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我们的奇妙世界》听课
所听的这节课是“从组块教学反观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里的第二节教研课。
关于组块教学,我所知甚少。所以这个记录还是延续着自己惯常的听课习惯,没有就组块教学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
《我们的奇妙世界》安排在三年级下第七单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非常赞同老师在解读这个语文要素时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从以前的单一维度变成了多维度,是哪些维度,如何拓展。
“写清楚”,说明事物是有特点的,特点是什么,怎么写出来的。
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变幻”“光芒”“光辉”,初步感知世界是变化的。2.通过抓关键词,理清作者是如何看天空的。3.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变幻,展开想象,感受世界的奇妙。
课堂教学流程:
一、读好生字词,初步感受变化
1、第一组:呈现、雕饰、变幻。
读
提出不理解的
同学互助
出示“变幻”的字典释义
2、第二组:光芒、光辉、刀剑、模型
重点区别了“光芒”“光辉”,出示字典释义
用“光”组词,感受变化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第一段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像是有生命的。
提问:作者是怎么看的呢?先看哪儿再看哪儿?
2.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句
3.小结:先看天空,再看大地
三、品读天空部分
1.读第3自然段。提问:看到了什么?
2.小结:圈出这一段的关键词“太阳”
3.读4—8自然段,也像这样圈出关键词。
4.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5.把作者看的顺序和看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6.再读第三段,体会奇妙
生说
追问,你看到过日出的颜色吗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各种各样的颜色?
还有哪儿奇妙?
太阳开始是什么样?
读出太阳的变化。
7.学习第四段
自读,说说哪儿奇妙?
你来想象一下,云朵还雕饰出了什么呢?
读出这种想象的美。
8.读5—8段,找找变化,感受想象,体会哪里奇妙了?
几个自然段连起来思考,感受变化。
云朵——雨滴——水洼
9.仿说
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又可以怎样去想象呢?
教师出示了一些事物,提示学生。
四、结课
1.齐读“ 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2.为什么作者说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3.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大地的部分。
听后感:
一、目标有些模糊
这节课的目标,看起来很清晰:初步感知,理解,朗读想象。可是第二个目标和第三个目标是搅和在一起的(从课堂流程来看)。
理清作者如何看天空的,抓住变幻展开想象。老师作为两个目标在做。可实际要完成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去抓同样的一些词语。把他们分开,就导致课堂会存在一些重复的现象。
二、课堂教学的层次性需要思考
课堂教学不是做同一类计算题练习,只是变换数字,依瓢画葫芦练就行了。
如果一堂课如此设计,简单的重复,学生的思维深度是不会被拓宽的。
在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先教学圈关键词,学生再去圈关键词交流。三年级下期第七单元的时候,这个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
这个部分的重点是落在抓住变幻去想象。这里来教这个,交流这个内容,冲淡了本来的重点。使课堂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这里,可以直接借助一个学习单,学生独立找出天空部分写了哪些事物。然后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那一自然出发,带领学生经历读、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感受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
三、理顺文本和要素的联系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在这一课中,应该是落在“把事物写清楚”上面。
文本的中心句说“一切看上去都是有什么的”和后面所描写的这些事物如何关联?
老师知道了如何去关联,这些事物的奇妙变幻让作者感受到了看上去好像是有生命。
那么,我以为在后面的品读课文中,不应该只落实到感受想象的奇妙。想象奇妙是作者表现出一切看上去是有生命的而采用的手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