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核心理论,总算讲清楚了

《太极拳术十要》是近代太极拳技术发展的重要规范,是习练太极拳需要遵守的重要方法。它不仅是对我们肢体和练习方法的基本约束和要求,也是我们习练太极拳的基本次序。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解读:

从阴阳关系来看,有上才有下。虚灵顶劲是一篇文章的开始,它是贯穿一篇文章的主线,是其他各个要领的“领袖”,是全身之构架最关键的要领,并与其他要领之间形成搭建和联系。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解读:

“含胸”和“拔背”也是一对阴阳关系。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都做到了,才能使身形上下、前后保持对拉。这一点是劲路能否贯穿、畅通,骨骼能否协调一致的关键保障。

3.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解读:

所谓松,是指全身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和筋膜有意识地拔开和伸长。腰是形体的枢纽,要以腰为主形成全身贯穿的整体。松腰的前提是在领起的状态下,在左右均衡的基本情况下;松腰的目的是为了分上下,腰以下应该往下沉,腰以上应该往上领。

4.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解读:

虚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对方的关系保持平衡并能够转换。分虚实就是分阴阳。手眼身法步都要分虚实。虚实也有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决定了虚实的定义范畴。内外、前后、上下、左右都是空间范畴的参照体系。

5.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解读:

沉肩坠肘,沉和坠,搭建起了上和下的基本关系,对“手”形成了基本规范。

6.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解读:

用意不用力说的是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先通过不用力,最后形成力。行为是由意识决定的,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肢体的反应需要意识的调整,故而说先在心,后在身。由松入柔是由掤劲开始的,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内不外,而是中,守中。掤是周身弹性的一种状态,不能有定向,才能有蓄发关系。

7.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解读: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三者间做到均衡的时候,就会形成相互之间的促进和制约。

上下既分局部,又分整体。整体来看,以腰为分界线,手法须和身法结合,身法须和腰结合,腰须和步法结合。所谓上下相随,是指腰在协调步法与手法的关系,最终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8.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解读:

内在的中和之气要能够支配外在的肢体结构,实现身随意动,意动身随。心脑关于意,眼为心之窗,心动、眼动而身动。“体松、气沉、心静、意坚”是我常说的基本次序,他们相互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练拳不仅仅是肢体运动,而是内心的专注与坚定、平和。

9.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解读:

太极拳从开式到收式,一式连一式,要做到连续不断,节节贯串。首先是意识的不断,气息的不断,阴阳转换不断,蓄发开合不断,劲力不断,故而太极拳又名“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循环往复,最后形成有直线和弧线相互的交叉和转换,即为相连不断。

10.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0)

相关推荐

  • ​[拳经分享]太极拳名句与十要阐述,重在感悟!

    习拳感悟 一一一舒尚杰 我习练太极拳一直在路上一招一式丶一点一滴慢慢体会感悟,细细品味斟酌.深感趣味无穷,伴我人生. 我的恩师扎西大师一直教导弟子们,'德先于拳'.要'德艺双修'. 又一位名师讲,'真 ...

  • 太极拳十要

    一.虚灵顶劲:  二.虚灵顶劲 三.含胸拔背:四.松肩沉肘 五.气沉丹田  六手与肩平七.胯与膝平.八.尻道上提.九.尾闾中正.十.内外相合 一.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 ...

  • ​传统杨氏太极拳必须要牢记的基础知识,尽皆于此!

    练好传统杨氏太极拳基础知识(张阁老师口述整理) 张阁老师认为要练好杨氏传统太极拳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一点.二横.三竖".一点,指百会穴.二横,指人体两肩.两胯的连线. 三竖 ...

  • 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与“十要”

    杨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继承了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及内功心法,技艺超群. ...

  • 不出圈!|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不 出 圈--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圈,即内圈.中圈.外圈.所谓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  内圈 ...

  • 计算机核心理论知识全详解

    我们每个程序员或许都有一个梦,那就是成为大牛,我们或许都沉浸在各种框架中,以为框架就是一切,以为应用层才是最重要的,你错了.在当今计算机行业中,会应用是基本素质,如果你懂其原理才能让你在行业中走的更远 ...

  • 如何练到真正太极拳——最核心诀窍

    因为没有气! 更没有神!!! 我之前会针灸的时候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律讲究,气,讲究神! 没有就是图具其表. 其实不是99%,是99.9%-- 太极拳是杨露禅扬名的,杨露禅号称打遍京城无敌手, ...

  • 练习太极拳的核心目的是练出太极拳的“内劲”

           拳谚:千招易得,一劲难求.练习太极拳如果只掌握招式,而没有内劲,那只是空架子.练习太极拳的核心目的,是练习太极拳的内劲,简称太极劲. 如果想弄清什么是太极劲,首先应该搞清楚劲和力的概念. ...

  • 太极拳的科学理论,太极拳为什么要转圈圈?太极拳如何“打人”?

    创亚特涛关注昨天14:51世间技击之法,最神奇的莫过于中国武术,而中国武术里,最神秘的又莫过于太极拳.长久以来围绕太极拳的最多问题就是"太极拳真的有那么神吗?""那么慢真 ...

  • 推手是太极拳的核心概念,告诉你诀窍

    推手是太极拳的核心概念,是中华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人们也称之为太极推手.打手.揉手.擖手. 目前太极拳推手主要以两种表现形式存在:传统推手法和国家推广的竞技推手法.各式太极拳和国家套路的推 ...

  • 五运六气勘误——就“中医学核心理论五运六气”与顾植山先生商榷

    顾植山先生<中医学核心理论五运六气与炎黄文明的渊源>一文(以下简称<顾文>),力求揭示"五运六气"之关键,以防止将"五运六气"简单化.机 ...

  • 质量 惯性 是太极拳的核心精髓吗?

    太极新手--赵梓永 ​太极拳界以及技击界,一直以来有一个主流观念,就是充分利用自身质量,以及质量运动的惯性,来提升技击的打击效果. ​ ​这种观念的"合理性"."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