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31期(附精彩视音频)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上)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集解:包咸曰:智者乐运其才智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也。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
·包咸曰:日进故动。孔安国曰:无欲故静。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下)
一、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变:变入正道。
此不是为鲁争气,全是言齐可危。鲁昭公没于外,鲁再世仍无恙,而三桓之子孙微,民心知义故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显名于诸侯,身死之后,国为陈氏,民不知义故。孟子言“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未或不亡”,此之谓也。
二、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毛奇龄《论语稽求篇》:觚不觚者,戒酗也。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者,其义寡也。古量酒以三升为当,五升为过,二升为寡,故制器者即因之。故凡设器命名,义各有取。君子顾其名当思其义,所谓名以实称也。今名虽为觚,而饮常不寡。实则不副,何以称名?故曰‘觚哉觚哉’。
三、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马融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义如孟子云: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四、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讲要》:博学于文者,多念书也。学问载于书籍,书皆是文。博学者须将一门学通,再学另一门,愈学愈博也。约之以礼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为首。故虽博学,而首须学礼。学礼则通世故人情,然后一切学问行之能合中道,故曰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字。一作叛字讲。弗畔,即不离经叛道之意。一作偏字讲。如《论语笔解》:韩曰,畔当读如偏畔之畔。弗偏则得中道。弗畔,作合乎中道讲。语气和平。
五、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刘氏正义:窃谓南子虽淫乱,然有知人之明,故于蘧伯玉、孔子皆特致敬,其请见孔子,非无欲用孔子之意,子路亦疑夫子此见为将诎身行道,而于心不悦,正犹公山弗扰、佛肸召,子欲往,子路皆不悦之比。非因南子淫乱而有此疑也。夫子知子路不悦,故告以予若固执不见,则必触南子之怒,而厌我矣。天、即指南子。夫子言,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为乱。孟子亦言,仲尼不为已甚。可知圣人达节,非俗情所能测矣。
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七、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济:帮助。
诸:之乎。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了《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有了很好的文化根基。
——《论语》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