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106-泻心汤退烧
第一百零六讲 讲于2014年4月27日
一个发烧的五岁小男孩,非常瘦弱,症状是咳嗽,听着是有痰,但是咳不出来,无汗,舌苔白厚。
主诉心下肚子不适,手敲显肚胀。脉象濡数,濡就是没有力量,而且跳得特别快。不是浮数也不是沉数,沉数就是标准的少阴证了。
一开始我用了大青龙汤加附子,加附子就是为了防止他往少阴转化,但吃了无效,烧一点都不退,这就是辨证错了。
一般体质壮的人脉浮紧,热咳嗽、无汗、恶寒,而且又烦躁的,就是标准的大青龙汤证。
接着我就从他腹胀来考虑,舌质发红,一般瘦弱的小孩子都是舌淡,气血不足,他有往少阴转化的迹象。因为我有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手足口病的经验,效果比较好。一般很少有人用几个泻心汤去治疗发烧,在医案中很少发现。我就换了半夏泻心汤,里面有半夏9克、黄连5克、黄芩7克、党参9克、干姜7克、炙甘草6克,再合上半夏厚朴汤,有厚朴9克、苏叶9克、杏仁9克、焦三仙9克、淡豆豉10克、栀子5克,这个方子也算少阴热化证里面的。他的作用点在肠胃上,这几个泻心汤的病机就是伤寒后误用下法了,导致外邪内陷中焦,心下痞满。这个小孩子没有误下,但他中气比较虚弱,不能向外抗邪,也是内陷中焦了。
半夏厚朴汤没有用云苓,因为他的舌苔干燥,湿气不太重。舌苔厚消化能力又不强,肠胃功能弱,就加了消食的焦三仙,那是把神曲、麦芽、山楂都是炒过的。苏叶有点解表的作用,淡豆豉也能宣发解表,厚朴能通肠胃和行气,肠胃通了有利于气机正常运行。杏仁针对的是它的咳嗽,一副药下去烧就退了,我也是平生头一次用半夏泻心汤和半夏厚朴汤退烧,效果非常好。半夏厚朴汤是金匮里面治疗梅核气的方子,治疗感冒咳嗽也可以,因为它不但能解表,还能把肠胃里面的寒湿化掉。
这个小孩嫌黄连和黄芩太苦不喝药,我就用开塞露从他肛门往里灌。舌尖发红就是火上去了,就要考虑到黄连和黄芩。血分和心经有了热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我以前解表退烧都是用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真武汤,当医生多看病例就是一个提高很快的方法,只要有人用过你就可以用。这种病和甘草泻心汤几乎差不太多,你用大青龙这种强力发汗药还是不出汗,就不要再发汗了,肯定思路不对了。
中气不足了的发烧,还得用干姜和党参,一般温病派就不敢用这些东西。中气虚了下火上行跑到了外面,里面其实是寒的,发烧是假象。把里寒去掉,阳气归位烧自然就下去了。真武汤里面没有退烧药却能退烧,而且还有附子、白术、茯苓。所以中医退烧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子,这个孩子虽然不是积食引起的发烧,但肯定有食积的因素。理论很简单,但在临床上就不太好分别,那就得凭经验了。对体质差的病人用药一定要小心,必须先把中气固住。
如果没有外感,食积也可能会发烧,手足心就会发烫、口臭、大便臭、老放屁。舌苔白厚不能排除食积,因为肠胃弱了,吃东西肯定不会消化太好,食积发烧就比较好调理了,用三棱针扎一下四缝穴,挤出一些黄水,然后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比如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咱们下面继续学习长沙药解的干姜。
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可以走脾胃,有升有降,辛味能生发肝气,还可以温脾肺。寸脉弱的人肺气不足,肺寒、怕冷的人,一般用大剂量的甘草干姜汤补太阴脾和肺,肺气就壮了。否则一受风就咳嗽、感冒、肠胃不好,所以干姜是一味大药,张仲景用到的时候特别多。它能把郁结的寒凝打开,把寒湿的东西排下去。
人要想消化饮食需要阳气和热量,所以半夏泻心汤里面有干姜、黄芩、黄连,温度不足脾胃虚了,食物的残渣在人体三十多度的体温下,老是消化不好,就会腐败产生炎症和细菌。黄芩和黄连就能消炎、降心火,还能把肠胃里腐败的东西消化掉。中气虚寒了心火就降不下去了,翻上去就会导致心火独旺,熏蒸得中焦气机不往下走,会造成胃气上逆,产生大量的细菌,所以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炎的神方。一些浅表性胃炎患者感觉胃部痞闷胀满,这个药可以辛开苦降,干姜是温阳药,黄连和黄芩是苦寒药。主药半夏是阳明右降的药,可以增加全消化道的动力,半夏当生夏之半,在夏天过了一半的时候才生了根。它本身辛味药是往上走的,但它是一个时间药,它的气化作用就是往下走,消化道和肠胃都往下蠕动。
辛辣的药能把阴凝、痰湿破开,我们张仲景都用的是旱半夏,但是一般药店都是水半夏。手足不温的人用四逆汤,只有三味药就有干姜,作用在中焦,中焦调和了阴阳自然就调和了。刚才那个小孩的咳嗽是虚热上冲引起的,发烧后火克金了,不是外感风寒郁闭造成的。如果是外寒郁闭于体表、肺气宣发的咳嗽,用解表药就解决了。他发烧厉害咳嗽就紧了,是人体内部中焦或下焦的火克肺金了,肺血管粘膜充血,太热了形成炎症了,用黄芩和黄连泻火退烧止咳,你就知道不是外感造成的咳嗽,所以咳嗽不一定都是外感。
不咳嗽有痰,也不是外感来的,肠胃不好就会痰比较稀,容易咳出来。有慢性咽炎的咳嗽有些是肾的虚火到咽喉部位上去了,就是少阴热化症的症状。半夏厚朴汤证就是嗓子里好像堵着东西一样,有痰但咳不出去。中医必须辩证,光说一个症状谁也看不了病,得根据别的症状去定症候。
《伤寒论》里面的干姜附子汤、柴胡桂姜汤、甘草干姜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都是常用的,都是治疗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之类病的。火性炎上,有戊土以降之,则离阴下达而不上炎,水性润下,有己土以升之,则坎阳上达而不下润。戊己旋转,坎离交互,故上非亢阳而不至病热,下非孤阴而不至病寒。中气既衰,升降失职,于是水自润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热。戊土不降,逆于火位,遂化火而为热,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为寒,则水火分离,戊土燥热而己土湿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热,究不胜己土之湿寒。
虚火上去引起咳嗽,把火降下去就不咳嗽了。肾水、己土上升、离火下降是正常,人有病就是反了,就要把离火调下去,把己土升上去,调顺了就没病了。
人和天地气化是一样的,天地还在生养万物,人就不应该有病。人有病就是因为生活上不注意导致的气化失常了,跟天地的气化发生冲突了,不是按照正确的气化运行规律走了。人体的中气斡旋就是将离火降到肾阳里,将肾水升到心阴里,这就叫坎离既济。寒热错杂就需要在中气上做文章,寒热药应用的途径不一样,热药主要是左升,也有右降。不是我们想象的,凉热药一起用就平衡没有了,其实是热药走热药的路,寒药走寒药的路,人体本能气化旋转正常了病就好了。
就像郭生白老师讲的《本能系统论》,人体本来就有自愈、气化的本能,和天地的四季循环、生养万物、生生不息的本能是一样的,六经和六气的每一经、每一气都有它的本能和功能。所以人身自有大药存,人就能把自身调节好。自己调不过来就要用药帮一把,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是药多厉害,能治这个病,药只是帮助本能去运化一下。黄元御的六气解和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都是讲的本能的关系,把这些原理掌握住了就知道如何用药了,以及六经之间是如何配合的了。
温病派的理论来源就是阳明经燥热内竭到少阴真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腑,它热了以后就会影响到气分和血分。影响到气分就是白虎汤证,影响到血分就会血热,直接就到少阴和心神了,就会出现神志变化了。所以在少阴篇里面还有少阴急下三证,必须急下存阴。少阴证这么厉害了,还要把大肠燥屎泻掉,否则病人神昏谵语,目中不了了,马上就不行了。
视频链接:
//v.youku.com/v_show/id_XNzA0OTExNzY4.html
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