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39 | 一诺能千金

今天讲两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要求你帮忙的事情是不适宜的甚至是违法的,就不能随意答应;随意的承诺,无论是做还是不做,都会有问题,因为答应本身就是错。
《弟子规》这句话常常和“一诺千金”的成语连在一起,这个成语是讲一个叫“季布”的人。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因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他就一定会努力做到,所以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季布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了皇帝的时候,刘邦便下令捉拿季布,并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奖励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因为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一个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把他的头发剃光,把他化装成普通的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他托人写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反感,根本不想和曹丘生交往。但是曹丘生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满不在乎,并且恭维地说:“您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其实这句话就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季布有侠气,侠气是传统儒家和墨家相混合的产物,不过所有的侠气都应该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但现在有不少青少年认为自己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是讲义气,兄弟有难就不能袖手旁观,甚至明知道是违法的事情也要大打出手。其实这是对义气、侠气的误解,所以有一些少年犯就是为了所谓的义气而产生了牢狱之灾。
当年我有两个学生,两人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了冲突,结果甲同学叫了几个所谓的好哥们来教训乙同学,并且把乙同学打成了重伤,甲同学除了要给乙同学赔偿医疗费之外,还要和他的几个哥们一起进了拘留所,这种“义气”害人害己。如果真是甲同学的好哥们,就应该帮助甲认识自己的错误,努力协助甲乙之间化解矛盾。
回到《弟子规》原文的这两句话,一般来说,上了初中以后的学生,很多是非对错的观念都懂了,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年轻人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开始形成,对于“非宜”的事情,当然不能轻易的承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你明白了是非,对于身边的朋友,就应该可以很好地辨别,什么友是益友、什么友是损友。假如你经常和那些损友讲义气,经常和这些损友来往,总有一天,“讲义气”的你会是“进退错”,甚至后悔不已。
一诺可以等同千金,但一诺也可以等同犯错误。千金不易得,一诺易犯错;若想保千金,慎重勿轻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