说我的作品已经如何如何高不可攀,都有哪个异性明里暗里表示了对我这样的才子巨匠的身心两方面的无限倾慕……

他们发的朋友圈,不是在去吃请的路上,就是在吃请的现场:一一罗列在座的都有谁,本来计划来却又因为临时有事不能成行的都有谁,都是什么什么省会员甚至国家会员身份,官职高低,享受哪里哪里的津贴待遇,有过什么著作——至于怎么出的书这一点一定要隐去不谈的,否则很可能会伤及自己。

还是不要说破吧,因为这种自嗨的欢乐场景,一直在支撑着他们可鄙亦复可怜的人生。打碎人家的幻觉,总是不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