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人到中年,站在生命长路的中途,前看后望皆是茫茫。前为渐已年迈的父母担忧,后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待到自己生儿育女,方知父母的不易,此时,却已是中年人。
是父母老了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孝顺,还是人到中年后是人生教会我们去体悟父母一生的艰辛。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子即将远行,母亲为他缝制远行的衣衫,那密密的一针一线,皆是不舍,内心只怕儿子归来太晚。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在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之后,愈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当你无法确定自己现阶段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那就对父母孝顺,那是唯一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做错的一件事情。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世间父母,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有苏轼说,只愿孩子愚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真的不想孩子聪明吗?并不是。
苏轼仕途受挫,坎坷飘泊,感慨“我被聪明误一生”,痛定思痛后,愿孩子能平安健康,无灾无难。
父母一生心血培育孩子,最大的要求即是儿女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
可我们总是为了工作,为了梦想,不得不一次次地离他们而去。
你总是想着,快了,就快了,再给我一点时间,爸爸妈妈,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会把你们接过来的。
可是,现实残酷,岁月不饶人,我们没有实现梦想,而父母却已经老了。趁父母还在,请轻轻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你真的很爱他们。
清·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欲归未得怅空囊,儿女相思泪数行。
苦忆寝门双白鬓,朝朝扶杖倚闾望。
父母为了抚育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母亲鬓边已有了白发;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父亲的行动已然放缓。
生命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一个个沟沟坎坎;总有一天,会轮到父母伸出衰老的双手,等待我们的扶持。
我们总要长成大树,让他们依靠,就像当初,他们作我们的依靠一样。
宋·宋无
老妻病女去淮西,慈母居吴鹤发衰。
我独天涯听夜雨,寒灯三和照相思。
母亲的头发已经白了,我在天涯的这一边,思念着她。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好像永远有忙碌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他们不停地奔波劳累,只愿儿女一生健康,平生喜乐。
【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十几年的时间,饱含着耐心与爱,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父母的辛劳和珍贵。
有人说,母亲,是一种再苦再累也情愿承担的悲壮和感动。
当我们走过半生,这一路上,有人离开,有人再来,惟有父母,一路相随,无怨无悔。
这个世界上,朋友会离弃你,爱人会背叛你,惟有父母,会一直扶门相望,等你归来。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诗人收到了家书,只有十五行,行行都在说:赶紧回来吧!
在外飘泊的我们,总想给父母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享享清福。于是我们终年在外奔波。
可是,父母要的,可能不是大房子,不是很多钱,而是你陪在他们身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
世间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往后余生,愿你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来源: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