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所藏戏曲孤本《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的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有一套瑞鹤山房抄本戏曲文献,之前一直被称作“戏曲四十六种”,自上世纪90年代起,诸多专家学者都曾在著作中有所论述,且多次号召尽快出版,既为保护,亦广流传。2018年末,《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全12册)终于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关于“瑞鹤山房”
此批文献是晚清昆曲名伶杜步云所抄的戏曲文献,原件每叶板心下都书有“瑞鹤山房”字样。瑞鹤山房是杜步云寓所或书斋名号。杜步云,名双寿,字步云,以字行,苏州人。杜步云的兄弟、父子皆为昆剧演员,其弟杜蝶云,亦在晚清戏曲舞台上享有盛名。杜步云本人原隶三庆班,唱昆旦,后被内务府选中,入升平署承应。王芷章《清代伶官传》曾记录他在御前演戏的戏码。同治十二年(1862),已经离开升平署的杜步云因受恭亲王奕赏识,受托主持组建了晚清最重要的王府科班—全福昆腔班。“步云素与恭亲王奕交善,出入府邸,形迹不拘;遂亦出赀若干,令步云专立一昆腔科班,名曰全福,即俗称小学堂者是。……后来享名,并曾入署之陈德林、钱金福,皆出其中。步云为人,胆量颇小,遇事忍让,不轻与人争,有辱之者,亦避不见面,故班内学生等,皆为狎近,而称道不衰。成立年余,值穆宗国服,即将班务移交周阿长等,当率家人妻子回南,时年仅三十九岁。后遂隔断消息,终老于故乡。”(王芷章《清代伶官传》)
关于“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
此批文献包括昆曲曲本四十五种,戏曲理论著作一种。昆曲抄本均为舞台演出的脚本,既有折子戏,也有串本戏与整本戏,并附有工尺谱、身段谱等。瑞鹤山房戏曲抄本对戏曲演出者、研究者都具有极高价值,从演出角度看,许多失传已久的曲目依据曲本尚可排演,依据书中所附工尺谱与身段谱,庶几可恢复演出时之风貌。从戏曲文献角度看,可以发现书中所录《红梨记》《十五贯》《雷峰塔》等名曲与今日所见曲子存在诸多差异,是极为珍贵的孤本文献,既可为研究戏曲的发展演变史提供资料,也可为整理点校明清传奇剧本提供新的版本依据。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抄的唯一一种戏曲理论著作:《明心鉴》。这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专谈表演艺术的理论文献,对昆剧的演唱技法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明心鉴》有多种抄本传世,据吴新雷教授考证,杜步云抄本的《明心鉴》是结构最为完整的版本,且文字内容比已知的通行版本多出一倍,极为珍贵。
瑞鹤山房抄本戏曲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色彩鲜明,版本珍贵,曾为苏州著名藏书家潘景郑所得,后入藏北京大学。全部文献共计四函四十一册,原只是零散的伶工抄本,本无完整的统称,大约是入馆编目时由编目者定下了“戏曲四十六种”的名称,此后专家学者们便以“戏曲四十六种”呼之。本书在拟出版时,要为之定名,经过反复讨论,又听取了吴书荫先生的建议,最终认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既能体现出此批文献本身的属性,又可说明其书的珍贵,突出它的价值与稀见,故此定名。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编辑曾多次拜访专家学者,如吴书荫先生、吴新雷先生、郑志良先生都不吝赐教。吴书荫先生更是指出:“自从前几年我在古籍整理简报发文,呼吁需对此书进行抢救性保护后,北大已停止外借。据云有台湾学者曾来借阅,也未看到。”他们都表示,一直以来昆曲专家和研究者都对这批孤本文献有着极大的兴趣,久经历史风霜的文献,保存不易,二十多年过去了,能够看到此书最终出版,更为不易,实为学界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