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诞生,长三角格局变了……

进入农历辛丑年,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而带来这一变化的,是上海。
在上海刚刚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里,对城市格局做出了重大调整。上海的五大新城,也就是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将从“郊区新城”变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也就是说,上海将由1个城,变成“1 5”的6个城。
2月18日是辛丑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主要领导实地调研“五个新城”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

1、要围绕全新的发展定位,把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上海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主引擎。

2、要践行最现代的理念、运用最前沿的技术、发展最先进的产业、打造最宜居的环境,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选择。

上图是今天(2月19日)出版的“解放日报”(上海市委机关报)的头版,可以看出,除了报眼之外的位置,全都给了“五大新城”。
其中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的一个说法,值得高度关注。这就是:“五个新城”将被全面赋能,在主城区外围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还表示:“五个新城”必须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 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和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和长三角的增长极。
这就再清晰不过地告诉我们:上海都市圈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前,我们把上海6340平方公里看做一个整体,是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在上海都市圈外围,苏州的昆山、吴江、太仓,嘉兴的嘉善、平湖,南通的东部等,构成了第一圈层。至于苏州、嘉兴、南通的其他区域,还有舟山,构成了第二圈层。再向外,比如宁波、湖州、无锡等,构成第三圈层。
而现在,上海自己的五大新城“概念升级”,横空出世为上海都市圈的“第一圈层”,以前的各个圈层,都需要依次向后挪动交椅了。
上面是“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提供的一张非常关键的图,如果你在要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购房置业,需要仔细研究、烂熟于心。
可以看出,被重新定义之后的上海,包括1个中心城区和5个“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除了5大新城成为上海未来的发展重点之外,中心城区的功能也将继续升级,另外在5大新城以里,中心城区之外,还强调“两翼齐飞”——以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加快东部开放创新功能板块建设,以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主要指青浦)为核心加快西部绿色开放板块建设。
中心城区、两翼重点地区、5大新城,显然应该成为未来投资上海的重点。
上海还提出:5个新城除了要引进新产业,还要完善综合性功能,增加人口承载能力。按照最新规划,5大新城未来常住人口都将在百万以上,而之前嘉定新城规划人口是70万,青浦新城是65万,奉贤新城是75万,南汇新城是65万。
可见,上海全面发展5大新城,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还隐含着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要知道,上海一度是限制人口增长的。而随着“双循环时代”的到来,上海显然需要在全国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没有人口增长是不可想象的。此外,眼看着近年来深圳、杭州等城市突飞猛进,上海也感到了压力。
纵观人类大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崛起,成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洲的中心,关键因素是能不断吸引到增量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入。
一个不能持续“抽血”周边的城市,必将走向衰落。最近20多年来香港地位的下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香港背靠中国内陆,如果能持续增加住宅供地,放宽人才移民限制,那么其经济总量就不会被深圳等城市轻易超过。
但遗憾的是,香港这些年每年新增人口连深圳的10分之一都达不到,有限的内陆“单程证”名额,大多给了香港中低收入阶层在内陆的配偶和子女。也就是说,从内陆引进的人口素质不高,能带来的资金、技术都非常有限。
上图:香港一般每年新增3到5万人口,2020年香港人口则下降了4.65万人,深圳过去40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55万。
上图是5大新城的新旧定位对比。可以看出,新定位要求更高、内容更详实,操作性更强。
崇明岛和金山区未能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城,所以这两个区域未来投资价值不高。尤其是崇明岛,生态保护是其重点,有点类似深圳的盐田区、大鹏新区,买这个区域的房子是低效的。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重点发展5大新城,对于周边城市是否构成利空?未来长三角尤其是上海都市圈,将呈现何种发展态势?
众所周知,新一轮长三角规划落地后,官方规划了涵盖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嘉兴嘉善县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超过深圳(下图)。
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提倡都市圈、城市群,所以浙江、江苏的环沪地区,都充满了对上海的期待,希望能通过一体化发展沾光上海。
现在上海提出重点发展5大新城,并把5大新城定义为独立的节点城市,上海都市圈的第一圈层。短期来看,对原来的“第一圈层”——苏州的昆山、吴江、太仓,嘉兴的嘉善、平湖,以及南通的东部地区,显然利空效应。也就是说,上海外溢的资源,短期内会变少。
但从中长期看,上海填补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的之间的空白,有利于上海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做大做强。毕竟,上海北部、西南、南部的郊区,还比较缺乏人气,真正有点都市圈气象的,只有上海跟昆山之间。
这从百度热力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下图为上海南部:
可以看出,上海南汇新城也就是自贸新片区这一带,人气非常寥落。
上图是上海西南方向,跟嘉兴的嘉善、平湖之间,也没有都市圈的迹象。
上图是上海西北方向,跟昆山之间有都市圈的迹象,跟太仓之间也不太明显。
上图是上海北部,也没有都市圈的迹象。
如果你用同样的比例尺,看一下广州或者深圳周边,就会发现人气完全不同。中国目前真正的都市圈,其实只有大湾区而已。北京跟北三县之间,都不明显。至于跟南部的廊坊、固安之间,也缺少人气。
所以,从长三角中长期发展来看,从上海都市圈的未来看,上海全力发展5大新城是正确的。不仅可以做大、做强上海,让上海有空间、有条件引入新产业、新人才,也可以为长三角长远发展积累后劲。至于给周边城市带来的利空,是短期的、有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