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嵯峨兮威远楼,长虹兮灞陵桥of陇西威远楼、渭源灞陵桥
陇西威远楼历史可追溯到宋仁宗时韩琦建渭塞,在城南北各建一座谯楼,取名威远楼。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巩昌(今陇西)盐川人汪世显(即元代封为陇右王)据巩昌,自为巩昌府便宜总帅后扩建城池将楼移建到城中心,元至正元年守备将铜壶滴漏和更鼓移至楼上,威远楼成了钟鼓楼。威远楼明洪武元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五年再度重建,始成现在样子。道光十六年,移北宋崇宁元年的铸钟于楼上。鱼和先生去时,不开放。
威远楼经历代维修和扩建,现该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三层四面,雄伟壮丽。木构楼南北两侧檐下悬巨匾:“巩昌雄镇”和“声闻四达”。
↓龙女牧羊雕像
灞陵桥又名握桥、卧桥,位于渭源县城南清源河上,1919年建成。形制仿兰州雷坛河卧桥,为纯木拱桥。孙科题字“渭水长虹”。“整个桥分为13间,64吊柱;桥面和桥底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干扶手。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结构,精巧壮观。”2006年入列国六。
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城南清源河(渭河上游)上,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平桥,因"渭水绕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之语,得名灞陵桥。民国八年即1919年开始在县城南门仿照兰州雷坛河"握桥",修建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1934年8月再建。竣工后诸多名人题词留念。1981年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1984和1986年两次进行了抢救性原样翻修。2006年6月为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纯木质叠梁拱桥。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茅以升在他的《桥梁史》中对灞陵桥的评价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摘自360百科)
↓于右任题匾“大道之行”。
↓桥头、桥尾有桥楼
↓国保碑
提到渭河上的这座灞陵桥,常有人把它的历史安在明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建渡渭河所建的平桥。实际上此桥与彼桥既不在一桥址,也不是一工艺。只有名字相同。徐达建的那座“渭河第一桥”灞陵桥后遇洪水毁掉。现在的灞陵桥为“民国八年(1919年)由县长黎之彦、马象乾倡建主持,乡绅白玉端、徐立朝督工,陇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仿兰州雷坛河卧桥修建木质握式桥,在县城南门口新址修建,建成纯木悬臂拱桥”。民国21年(1932年)因桥身歪斜,县政府倡议维修。二年后于民国23年(1934年)农历6月重建竣工,新桥“由单梁变成叠梁,再经画师曹海山彩绘,始成今日的纯木悬臂拱桥”。1984年到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再次维修。
1952年一声巨响中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兰州雷坛河握桥灰飞烟灭了,所以现在的渭河灞陵桥是独一无二的,更是让人感伤的。
清源河
↓新桥
↓渭源城新貌
欢迎来访,顺致鼠年安康!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0年8月4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