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学得越深越好
当代的我们,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自己与无限的知识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知识正在成倍爆炸性地增长,人类当前的知识总量已经大到让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穷其一生都无法全部消化哪怕是单一门类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的时间、精力、脑力是有限的,这让我们无法即得到知识的广度,又得到知识的深入,怎么办?
这里推荐一种解决方案:定方向前,追求知识的广度,放弃知识的深度;定方向后,追求知识的深度,放弃知识的广度。这里的方向,可以是临时探索的方向、职业规划的方向,也可以是人生规划的方向。
一、知识的广度能帮我们找到合适的方向
我们所有的有效行动,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对现实的了解。但现实太复杂,我们不可能用一个角度的理论就能洞察整个世界,怎么办?追求知识的广度。
深入、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很重要,也是立身之本,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定好方向。未定方向时,胡乱专研是相当不可取的行为。一方面,我们没动力深入专研,每个领域的知识量都很大,而且新知识会不断地涌现,没有兴趣、需求的支撑,我们很难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没时间广度专研,用庄子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识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矣!”,人这一辈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只会弄得自己筋疲力尽。
我们发现,工作中能做出业绩的人,都是能够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迅速去尝试、去行动,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统学习再动手。
定方向之前,我们对待知识的方式,可以采用“先上车,后买票”的思维,先广博地吸收知识,让自己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世界,才能更好地选定方向。
二、知识的深度,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运用
当代,各种知识泛滥得廉价易得,却带来了人们从未有过的无所适从和判断力下降,为何,没有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学得越深越好!
当我们定了方向之后,那就需要我们用有限的时间、精力、脑力去攻破这个方向所需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抵达目标。
然而,知识运用得当与否,可能会导致成功与失败的不同结果。而其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们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所蕴藏和承载的规律、思维、精神,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运用,进而能力善成。这就要求我们深度地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道(精神)、法(思维、规则)、术、器,才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达到目标。
如果定了方向,仍然追求知识的广度,那么难免会拘泥于文字和表述,死记硬背,胡引乱套,无视知识的适用边界与条件,违背知识背后所隐藏的规律,这样的人只会越学越糊涂,更不用说达成自己的目标了。
三、独立思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识要转化为能力,离不开知识的结构化、独立思考及随后的实践验证和提升。
独立思考,让知识经过深思拷问,才能将其转化为真知、力量。会读书的人,会将知识中的一切当成思想实验的材料,在读的过程中,深度研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不轻易接受和否定书中的观点,而是会让自己充分理解、批判吸收知识,然后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中蕴含的深层智慧,从而让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知识。
独立思考,才能让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未经独立思考的博学多识,还不如经过深刻思考地吸收的真知灼见。未经独立思考的博学多识会使人变得更愚蠢麻木,因为很多书籍本无益处,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才能成为见识、能力。而且,也只有那些经过独立思考验证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成为我们思维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未定方向时,我们需要追求知识的广度,通过全面了解真实世界,帮我们更好地找到方向;定好方向之后,我们需要追求知识的深度,通过独立思考,将知识转化为真知、卓识、能力。
记住,真正有知识的人,掌握真知的人,不会故意显示自己博学多能;而喜欢炫耀自己博学的人,往往没有多少知识,没有什么真知,更没有掌握真理。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真正有知识的人,而不是有广博知识面的伪人。
做认真的知识分享者,关注公众号“中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