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讲古之廿五)这几个大咖为什么掉进了“冒牌”的坑?

张率整蛊虞讷
 
梁朝时有位叫张率的才子,十六岁就作了两千首赋,有个叫虞讷的把它说得一文不值。
 
张率于是把赋全烧了,改成诗歌,声称是沈约沈大师写的,送给虞讷品评。
 
虞讷念一句赞一句,啧啧称赏:“天啊,这诗写得太好了,一个字的毛病也找不出。”(“讷更句句嗟称,无字不善)。
 
张率告诉他:这诗就是我写的。
 
虞讷“惭而退”——闹了个大红脸,灰不溜秋地走了。(冯梦龙《古今笑史》)
 
萧诚作弄李邕
 
萧诚喜欢书法,与他同代的李邕也是书法家,自称善于鉴赏。萧诚每次觉得自己写的字好,送给李邕品评,李邕都不“尿”他。(“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李邕,邕辄不许。”)
 
萧诚恼火李邕害怕自己出名,就这样压制自己。他做了几幅假帖,弄成很古旧的样子,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老帖。
 
他拿着“古帖”拜访李邕,声称这是王羲之的真迹,收藏了很久,想找高手鉴赏。
 
李邕认真看了半天,说:“果然是右军的字,实在太好了!
 
过了几天,萧诚等到李邕高朋满座时登门求见,当面对李邕说:“你平常总瞧不起我写的字。上次给你看的帖,就是我小时候写的,居然说是王羲之的真迹,你这算毛线鉴定水平呀!
 
李邕脸色一下变了:“你再拿来我看看。
 
萧诚把帖拿给他。他展开瞥了一眼,丢到了座位上:“仔细看看,这字也没什么。”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仔细看之,亦未见好。”)(封演《封氏闻见记》)
 
胡宗宪戏耍茅坤
 
茅坤是明嘉靖年间著名散文家,在同代人中最推崇唐顺之(荆川)的文章,别的一概看不上。
 
胡宗宪拿徐文长的文章给茅坤看。徐文长就是自号“青藤居士”、后来郑板桥和齐白石谦称是其“门下走狗”的那位明代著名画家。
 
胡宗宪玩了个花招,他诡称这文章是唐顺之写的。
 
茅坤一看,景仰如滔滔江水,一顿狂赞,声称:“这样的文章,也只有唐荆川先生才能写出来。
 
胡宗宪等他夸完才揭谜:这是徐文长写的。
 
茅坤拿起来再看了看,说:“尽管也算是名家之作,可惜后半截不如前面,显得文气不振。”(“复取视曰:故是名手,惜后半稍弱,不振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秋色(晕晕 摄)
点评:看到这几则故事,想起《红楼梦》里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想起念高中时有出轰动一时的话剧《假如我是真的》;想起伟人说过,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
一种事物,假作真时,被当成珠宝玉石,享受着“真”的尊荣、赞美;一旦被揭出是假的,立马就变成破铜烂铁,遭到鄙夷、不屑。问题在于,假如“假”的并不比“真”的差,甚至比“真”的还好,这样的前“恭”后“倨”,是不是有些荒诞?
上面几个“以假作真”的故事,让我油然想起那句俗话:狗眼看人低。托尔斯泰说,狗眼看人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但结果却各有各的不同——如果托尔斯泰没说过这话,那就是我说的。
这几位被假冒名人忽悠的都是大咖。李邕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茅坤是明朝著名的散文家。虞讷我虽然没查到来历,但既然张率送作品给他品鉴,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也一定是个人物。他们之所以看走眼,其实跟眼力无关,只是一味“以名取人”的缘故。
一般情况下,名气的确代表了一定的水准,因此崇拜名人也属人之常情。但崇拜名人,不应该对有才的凡人视若无睹。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名人也都是由凡人来的。
这三个人虽然都掉到了坑里,但仔细分辨还是有一些区别。虞讷对张率,作点诛心之论,是因为他的“白衣秀士王伦”心态,觉得后生可“畏”,担心对方出头后盖了自己的风头。
但“糯米治木虱,一物降一物”,当虞讷听说张率拿出来的是沈约的诗,立马就跪了,连称“无字不善”。沈老师当时是神一样的存在。刘勰写出《文心雕龙》后无人理睬,背着书稿在沈府门前恭候,得到沈老师的背书后,立马身登龙门。但虞讷表面上是对名家的激赏,其实是对自己加持:你不配欣赏沈老师的诗。
历史上的张率并没有被虞讷压住,成了名载史册的作赋名家。本身就是文豪一枚的梁武帝萧衍称赞他比司马相如和枚乘、枚皋父子还强,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好,枚皋写得快,张率是“又好又快”。
晨曦(晕晕 摄)
而李邕跌进萧诚挖的坑,则与“文人相轻”有关。他们都是书法家。本来楷行草隶篆,八仙过海,各有千秋,却李邕偏偏抱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心结,一争高低要当老大,不愿承认萧诚的字写得好。
茅坤着了胡宗宪的道,又稍有不同,更多是与艺术品味有关。茅坤因为对唐顺之独沽一味,一听是唐的作品,不由得盛赞有加。只是我不明白,他既然如此专嗜,应该对唐某的作品风格熟稔于心,怎么那么轻易看走眼呢?
这些以名取人的人,也挺有意思。虞讷还有一点自知之明,出了洋相后“惭而退”。李邕和茅坤上了当,还“死鸡撑硬脚”,宁肯“出尔反尔”,也要撑住自己的面子。
其实他们真的拎不清。与其给世人留下这样的笑柄,远不如承认看走眼了,还能挽回面子。可惜身为名人的那份傲娇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名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死不认错,一旦出乖露丑,也端着架子不肯下来。
有文人相轻,也有文人相重。以奖掖后进闻名的欧阳修就说过:“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他心口如一,作为考官时看到青年才俊苏轼的文章,忍不住写信给老友梅尧臣:“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不能口舌定贵贱,也就是说作品好坏虽然是一种主观判断,但却是有客观标准的,就像公认为美女的,颜值和身材总要有一定的水准,它与喜欢锥子脸或圆脸无关。听说是名人之作就连声喝彩,揭开谜底立马认为一文不值,完全没有了客观尺度,眼里只有名人,无名就等于无才。所以韩愈才会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口舌定贵贱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假托风行。搞艺术自然为的是出名,但文场易混出名难,有才无才,渴望出名的人都不得已四处请托,甚至不惜假冒他人以得名。古人曾讥评过这种以名取人的风气:“郢人为赋,托以灵均(屈原),举世而诵之;赵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人竞习之。”
白居易曾给刘禹锡写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可奈何?”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对此也不无感慨。三国时候的钟会,就曾跟人吐槽:“我年轻时的书法,大家都当成是阮籍写的,每个字都天花乱坠说出一番道道,后来知道是我写的,什么都不说了。”(“吾少年时一纸书,人云是阮步兵书,皆字字生义;既知是吾,不复道也。”)这话要多沉痛有多沉痛,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韩侂胄
宋朝也有一个关于冒牌的故事,比前头三个还有戏剧性:宰相韩侂胄邀请名流叶水心吃饭,这位“名人叶”当时已经入座,大门外却有人送进来一张名片,说是有个叫“叶水心”的求见。
在座的客人惊得眼珠都要掉下来:谁胆子这么大,冒牌冒到相府里来了?
韩侂胄叫叶水心躲进侧室,接见了这位“李鬼叶水心”。他一一询问叶水心以前文章中的话。“叶某”说,这都是我年轻时的作品,后来修改过了。
“叶某”一一背诵改过的文章,果然比原文更好。
韩侂胄惊讶不已:“已经有一个水心在这里了,难道孔子会有两个叫'子张’的高足吗?”
“叶某”说:“像水心这样的文人,满天下车载斗量,要是今天不冒他的名,怎么能得到您的接见?”
韩侂冑连连点头(“侂胄笑而然之”)。
想想他也只好“然之”。风气若是,宰相又能怎么样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

(0)

相关推荐

  • 宋拓本《李思训碑》,李邕精心之作!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行书.因碑文中有"以八年六月廿八合袱"等 ...

  • 书法家的假作心态!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 ...

  • 大沈唱继师志

    认假作真坠尘海,幻境非实不存在,众生佢痴爱,世问虚假乐,誓约己经抛雲外 认假作真坠尘海,幻境非实不存在,众生佢痴爱,世问虚假乐,誓约己经抛雲外 展开

  • 笃斋藏俞樾手迹欣赏

    俞樾(1821-1907)是晚清名聲最大的學者之一.<清史稿>説他「湛深經學,律己尤嚴,篤天性,尚廉直,布衣蔬食,海内翕然稱曲園先生」,并有「工篆隸」的評價.在以前,學者兼擅書法不是一件很 ...

  • (读史讲古之廿四)那些被“玩坏”的青史留名把戏

    明代嘉兴人许应逵任东平太守,清廉有为,因为同事打小报告而被调离,老百姓哭着送他. 晚上入住旅店,老许感慨道:"当这个官什么也没落着,就得了百姓几滴眼泪."仆人说:"老爷袋 ...

  • (读史讲古之廿六)把脸笑成“靴皮”的“财政部长”

    京城各司保管库房的官员,都由三司推荐来担任.为谋这个肥差,权贵人家的子弟亲戚纷纷找关系求情请托,让三司使深感头痛.   田元均性情宽厚,在任三司使时,非常讨厌这类事情,尽管不能答应,却也不好严词拒绝, ...

  • (读史讲古之廿六)李白同学怎样“拍马屁”?

    唐玄宗在别殿宴请翰林院的学士,也许是看到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四海归心,酒喝嗨了的玄宗回过头问李白:   "你说我现在当政跟武后时相比怎样?"   李白说:"武后时政出多门 ...

  • (读史讲古之廿八)个性官员这样为“作风问题”辩解

    张敞给人感觉没什么威严,行没行样,坐没坐相,上朝回来从章台宫下的大街经过,叫驾车的人纵马快跑,自己还用扇子打马屁股.("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

  • (读史讲古之廿九)一个能干的“首都市长”戴了顶“风流帽”

    山东的渤海郡和即墨一带盗贼蜂起,张敞给皇上请愿:我姓张的不敢惜身忘命,只要您老人家批准,我一定会将那些残暴的家伙绳之以法,保护好那里的百姓.("臣敞不敢爱身避死,唯明诏之所处,愿尽力摧挫其暴 ...

  • 闭关思考(五十九) 拜访大咖4 | 营销实战分享2

    接上一篇: "那就是营销的第二个逻辑是:你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而这次我说的这个「谁」还真不完全包括客户. 我接着跟巧干练说:"你回想一下,我们刚刚聊的,你们公司 ...

  • 闭关思考(五十八) 拜访大咖3 | 营销实战分享1

    先聊聊销售和营销的区别,一是大部分人理解的营销其实是销售,二是下文给女律师建议的时候要派用场. 营销如同一场软战争,销售就是战场前线. 营销要有战略眼光,同时也要制定战术,为什么要打,跟谁打,先打哪, ...

  • 闭关思考(五十六) 拜访大咖1 | 我成长啦

    最近几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其二: 有个上海滩非常著名的大律师,前几天给我发了个橄榄枝. 于是今天我去拜访他了--- 大律师早年因某刑事案件一战成名,后来又主打某大型企业借贷纠纷案而再度名扬上海滩. ...

  • (读史讲古之第十五)唐太宗对下棋动怒的一次“自我批评”

    "民政部长"(户部尚书)唐俭和唐太宗下围棋.俗话说,下棋无父子.为了争棋路,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唐部长"一时忘了君臣之道,言行上犯了上,太宗一怒之下,将他贬到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