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东晋后期《上清》、《灵宝》等大批新经典的问世,丰富了道教的教义与方术,但在新经典的流传过程中,颇多伪造滥传,致使真伪混淆。且各流道士在传经过程中,互相封锁,众多道经分散各处,互无统属。这种混乱状况,显然不利于道教本身的充实发展。进入南北朝以后,搜集整理道经、编制经目,成为许多道士从事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陆修静便是其中佼佼者。

(1)陆修静与南天师道
  陆修静(406-477 年),字元德,吴兴人(今浙江吴兴)。活跃于南朝宋明帝前后。他广集道书,总括三洞,融合天师道与神仙道教,是一位促使早期民间道教发展为奉持三洞经典科戒为特征的官方新道教的大师。
  陆修静从30岁开始着手刊正《灵宝经》,前后40余年,共著录道家经书、药方、符图1228卷。他整理道教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著录并刊正了当时存在的许多道书,而且还最先创立了道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道教典籍分类法,即将道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七大部类。三洞四辅不仅是一种道书分类法,同时也包含着区分道经品级高低和排列道士阶序的意思。按道教的规定,修持不同经法的道士有不同的称号,如主修正一经者称正一弟子、正一法师;主修太玄经法者称高玄弟子、高玄法师;主修灵宝经法者称灵宝弟子、灵宝法师等。虽然各家修行侧重不同,但各种经典还是有品级高低之分(上清经最高,正一法箓最低),并由此将道士修行得道的位业分级为仙、真、圣等。

  陆修静对斋戒仪范的贡献也十分重要。晋宋间问世的三洞四辅诸经中记载的各种戒律如三戒、五戒、八戒、十戒、二十七戒、老君说180 戒、洞真观身300大戒、千二百威仪之戒等,表明当时道教的戒律生活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陆修静在此基础上编撰的斋戒、仪范等书约一百余卷。他还立道服之号,月帔,星中,宽裳,霞袖,十绝灵幡,以增加仪式的庄严。
  陆修静在他所编著的道经中,对斋堂神坛的设置、神职人员的选派、服饰、奏乐、禹步等方面,也有非常琐细的规定。斋醮法事是道教特殊的宗教仪式,既是道士自身传经授戒,日常修行的功课,也用来为帝王贵族或世俗民众祈福禳灾,治病救度,超拔亡灵。其法大抵有清心沐浴,设坛上供,焚香化符,诵经念咒,请神降临,或向天神上章启告,忏悔罪过,盟誓发愿,礼拜赞颂,最后复炉解坛等程序。
  陆修静曾亲自为明帝建三元露斋,祈请治病。后废帝元徽二年(474 年),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叛乱,暴骨蔽野,陆都" 悉具棺梓,收而葬之"。他的这些活动,不仅使道教的" 教法大备" ,而且扩大了道教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统治阶层中的影响。名士孔稚珪称赞他" 道冠中都,化流东国。帝王禀其规,人灵宗其法。"

由陆修静所倡导的以斋仪为主的道教行道于南朝,史称南天师道;而北魏寇谦之的新天师道,称北天师道。

(2)陶弘景与茅山上清派
  陶弘景(456-536 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博学多才,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方物、医术、本草等无不通晓。享年81年。他对已经流行于南朝的葛洪金丹道教、杨羲的《上清》经箓道以及陆修静的南天师道,又进行了总结和改革,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他对道教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弘扬了上清经,开创了茅山宗;二是发展了道教的修炼理论,三是为道教建立了神仙谱系。
  陶弘景宦途坎坷。虽在做齐诸王侍读时,就拜兴世馆主孙游岳为师,受上清经法书符图。但犹不满足,遍访名山、搜访道经。游历山水二百余日,得真人遗迹十余卷。永明八年便挂冠辞禄上了茅山,正式作了上清道士。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真诰》、《登真隐诀》等重要著作。

  《真诰》约撰于齐梁之际,是一部专门记述道教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重要著作。陶弘景解释说:" 真诰者,真人口■之诰也,犹如佛经皆言佛说"。其实主要是杨羲等人亲手书写的上清经典和修行秘诀。《登真秘诀》是专门论述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道书,该书在方术上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一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同时也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方术。
  服饵炼丹是陶弘景十分重视的方术之一,他在梁武帝的支持下20年间曾实验七次,前六次均遭失败,最后一次开鼎,据说是" 光气照烛,动心焕目" ,烧丹成功。以这些实验为基础,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等多种炼丹服饵论著,为葛洪之后最著名的炼丹家。在与道教养生治病密切相关的医药学方面,陶弘景撰有《本草经集注》(7 卷)等,将药物性质分为上中下三品的传统方法改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实等七部,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管方法等一一注明,对隋唐以后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陶弘景的另一重要道书是《真灵位业图》,即按茅山宗的观点排列神仙系统,把众多的神分成七级,每一级皆有中位之神,依次为元始天尊、玉晨玄皇大道君、金阙帝君、太上老君、九官尚书、定箓真君、丰都大帝。左位和右位皆为辅佐之神,如赤松子、茅盈、葛玄、张陵、孔子、老聃、周武王、秦始皇等。早期道教原本亦有仙箓。三张一系天师道派在讲述道教起源时,都有一套宣扬太上大道化生天地,老君垂世主教的神话。而东晋南朝以来的江南神仙道教,一方面崇奉古代传统中修道成仙的神仙真人,同时又创造了" 元始天王" 作为道教崇奉的最高神。陶弘景的神仙座次体系,将封建等级,官阶制度引入道教,虚构了一个天上的朝廷,使很久以来,道教中诸神名号变化不定,纷然无序的状态得到清理。
  陶弘景在茅山数十年,不仅积极从事撰述和修行实践,弘扬上清道法,而且还为把茅山建成道教上清派的基地而苦心经营。此后,上清派以茅山为中心。广泛传播于江南各地,延至隋唐二宋,茅山派中历代宗师人才辈出,直至元代以后才与灵宝派一起并入江南正一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