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军事能力有多变态?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371660521/answer/1050784038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21日(壬午),秦王大军抵达新安[1]; 七月29日(己丑次日),李世民步骑五万平推至慈涧[2]; 八月14日(甲辰),黄君汉以舟师袭破回洛城,断河阳(孟州市)南桥[3]; 八月25日(乙卯),刘德威自太行山围攻河内(沁阳市),入其外郭,下其堡聚[4]; 九月13日(癸酉),史万宝攻下洛阳城南甘泉宫[5]; 九月17日(丁丑),王君廓攻克嵩山轘辕关,占领罗川出山口(今坞罗水库),并于缑氏镇击沉王世充米船三十艘[6]; 同月,王君廓循地至管城(今郑州),王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以所部杞、夏、陈、洧、许、颍、尉七州降唐[7]; 十月9日(戊戌),回洛东城投降,唐军彻底占领孟津渡口和回洛仓[8]; 十月15日(甲辰),罗士信攻克涧河西北上游千金堡水库[9]; 十月21日(庚戌),王世充管州总管杨庆投降,李世民命李世勣东出轘辕关带兵接应[10]; 十月27日(丙辰),李世勣击败王玄应、占领管州(郑州),副将郭孝恪说降前瓦岗将领荥州(荥阳)刺史魏陆、汴州(开封)刺史王要汉,控制通济渠,王世充东道粮运自是而绝[11];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23日(辛巳),王世充梁州(商丘市)总管程嘉会率所部来降,杜伏威遣将协助唐军攻克梁州[12]; 2月3日(辛卯)左右,李世民遣将李君羡截杀王玄应粮队,斩俘数千,王玄应仅以身免[13]; 二月13日(辛丑),李世民移营青城宫(榖城山瀍河源头附近),于北邙山大破王世充主力,斩俘七千,进营洛阳城下[14]; 二月22日(庚戌),王世充侄王泰弃河阳而走,王君廓追败单雄信于洛口(仓)[15]; 二月27日(乙卯),怀州刺史陆宗善举城投降[16]; 二月30日(戊午),王世充虎牢关守将沈悦向李世勣秘密请降,李世勣、王君廓自荥阳、洛口东西夹击占领虎牢关[17]。
王泰弃守河阳后乘势拿下洛口——王君廓; 率军包围怀州半年、失去河阳犄角后逼其投降——刘德威; 东西夹击拿下虎牢关——李世勣、王君廓; 可以再加两位:后来窦建德西援洛阳,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时,提出“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的是谁呢?——李世勣的副将郭孝恪,和秦府记室薛收。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登基,拜李世勣为并州都督,镇太原;李靖调入中央担任刑部尚书。[18] 【贞观元年】 拜张公谨为代州都督,置屯田以备军需,前后上书建言十余事,并被采纳。[19]张俭为朔州刺史,拒绝颉利索求,广营屯田,岁收十万斛,丰富储粮安养百姓,太宗闻而嘉之。[20] 五月14日(乙丑) 原刘武周妹婿苑君璋以恒安(今大同市)来降,拜隰州都督、芮国公。[21] 同年,阴山以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相继背叛颉利,幽州之北奚、霫诸部归附唐朝。[22] 【贞观二年】 正月22日(庚午),刑部尚书李靖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23] 二月9日(丙戌),靺鞨内属。[24] 四月11日(丁亥),突利可汗因丢失部众、又败于薛延陀,遭颉利囚挞,遣使求救于唐。太宗诏令将军秦武通以并州兵马应接。[25] 四月20日(丙申),契丹酋长摩会率部落来降,颉利遣使请求以其中原傀儡梁师都交换契丹,遭到太宗拒绝。[26] 四月26日(壬寅),柴绍、薛万均等击退突厥援军,灭梁师都,收复朔方,置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27] 九月29日(壬申),以司农卿(前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窦静为夏州都督。窦静上任后暗中探敌虚实,令人离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九部俟斤并率众归款,太宗大为嘉奖。[28] 以右领军将军(原秦王府护军)薛万淑为东夷校尉,镇黄龙(今辽宁省朝阳市)。薛万淑派遣契丹首领游说东北诸部落,威灵、奚、霫、室韦等十馀部皆来降附,太宗下玺书褒奖。[29] 同年,漠北诸部独立,推薛延陀夷男为主,建牙于大漠之郁督军山下。太宗遣游击将军乔师望册拜夷男为真珠毘伽可汗,以图颉利。[30] 【贞观三年】 二月6日(戊寅),房玄龄、杜如晦出任尚书省左、右仆射,李靖成为兵部尚书。[31] 八月8日(丙子),薛延陀毘伽可汗夷男遣其弟统特勒入贡。太宗厚加抚接,赐以宝刀及宝鞭,夷男甚喜。[32] 八月19日(丁亥)左右,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六条。[33]太宗始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屯马邑以伐突厥。[34] 十一月4日(辛丑),突厥数千骑、辎重万余入侵肃州(河西走廊西段,今酒泉市),欲南连吐谷浑。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率二千人与敌交战,败之于张掖河。[35] 十一月23日(庚申),六道行军总管出征,对突厥发起决战。详见上文所述。 十二月2日(戊辰),突利可汗入朝;22日(戊子),唐太宗宴突利及群臣三品以上於中华殿。[36]
正月9日(乙亥),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 二月8日(甲辰),又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轻骑远遁。 三月15日(庚辰),李道宗所部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37]
“要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使敌人的处境比按我们的要求作出牺牲更为不利,这种不利至少从表面上看应该不是暂时的,否则,敌人就会等待较有利的时机而不屈服了。因此,继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引起的处境上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对敌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论上必须这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三月,刘武周、宋金刚引兵二万,并突厥之众,依次攻陷榆次、平遥、介休,包围太原[41];离石乡豪刘季真杀刺史王俭,归附刘武周; 六月10日(丁未),太常卿李仲文、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领的唐关中援军在雀鼠谷全军覆没,主帅双双被俘[42],李渊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43]; 九月12日(丁丑),裴寂大败于度索原(介休),部队亡失略尽,姜宝谊二次被俘后身亡,裴寂南退至晋州(临汾市)[44]; 九月16日(辛巳),李元吉弃城逃跑,太原沦陷[45]; 十月初,宋金刚攻陷晋州(临汾市),守将刘弘基被俘[46],裴寂继续南撤至虞、泰二州(今运城市区、河津市)一带; 宋金刚进围绛州,攻陷龙门(河津市),县令杨太宝阵亡;后因绛州坚守不下,转头攻下浍州(翼城县)[47]; 裴寂来到运城地区后,焚民积蓄,驱民入城堡;夏县吕崇茂、虞州(运城盐湖区)何小董、前隋河东(永济市)守将王行本等举兵响应刘武周。李渊命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等援救夏县,后战败被俘[48]。
找回节奏,遏制对方连续得分的势头; 待局面稳定后,找机会反攻。
首先,找地方安顿下来:柏壁前临稷王山,背靠浍水,安全性和便利性都没问题,非常适合长期驻扎——安顿好了以后“休兵秣马,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51],不给宋金刚乘胜快攻的机会。 此时,前文提到的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等人在夏县战败,由宋金刚部将尉迟敬德(!)、寻相押解回浍州——李世民派行台兵部尚书殷开山(并卫孝节、秦武通等[52])、马军总管秦叔宝伏兵于敌军回程路上的美良川(今闻喜县裴社乡),半路杀出大破敌军,斩首二千余级[53]。 不久后,尉迟敬德、寻相又引精骑增援蒲坂,李世民得到消息后,自领步骑三千,从山间小道趁夜直扑安邑,扑了尉迟敬德寻相一个全军覆没,仅以身免[54]。
首先是这句 “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擀蔽”——李世民非常非常清楚,先前两次伏击取胜,只是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并没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现在的情况依然是宋金刚有兵,刘武周有城(按李渊的说法太原“强兵数万,食支十年”,是非常稳固的补给基地),连在一起互为倚仗,这是对手的优势; 但是,宋金刚“悬军深入”,补给线过长,甚至要靠抢掠来维持生计——这是对手的劣势; 然后引出了最关键的针对性策略——“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不要去跟对手速战速决硬碰硬,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弱点,分兵去偷他们后场(就是前面小标题说的“待局面稳定后,寻找机会反攻”),切断他们的联系,变成宋金刚有兵无粮,刘武周有城无军; 到了那个时候,敌人“粮尽计穷”,不用我们动手他们自己就会走了——这是整个下一阶段行动的目标。
三月21日(甲申),行军副总管张伦(不知是为“张纶”的笔误还是另有其人)败刘武周于浩州,俘斩千余人[56]; 三月22日(乙酉),李仲文、张纶引兵收复石州(离石县)[57]; 此时,刘武周因屡攻浩州不胜,遣将黄子英护送粮道,被唐骠骑将军、浩州道行军总管张德政斩获,虏其众[58]; 四月14日(丁未),宋金刚因缺粮而不得不向北撤退[59]。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唐纪四》:秋,七月,壬戌,诏秦王世民督诸军击世充。……壬午,秦王世民至新安。 ^同上:己丑,秦王世民将轻骑前觇世充,……旦日,帅步骑五万进军慈涧;世充拔慈涧之戍,归于洛阳。 ^同上:甲辰,黄君汉遣校尉张夜叉以舟师袭回洛城,克之,获其将达奚善定,断河阳南桥而还,降其堡聚二十馀。 ^同上:乙卯,刘德威袭怀州,入其外郭,下其堡聚。 ^同上:癸酉,王世充显州总管田瓚以所部二十五州来降;自是襄阳声问与世充绝。史万宝进军甘泉宫。 ^《资治通鉴·唐纪四》: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册府元龟·将帅部·立功第十》:王君廓,武德初以上柱国从大军东讨,别下轘辕、罗川二县。……击王世充粮运於缑氏,沉其米舩三十馀艘。 ^《旧唐书·王世充传》:九月,王君廓攻拔世充之轘辕县,东徇地至管城而还,于是河南州县相次降附。《资治通鉴·唐纪四》: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县官并依世充所署,无所变易,改尉州为南汴州,于是河南州县相继来降。 ^《册府元龟·帝王部·纳降》:(十月)戊戌,世充将王举以回洛东城来降。 ^《资治通鉴·唐纪四》:甲辰,行军总管罗士信袭王世充硖石堡,拔之。士信又围千金堡……堡中以为士信已去,来者洛阳亡人,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道,伺其门开,突入,屠之。胡三省注:河南縣城東十五里有千金堨。洛陽記曰:千金堨,舊堨穀水,魏時更修此堨,謂之千金堨。 ^同上:秦王世民逼洛阳,庆潜遣人请降,世民遣总管李世勣将兵往据其城。 ^《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伪管州总管杨庆遣其兵曹刘敏行,间行乞降,请兵应接。帝遣总管李勣等率步骑数百自阳城迎之。时伪太子玄应先将兵在荥、汴之间,闻勣兵至遽来邀战,勣击却之。乃夜令郭恪与伪荥州刺史魏陆书,喻令归国,陆许诺。阴从东都城内送其父母出,赴大军以自取信。玄应遣伪大将军张志就陆征兵,陆诈病不出,召志入,遂擒之,即以城降。陆仍遣志诈为玄应书,停其东道兵马,令张慈宝且还汴州;又密执刺史王要汉令图慈宝,传首大军。玄应既见诸州相率归国,繇是大惧,奔还东都。李勣乃得安慰东夏,於是伪蔚州总管时德睿、伏州刺史王孝矩、袁州刺史杨承先、封州刺史郭神会、行军总管武贾等并首尾来降,世充东道粮运自是而绝。 ^《资治通鉴·唐纪四》:王世充梁州总管程嘉会以所部来降。 杜伏威遣其将陈正通、徐绍宗帅精兵二千,来会秦王世民击王世充,甲申,攻梁,克之。 ^同上:王世充太子玄应将兵数千人,自虎牢运粮入洛阳,秦王世民遣将军李君羡邀击,大破之,玄应仅以身免。 ^同上:辛丑,世民移军青城宫,壁垒未立,王世充帅众二万自方诸门出,凭故马坊垣堑,临谷水以拒唐兵……自辰至午,世充兵始退。世民纵兵乘之,直抵城下,俘斩七千人,遂围之。 ^同上:庚戌,王泰弃河阳走,其将赵夐等以城来降。别将单雄信、裴孝达与总管王君廓相持于洛口,秦王世民帅步骑五千援之,至轘辕,雄信等遁去,君廓追败之。 ^同上:乙卯,王世充怀州刺史陆善宗以城降。 ^同上:戊午,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遣使诣左武候大将军李世勣请降。左卫将军王群廓夜引兵袭虎牢,悦为内应,遂拔之,获其荆王行本及长史戴胄。 ^《旧唐书·李勣传》: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旧唐书·李靖传》:太宗嗣位,拜刑部尚书,并录前后功,赐实封四百户。 ^《旧唐书·张公谨传》: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 ^《旧唐书·张俭传》: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 ^《册府元龟·帝王部·招怀第二》:太宗贞观元年五月乙丑,常安贼帅苑君璋以众来降,拜隰州都督。君璋初为刘武周腹心,武周又归突利可汗。后见颉利政乱,灾异屡起,知其必败,乃率所部来降。颉利遣兵追蹑,逆击走之。 ^《新唐书·突厥上》:贞观元年,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皆叛,使突利讨之,不胜,轻骑走,颉利怒,囚之,突利由是怨望。 ^《新唐书·太宗本纪》:庚午,刑部尚书李靖检校中书令。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二月丙戌,靺鞨内属。 ^《旧唐书·突厥上》:二年,突利遣使奏言与颉利有隙,奏请击之,诏秦武通以并州兵马随便应接。……颉利嗣位,以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突利在东偏,管奚、霫等数十部,征税无度,诸部多怨之。贞观初,奚、霫等并来归附,颉利怒其失众,遣北征延陀,又丧师,遂囚而挞焉。 ^《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四月》:丙申,契丹酋长帅其部落来降。颉利遣使请以梁师都易契丹,上谓使者曰:“契丹与突厥异类,今来归附,何故索之!师都中国之人,盗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兴兵致讨,辄来救之,彼如鱼游釜中,何患不为我有!借使不得,亦终不以降附之民易之也。” ^同上。 ^《旧唐书·窦静传》:寻转夏州都督,值突厥携贰,诸将出征,多诣其所。静知虏中虚实,潜令人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九俟斤并率众归款,太宗称善,赐马百匹、羊千口。 ^《册府元龟·帝王部·求旧第二》:薛万淑,以屡有战功,拜上柱国,封武城郡公。帝与之有旧,引为护军。及嗣位,拜右领军,寻镇黄龙,检校东校尉。 《册府元龟·将率部·招降》:薛万淑为右领军,镇黄龙。时突厥之乱也,万淑遣契丹渠帅贪没折讽谕北狄、东国、威灵、奚、霫、室韦等十馀部皆来降附。太宗下书褒美。 ^《资治通鉴·唐纪八》:突厥北边诸姓多叛颉利可汗归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上方图颉利,遣游击将军乔师望间道赍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毘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大喜,遣使入贡,建牙于大漠之郁督军山下,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部落皆属焉。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辛未,司空、魏国公裴寂坐事免。二月戊寅,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永康县公李靖为兵部尚书。 ^《资治通鉴·唐纪八》:丙子,薛延陀毘伽可汗遣其弟统特勒入贡,上赐以宝刀及宝鞭,谓曰:“卿所部有大罪者斩之,小罪者鞭之。”夷男甚喜。 ^《资治通鉴·唐纪八》: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以为:“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设、欲谷设皆得罪,无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早,糇粮乏绝,四也。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丁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之,以张公谨为副。 ^《旧唐书·李靖传》: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资治通鉴·唐纪八》:突厥寇河西,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与战,破之,捕虏千馀口。《旧唐书·公孙武达传》:突厥数千骑、辎重万余入侵肃州,欲南入吐谷浑。武达领二千人与其精锐相遇,力战,虏稍却,急攻之,遂大溃,挤之于张掖河。又命军士于上流以栰渡兵,击其余众,贼半济,两岸夹攻之,斩溺略尽。 ^《资治通鉴·唐纪九》: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册府元龟·帝王部·宴享》:戊子,宴突利可汗及群臣三品以上於中华殿,帝赋七言诗,极欢而罢,赐杂采各有差。 ^《旧唐书·太宗本纪下》 ^《旧唐书·突厥上》:始毕卒,其子什钵苾以年幼不堪嗣位,立为泥步设,使居东偏,直幽州之北。立其弟俟利弗设,是为处罗可汗。……处罗卒,义成公主以其子奥射设丑弱,废不立之,遂立处罗之弟咄苾,是为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什钵苾者,始毕可汗之嫡子,颉利之侄也。颉利嗣位,以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 ^《旧唐书·突厥下》:咄陆可汗泥孰者,亦称大渡可汗。父莫贺设,本隶统叶护。武德中,尝至京师。时太宗居藩,务加怀辑,与之结盟为兄弟。 ^《全唐文·卷一·秦王太尉陕东行台制》:……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 ^《资治通鉴·唐纪三》:(武德二年三月)辛卯,刘武周寇并州。《新唐书·刘武周传》:武德二年,总兵二万入寇,次黄蛇镇,又连突厥,锋无前。 ^同上:诏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总管李仲文击之。武周将黄子英往来雀鼠谷,数以轻兵挑战,兵才接,子英阳不胜而走,如是再三,宝宜、仲文悉众逐之,伏兵发,唐兵大败,宝谊、仲文皆为所虏。既而俱逃归,上复使二人将兵击武周。 ^同上:上以刘武周入寇为忧,右仆射裴寂请自行。癸亥,以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武周,听以便宜从事。 ^《资治通鉴·唐纪三》:裴寂至介休,宋金刚据城拒之。寂军于度索原,营中饮涧水,金刚绝之,士卒渴乏。寂欲移营就水,金刚纵兵击之,寂军遂溃,失亡略尽,寂一日一夜驰至晋州。《册府元龟·将帅部·忠》:姜宝谊武德二年为右武卫大将军,与尚书右仆射裴寂拒宋金刚于汾州。战始合,寂弃军而走,兵遂大溃。宝谊为贼所擒……临死西向大言曰:“臣无状,负陛下,屠溃是所甘心。但败军丧师,九泉所恨。” ^《资治通鉴·唐纪三》:辛巳,元吉夜出兵,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元吉始去,武周兵已至城下,晋阳土豪薛深以城纳武周。 ^同上:武周据太原,遣宋金刚攻晋州,拔之,虏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弘基逃归。 ^《册府元龟·帝王部·旌表第二》:杨太宝武德初为龙门令,刘武周陷晋绛,攻之不降,城破被害,褒赠全节侯。《资治通鉴·唐纪三》:金刚进逼绛州,陷龙门。……刘武周将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 ^《资治通鉴·唐纪三》:裴寂性怯,无将帅之略,唯发使骆驿,趣虞、泰二州收民入城堡,焚其积聚。民惊扰悉怨,皆思为盗。夏县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以应武周,寂讨之,为所败。诏永安王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将兵讨之。时王行本犹据蒲坂,未下,亦与武周相应,关中震骇。《张士贵墓志》:何小董据有虞州,兵锋甚劲。太宗董大军于百壁,将自图之。《旧唐书·高祖本纪》:十二月丙申,永安王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于筠为刘武周将宋金刚掩袭,并没焉。 ^《资治通鉴·唐纪三》(并《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上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秦王世民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乙卯,幸华阴,至长春宫以送之。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月,己卯,刘武周寇浩州。 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 ^见《资治通鉴·唐纪四》 ^《册府元龟·将帅部·立功第十》:殷峤,武德初,以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从讨宋金刚,与总管卫孝节、将军秦武通别破贼将尉迟敬德於美良川。 ^同上: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 ^同上:顷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俘其众,复归柏壁。 ^同上:春,正月,将军秦武通攻王行本于蒲坂。行本出战而败,粮尽援绝,欲突围走,无随之者,戊寅,开门出降。 ^同上:甲申,行军副总管张伦败刘武周于浩州,俘斩千馀人。 ^同上:西河公张纶、真乡公李仲文引兵临石州,刘季真惧而诈降。乙酉,以季真为石州总管,赐姓李氏,封彭山郡王。 ^《新唐书·刘武周传》:武周攻李仲文于浩州,不胜。遣将黄子英护饟道,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斩之,虏其众,武周部将稍离。 ^《资治通鉴·唐纪四》:宋金刚军中食尽;丁未,金刚北走,秦王世民追之。 ^《李誉(安远)墓志》:随大业中,以功臣之子授正平县令……寻而帝将迁德,情切乐推,举全邑而会兵几,宁唯杖剑;命前驱而清驰道,是用分麾。拜银青光禄大夫,绛郡太守。仍从麾旆,问罪商郊。授右一统军,即行军总管也。……武德二年,定封德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以内营总管从皇上平刘武周于晋阳,军还,授右翊卫大将军。 ^《旧唐书·薛收传》: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授秦府主簿,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 ^《新唐书·长孙操传》:(长孙无忌)从父弟操,字元节。父览,为周大司徒、薛国公。操有学术。初,高祖辟署相国府金曹参军。未几,检校虞州刺史。从秦王征讨,常侍旁,与闻秘谋。 ^见《资治通鉴·唐纪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