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卢梭和红砖的罗素&幻想中丛林画家的卢梭
记忆中的一个城市
记忆中的一个教堂
记忆中的一个伟人
黄浦江南岸,旧租界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起点。
红砖房新天安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与外滩33号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相邻。
1866年教会在南苏州路处建造了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
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中部设计了一座33米的钟塔,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教堂的外墙系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瓦楞板屋面八字形尖塔。
设计师英国建筑师道达尔,是那个时候的魔都极少数拥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会员身份的正规建筑师。第二届、第三届在华传教士大会在新天安堂举行。一种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情况下,也不要奢望会有其他根本性的改变。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等人的邀请,在新天安堂演讲中指出了当年遇到的生存困境,也为中国指出了三条发展之路:第一,建立一个清廉高效有序的政府;第二,大力发展工业;第三,大力办好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尖端顶级的科学人才,中国必须多派留学生到欧洲深造,大量的建设人才更多要依靠自己的教育力量。有了这三条保证,中国就会有希望。
美好人生中,爱和知识是必须的。在某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人获益,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5年灯具公司从新天安堂迁出,计划恢复原有的用途。2007年一场大火烧毁了红砖教堂。残存的东侧礼拜堂,屋顶只剩下黑色的残木。新天安堂被夷为平地,拆卸全部构件后进行落架大修。世博会期间重建完成,依原图纸重建了东侧礼拜堂和尖塔。
红砖如今仅是一个空壳子。
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后来的古罗马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西方哲名家大致有:
古代: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中世纪:
奥古斯汀、阿奎那。
近现代英国:
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近现代法国:
笛卡尔、莱布尼兹、帕斯卡、斯宾洛莎、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德、帕格森、萨特、福柯。
近现代德国:
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
浓缩了十五位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大概的了解后,以他们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浏览。妈妈对我没啥要求,阅读以兴趣为主。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
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
郁达夫深受卢梭的影响,《忏悔录》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作品。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巴金始终把卢梭尊为启蒙老师,他说自己写小说第一位“老师”就是卢梭,从《忏悔录》作者那里他学到诚实,不讲假话。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
《忏悔录》是回忆录、内心日记和自传体小说等体裁的繁荣,它影响身后的无数作家,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就是卢梭影响下的产物。中国现代文学中也出现了一批忏悔文学如鲁迅的《风筝》、《父亲的病》,郁达夫的《沉沦》等。
我们追根溯源找到打开因果关系的钥匙。
卢梭阅人阅女无数,在各个阶层流动见到无数不同的有趣的人。这些人的栽培和影响下慢慢的塑造了自己,慢慢的让自己思想深刻而伟大。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全书共12章,分上下两卷。开篇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好在有学习西方美术史的基础,哲学家大都不是在画中就是在摄影里见过或临摹过。
PS:幻想中丛林画家卢梭
绘画一般分为心灵写实和社会写实两种形式。
写实版为中国古代寓言《捕蛇者说》。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
这就是生活中的现实版。
梦想生活高贵的野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卢梭的心灵写照。
那个时候有一位普通的收税员40 岁的年纪辞去了工作,拿起了画笔。他被嘲弄了一生,也自信了一生他叫亨利·卢梭 Henri Rousseau。
卢梭的杰作《耍蛇人》将几个世纪以来裸体的比喻带入了一个神秘的新领域:
郁郁葱葱的场景中大鸟和黑皮肤的玩蛇者,几条蟒蛇闻笛起舞。神秘的大叶子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即便如此,却都是简笔画效果就是很有魅力,奇幻譬如,吊然线条很简单,但可以体现很多种植物植物间的差别,造型等还是有深刻的差别的小动物的神态和植物中隐藏的小动物。
简单的笔法往往会被技巧所占据,画家有意无意地画了许多非常规的或古怪的要素,月亮已经到了空中是夜色之中了。天色却如白昼,一个与蛇很友好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蛇人)用笛声让蛇以具有平静的状态如同梦游,这个人倒是“清醒”着的, 这只红粉色的鹤鸟如同一个“介入者”,以无态度的方式静静地看着弄蛇人和蛇的河边的诡秘“活动”,与其说是鸟在看,还不如说是鸟给了欣赏者一个进去画面的“门”,告诉我们“您应该这么看这件事”。
中景密布的森林几乎不透风增加了蛇与人的主角感,提供了更多的蛇的世界的更多可能,远景的山林也密得如同堆积丰富的仓库,都是增加蛇人事件的隐喻厚度。
前景三丛有阳光感的南方有的茭白草,更衬托出蛇与人幽灵般的深色剪影,产生了温和而持续的神秘感,如同溪流微小而源源不绝。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画家在这张画里的“情绪”或意识目的了:在南方的日出之前,密林河边,幽静之处,蛇人(女性)嘘出笛声,黑蛇缠绕和奔来,蛇是她的延伸或弥漫出来的一部分。欲望,危险,清晨的具有诱惑的温度和空气,这些结合起来,您如何抉择?或者艳遇。
作为孩子的眼光,往往是看大的差异,去除细节。这幅画其实很童真的眼光看现象。但从构图上看,非常成年人。左边水月,右边花草时间,空间都有了。尺树寸泓,无边风月。显然这画一点不天真幼稚,这位弄蛇女子很神秘会联想起希腊神话但又不尽然。
性的隐喻想想那里的事物应该是亚热带的或者是热带的植物那么这个弄蛇女子应该是当地的土著人会想起高更的大溪地的艳遇之类的。而这幅画里的弄蛇女是在吹笛子,那么,我会认为她是孤独地在期待,等待。
卢梭是老宅男,他或许也在向往着不期而遇的金风玉露。
原始主义运动与法国对19世纪末期的殖民征服是一致的。几乎所有关于他的画作的东西,都是由几乎不属于同一半球的植物和树木组成的新奇的混合物。
亨利·卢梭大胆而独特的风格,以及对非洲奇异的动植物的迷恋,使他站在了原始主义运动的前沿。他没有发现新大陆,他生来就住在新大陆。凭着本能画画,他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
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后来无论具象的达利还是抽象的米罗,超现实主义画家都发现了这片新奇的土地,都是卢梭风格的延续。
卢梭的作品可以在几个主要的世界博物馆中找到,包括巴黎的奥赛博物馆、苏黎世艺术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
我可以自由使用你的眼睛,按我自己的方式赋予事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