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写于两年前,今天又过年了。修改了标题和个别时间用词,再发一遍。

又是一年春节到,家家喜气洋洋过大年。市场上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各种各样的人间美食,应有尽有。只要是能吃的、想吃的,市场上几乎都能见到、买到。即使当地买不到,还可以通过网购,快递到家也只要一两天即可。就连世界各地的美食,也不在话下。

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能理解40多年前那个一切都要“计划”的年代啊,不仅工业品要凭票“供应”,就连农副产品也要凭票“供应”啊!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饭要粮本和粮票、烧煤要煤球票外,还有油票、肉票、糖票、豆腐票、鸡蛋票、香烟票、粉丝票、花生票……。总之,几乎一切都要“票”。大家本就不富裕,没有什么钱,即使有钱,如果没有这些“票”,也无法买到东西。

我是1978年考入大学的,从江南太湖边的农村,来到位于东北海滨城市辽宁大连的大连海运学院(现在的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的老百姓形象地说那是“陈三两”“魏四蛋”时代。这里所说的“三两”“四蛋”是指,居民每月供应食油三两和鸡蛋四个(当时实际是半斤鸡蛋,基本上就等于四个鸡蛋);这里所谓的“陈”和“魏”是指,当时辽宁的省长(当时叫省革委会主任)姓陈和市长(当时叫市革委会主任)姓魏。

1979年的春节,是“77级、78级”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春节(“77级”大学生是1978年3月入学的)。我们的学校领导可能是考虑到当时的副食供应情况以及所有学生的户口都已迁移到学校,已经不是原来家乡的人了,不能享受当地的供应标准了(实际上,对来自农村的学生,原本压根就没有副食品“供应”这一说),特意给我们发了一张“介绍信”,大致的内容是:ⅩⅩⅩ同学系我校学生,现在回家过年,请按当地标准供应副食品,落款是大红章“大连海运学院”。

这样的“介绍信”,实际上就是一张“白条”,对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和相关机构都不具有任何的约束力,人们完全可以不接受、不承认!

我回到老家后,我父亲拿着这张“白条”找到了我们乡供销社主管领导,这位领导就在那张盖着“大连海运学院”红章的白条上批上了“同意按标准供应”,这样我就享受了家乡“居民户”才有的过年副食品供应待遇。

我不知道(至少现在回忆不起来)其他同学的这张“白条”是否回家得到承认,我的这张“白条”得到承认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当时恢复高考后,大学生并不多,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大家对“大学生”还是“高看一眼”的;第二,开这样的“介绍信”的学校大概也不多,好像也没有听说其他大学有类似的做法;第三,那位有权批示的家乡领导是我同学的父亲,而这位同学是我从小学开始的好朋友(按现今时髦的叫法是“基友”“闺蜜”),这位同学与我一起高中毕业应届考上了大学,而我们两人是我们那所中学当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唯二”。

而且,还要特别说一下,有意思的是,当时我父亲拿着写有“批示”的“白条”,买到了猪头、肝肚肺、脚爪以及几斤肉等,回家发现售货员没有“收”那张“白条”,转念一想,厚着脸皮又去买了一份。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买到这些紧俏东西,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虽然家里还债务缠身,能够多买一点肉类过个好年,毕竟太难得了!

40多年前的回忆,受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张1982年的副食品供应报道灵感启发。

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