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饰尴尬,我做了一件大傻事!

接着上篇文章(详见“今年你提拔了,评优名额就让给别人。”)往下说,小王和我都不能“评优”,最终名额给了谁?
当时,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官A问在场4个人(其他3人分别是B:我所在单位主官,C:上级主管部门四级调研员,我)意见,现场沉默了一分钟,所有人都不说话的时候,傻傻的我为了掩饰之前的尴尬(A说“优秀”不能给我),证明我并没有不满,脑袋一片浆糊,跳出来说了一句:“小余怎么样?”

1

说出来之后,我就在心里骂自己了:“傻瓜啊,要得罪一堆人了!”
“评优”机制不明确的情况下,应该给谁不应该给谁是有多难搞?不然A会召集大家来定?不然现场会沉默?
当天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我提建议!在场的其他3人职位都在我之上,一言不慎,先把领导们给得罪了,传出去,必然把不在场的同事也给得罪了!
首先,A只明确不能给谁,但他并没有暗示应该给谁,在这节骨眼上,难道他心里真没有倾向的人选吗?肯定不是!而是他摆不平,这个“优秀”人选如果由他来定,必定会得罪没评上“优”的其他人,而A他不想背这个“罪”!
那我跳出来,岂不是解了他这个“难”?非也非也!我当时纯粹头脑发热,一心只想证明“优秀”没给我并不要紧,根本就没考虑清楚,纯属是“自利”行为!如果误打误撞,提议的小余是A的心中人选,纯属幸运。如果不是呢?纯属捣乱,还得让A给现场的人一个不给小余的理由!
其次,我明显得罪了B。B是我的直接上级,他才是我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绕不开他,“优秀”该给谁,他才是最有资格给提议的人!而当时,在他没授意给我的情况下,傻傻的我就突然冒出了一个建议,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他难道还不会比我更了解所有下属?再者,如果我误打误撞,提议的人选恰是A属意的,那B是不是更尴尬了?连上级主官的心意都猜不透,还不如副手?
再次,我也得罪了C。他是四级调研员,平时与小余合作最多,他俩互为AB岗,他都还没提议小余呢,我瞎得瑟啥?如果小余真的入选了,小余要知道是我提议的,而不是与他合作最多的C提议的,会怎么看C?C又会怎么看我,拉拢他的人?
最后,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次提议要传出去,除小余外的其他人都会不高兴,个个肯定对我有怨气:“都不提议我,是我平时跟你合作不好?还是我不够优秀?”

2

话说出口后,我马上意识到错误,只好再扯了三条理由来印证提议,以再次证明自己绝对是“就事论事”,有“公心”无“私意”。B、C紧接着附和,A陈述了他的观点,表示同意。
从A办公室出来后,我在心里一再警告自己“下不为例”。从结果看,我误打误撞提议的人选恰是A属意的,对A来说是好事,既达到了目的,也不用他自己去得罪人。
但这过程难免让人想入非非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A事先授意我了,再次落人口实:A和我关系不一般。
冲动是魔鬼,职场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很微妙,像我这样不想抱大腿、只求稳稳地过的人,关键时刻还是要稳得住气,别犯傻当“出头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