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 总是脚抽筋,补钙没啥用

患者唐某,女,65岁,因「双腿反复痉挛1年余,头痛2月余」于2021-06-28就诊。

简要病史: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双腿痉挛、疼痛,以小腿腓肠肌及足背肌肉为主,一般发生在入睡后,受凉后尤易发生,与白天活动无关(原本活动不多),每次持续10余分钟,经常因痉挛疼痛而醒,几乎每晚发作,有时一晚发作2次以上,影响睡眠;发时无意识改变,无大小便失禁,无角弓反张,无偏侧肢体乏力或麻木,无记忆力减退,无精神异常;曾到个体诊所就诊,给予「钙片」治疗,无好转。

2月余前患者出现头痛,为胀痛感,以枕、顶部为主,呈持续性,阵发加重,伴有恶心反胃、昏沉感,无视物旋转,无行走不稳,无漂浮感;头痛每天均有,2月余来无缓解,遂到我院住院治疗,查头部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膜不均匀性增厚」,TCD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肾功能示肌酐179umol/L,尿常规示蛋白2+;腹部泌尿系彩超示「右肾切除术后,左肾多发囊肿样病变,左肾点状强回声」;余检查检验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胸部CT、前庭功能检查等均无特殊。

住院期间给予「天麻素针、舒血宁针、氟桂利嗪、乙哌立松、针灸、磁热疗法」等治疗,患者头痛无好转,且仍每晚双腿痉挛。

患者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右肾切除术后(因重度积水)」基础,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美托洛尔、左氨氯地平」,血糖血压控制理想。

因症状无改善,经病友推荐,患者于2021-06-28来小湛门诊就诊。

中医刻诊:患者步入诊室,面色少神,语声偏弱,诉夜间双腿转筋,睡眠不安,又兼头痛不宁,甚为苦恼;颈部发胀,头昏,疲乏,白昼嗜睡,不耐寒热,易紧张、手抖,无口干口苦,汗出正常,食欲尚可,大便可,舌淡、齿痕明显,苔略白厚,脉偏滑数。

中医处方:考虑太阳少阳合病、经筋不利,予桂枝加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加味,5剂,具体方如下:

2021-06-28中药方(粉葛实为干葛,生姜3片自备)

服药后反馈及后续调方:2021-07-02复诊,患者啧啧称奇,喜言服中药第1剂后当晚即未出现腿抽筋,5天来仅出现1次;头痛亦显著减轻,服3剂后头痛已近消解,无恶心反胃,精神放松,且不再紧张易发抖,食欲、二便皆好,舌脉大致同前。效不更方,原方再进6剂。

2021-07-08复诊,患者近1周下肢痉挛仅出现1次,头痛及枕部胀痛轻微,无其它不适,舌脉仍同前。予原方+郁金15g,7剂,如下:

2021-07-08中药方(粉葛实为干葛,生姜3片自备)

2021-07-22复诊,患者欣然告知服药后至今下肢抽筋未发,夜眠安稳,亦不再头痛颈胀,觉身心舒适,而今待人接物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按语:夜间腿痉挛(nocturnal leg cramps, NLC)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睡眠运动障碍。据统计,高达95%的运动员、70%的老年人和30%的孕妇都经历过NLC,即使是在针对普通人群的横断面调查中,其发生率也高达16%。

很多人(包括不少医务工作者)常把NLC的原因归结于「缺钙」。如果有人抱怨晚上腿抽筋,多半会被建议吃点钙片。

事实上,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聚集才是导致NLC发生的主要诱因。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外界或内源性刺激因素导致持续的运动单位募集,使肌肉收缩,若刺激超过生理耐受的程度就会导致肌肉痛性痉挛。

NLC的易感因素包括过度活动、妊娠、关节炎、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神经根性病变、其它运动障碍疾病、外周血管病和一些药物(如硝苯地平、利尿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酒精、他汀、口服避孕药等)。

NLC多发于夜间,最易发生于腓肠肌,也可以累积大腿和足部肌肉,痉挛一般可自发缓解,但可遗留疼痛至数小时之久。若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可显示在睡眠期腓肠肌呈非周期性暴发的电活动。但NLC的判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若非研究需要,PSG一般不作为诊断的常规手段。

总之,「缺钙」不能解释绝大部分的反复双腿痉挛症状,对于NLC,补钙通常是无效的。

当然,低钙血症确实可以导致肌肉容易痉挛,但这种痉挛不限于下肢肌肉,一旦发生则通常更加严重,部分可表现为上臂束臂加压试验(Trousseau征)阳性,多继发于甲旁亢、慢性肾功能不全、VitD代谢障碍、肿瘤等。

痉挛发作时,将膝部伸直,足用力背屈,可以立即减轻甚至终止症状,这种操作简单有效。对于NLC发作频繁者,可以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预防,包括舒缓行走、按摩、肌肉伸展练习等,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均存在争议。

NLC研究最多的药物是奎宁(quinine),但该药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使用受到限制。其它可能有效的药物有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复合维生素B以及加巴喷丁(适用于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的NLC),但迄今为止,以上药物的有效性均缺乏可靠依据。

提到腿抽筋,学中医的很容易想到一个缓急解痉止痛的经典方——芍药甘草汤。《伤寒》太阳病篇中有「脚挛急......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由「足温者」、「两足当热」,结合以方测证的方法,可以看出芍药甘草汤适用于筋肉失濡且阳略胜于阴,这是该方证的细微之处。但在临证实践中,芍药甘草汤的运用早已超越了这一局限,只要有痉挛抽筋诸痛,无论病性之寒热新久,病位之上下深浅,皆可化裁用之。

不过,若独用芍药甘草汤或作为主方,还是需要讲究这细微处,否则易犯方证错配之误。

后世常将芍药甘草汤加木瓜一味,或更入蚕沙一味,以增强舒筋去痹之功,木瓜、蚕沙皆颇具祛湿之力,若兼有湿邪阻滞经气者,可能更佳;若无湿邪,亦非不能用。

芍药甘草汤加味是治疗下肢痉挛的高效方,小湛深有体会,只要注意适当辨证加味,重用此二味,鲜有不中病者,这点经验不足为技。

《朱氏集验方》中用赤芍六两、甘草一两,每服三钱,用于「脚弱无力,行步艰辛」,名为「去杖汤」。此方常与芍药甘草汤混同,实则有异。《伤寒》芍药甘草汤二味比例为1:1,芍药多指白芍,一般为短期使用;而去杖汤重用赤芍,偏重活血行瘀,且从服法来看,每次仅服三钱,为缓治之法。

当然,对于脚抽筋,我们不能只记得个芍药甘草汤,否则,我们可能拿得下70%的病例,却对剩下的30%无可奈何。

下肢痉挛也可能按照《金匮》「痉病」来辨治,如「痉湿暍」篇中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这一篇可为我们辨治肢体痉挛提供更多思路。

该篇还有一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仔细思考此条,结合患者伴有头痛、颈胀、紧张易发抖的表现,则不难想到本案可能要从太阳病论治。

患者还有昏沉乏力、反胃、不耐寒热等少阳证表现,再合用个小柴胡汤,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了。

又入葛根一味,乃是小湛着眼于患者有典型「项背强几几」之症,加之葛根本就是一解痉除痹良药,用之可谓一石二鸟。然葛根药性平和,升清止泻时小量即可,生津止渴时当适当加量,若用其解痉舒筋,则非大剂不能效也。

行医于世,常遇小恙轻疾,愈之非能挽人身命,不愈亦可笑而宽之。然治学之道,不厌微细,不厌精深,君子为学郑重,不计荣辱,当乐在其中矣。

I'll Be There Mariah Carey;Trey Lorenz

「We must bring salvation back.」

参考文献:

Rabbitt L, et al. A review of nocturnal leg cramps in older people. Age Ageing. 2016 Nov;45(6):776-782.

Garrison SR. Prophylactic stretching is unlikely to prevent nocturnal leg cramps. J Physiother. 2014 Sep;60(3):17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