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体验晋东南(第二阶)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 《晋东南古迹旅行必选精粹》,如果你有五天左右时间,只想领略下晋东南的古迹精华,可以参考;如果你的假期再多上五天,想深度了解一下晋东南,那么可参考本篇
晋东南地区是我国早期建筑密度最大的地方,精彩之处很多,但同质化也很高,本篇尽量避免同质化,选一些好玩又有趣的地方,如山西古建中最粗的大梁,最厚的普拍方,最漂亮的大插昂,晋东南体量最大的早期建筑,一根整木劈作两架大梁等等
山西晋城泽州小南村二仙庙
位于晋城以东大约十二公里,地图上称为“东南村”,在上一篇介绍的晋城青莲寺和府城玉皇庙之间
小南村二仙庙正殿是宋代建筑,其余为明清补建。
【小南村二仙庙正殿】
【小南村二仙庙位置】
正殿枓栱为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常见的单抄单昂加昂形耍头,殿内保存下来精美的小木作佛道帐,还有不少彩塑,彩塑经过历代重妆,称不上精品,但精巧的佛道帐为殿内环境添彩不少。
【大殿内的佛道帐】
大殿檐下两侧和殿内神台上留下三块宋代碑刻,记录了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开工,到政和七年(1117年)全部竣工的诸多信息,其中大殿建成的时间是崇宁五年(1106年),此前一年的崇宁四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朝廷赐额二仙显圣之处的壶关二仙宫为“真泽”,二仙信仰成为官方许可的正道
晋城沁水县湘峪古堡、赵树理故里
阳城沁水一带位于陕北、临汾等地南下河南的交通线上,出产煤炭和铁器,是商贾聚集的地方,明末清初土匪横行,许多村子为了自保修建起堡墙,有不少还留到了今天,如皇城相府、郭峪、砥洎城等等,推荐一处的话可考虑沁水县的湘峪古堡,规模很大,依山而建还很完整,而且这里刚刚开发旅游不久,商业气息还不是那么重
【空中看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位置】
去湘峪古堡途中会路过沁水县尉迟村,作家赵树理的故乡,村子里有赵树理故居,村外山坡上有赵树理的墓
【赵树理故居】
【赵树理墓】
晋城沁水东郎村圣天寺、西郎村玉清宫山门、石室村西寺
继续向大山深处走,沁水河边有三个相距不远的村子,东朗村、西朗村和石室村,各有一座值得看看的古庙
【三个小村的位置】
东郎村中的圣天寺仅存正殿,明代建筑风格,殿内保存下来多铺大幅面的壁画,内容是诸天,画风同样是明代风格。圣天寺曾经坍塌损毁严重,在民间舆论呼吁下得以修缮
【沁水圣天寺大殿(修缮前)】
【圣天寺壁画(修缮前)】
【圣天寺壁画(修缮前)】
【以我为比例看看圣天寺壁画的大小(修缮前)】
相关阅读:四次探访沁水圣天寺>>>
东郎村向西不远是西郎村,村外玉清宫仅存一座山门,前些年损毁严重导致坍塌,在舆论关注下又重新复建了起来,复建中发现元代题记,玉清宫山门内保存下来一尊三米多高的天王像,也是元代风格,除了永乐宫以外只有这里有这么大幅面的人物壁画了,维修时天王壁画被揭取了下来,我还不知道现在保存在哪里
【修缮前的玉清宫山门】
【坍塌后幸存下来的巨幅天王壁画】
【修缮后的玉清宫山门】
相关阅读:四次探访山西沁水玉清宫山门>>>
继续向里走几公里是石室村,村中西寺只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殿,但殿内保存下来完整的清初期二十四诸天壁画,色彩仍然鲜艳。佛教寺院里画诸天壁画的挺多,但留下人物名称榜题的很少,大约只有这里和平顺的佛头寺。西寺也是在民间舆论的呼吁下才得以修缮的
【石室村西寺(修缮前)】
【石室村西寺壁画(修缮前)】
【石室村西寺壁画(修缮前)】
相关阅读:荒野丹青--新民晚报>>>
晋城高平市云东龙王庙
位于高平市以东约十五公里的云东村中,庙内最古老的建筑是西侧的配殿,明代风格,殿前原有泉池,是很少见的临水楼阁。西配殿的第一层用的是石柱,插入水中,现在泉池成了村里的蓄水池,加了盖,看不到临水的样子了,更奇特的是这座建筑使用的巨大普拍方,是我见过最宽的,可惜整栋建筑损毁严重,濒临毁掉
【云东龙王庙位置】
【空中看云东龙王庙,红圈内是西配殿】
【云东龙王庙西配殿】
【宽大的普拍方】
相关阅读:四次探访高平云东龙王庙>>>
晋城高平市建南村千佛造像碑
碑在建南村中,雕刻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是北魏迁都之初,北魏首都由大同迁到洛阳,大同古称平城,旧都与新都间的古道称为平洛古道,从高平路过,沿途留下众多小石窟和造像碑,建南村造像碑是其中时代较早的一处,还保存有云冈风格,随着迁都,北魏精湛的造像技术也开始南下
【高平建南造像碑】
【造像碑细部】
晋城高平市姬氏民居
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是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但那是庙宇殿堂,而民居更容易被翻建,留存更不易,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年号可考的最早民居是高平的姬氏民居,创建年考刻在西侧门砧上,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
【高平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梁架】
【门砧上的年号题记】
晋城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长平之战遗址
二郎庙在高平西北大约十二公里的王报村中,距离《晋东南古迹旅行必选精粹》中介绍的高平伯方仙翁庙两公里多,不远处还有长平之战遗址
二郎庙戏台的台基上留下了题记,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
【王报二郎庙位置】
二郎庙戏台为一开间,枓栱也符合金代特征,戏台过去很可能是一面有墙三面可观,现在变成了三堵墙仅一面可观。山西晋南地区发现有许多金代的砖雕墓,里面雕刻的戏台与二郎庙戏台相似度很高。
【高台上的王报二郎庙】
【王报二郎庙戏台】
【台基上的年号题记】
晋东南地区戏曲仍然活跃在乡村,许多村子有新建的大型戏台,现在唱戏场景大人员多,小戏台已经装不下了,早期戏台普遍是一开间,只能容纳两三人同时在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