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水肿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方

水肿方
【方剂】五皮饮 此方出华元化《中藏经》,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所以为治肿通用之剂。
大腹皮(酒洗) 桑白皮(生,各三钱) 云苓皮(四钱) 陈皮(三钱) 生姜皮(一钱)
【用法】水三杯,煎八分,温服。上肿,宜发汗,加紫苏叶、荆芥各二钱,防风一钱,杏仁一钱五分;下肿,宜利小便,加防己二钱,木通、赤小豆各一钱三分;喘而腹胀,加生莱菔子、杏仁各二钱;小便不利者,为阳水,加赤小豆、防己、地肤子;小便自利者,为阴水,加白术二钱,苍术、川椒各一钱五分;热,加海蛤三钱,知母一钱五分;寒,加附子、干姜各二钱,肉桂一钱;呕逆,加半夏、生姜各二钱;腹痛,加白芍一钱,桂枝一钱,炙甘草一钱。
【方剂】导水茯苓汤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塌陷。胸腹喘满,不能转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渐利而愈。
泽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二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用法】上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服。
【方剂】加减《金匮》肾气丸 治脾肾两虚,肿势渐大,喘促不眠等证。
熟地(四两) 云茯苓(三两) 肉桂 牛膝 丹皮 山药 泽泻 车前子 山茱萸(各二两) 附子(五钱)
【用法】研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灯草汤送下,一日两服。以两为钱,水煎服,名加减《金匮》肾气汤,但附子必倍用方效。加川椒目一钱五分,巴戟天二钱,治脚面肿。

风水 (因风而病水也。)
【方剂】防己黄 汤(《金匮》)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三钱) 炙草(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用法】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虚汗自出,故不用麻黄以散之,只用防己以驱之。服后身如虫行及腰下如冰云云,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术、甘草,焉能使卫气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方剂】越婢汤(《金匮》) 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六钱) 石膏(八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五枚)
【用法】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三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钱。风水,加白术三钱。
愚按∶前云身重为湿多,此云一身悉肿为风多。风多气多热亦多,且属急风,故用此猛剂。
【方剂】杏子汤 脉浮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方阙,或云即甘草麻黄汤加杏仁。

皮水(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方剂】防己茯苓汤(《金匮》) 治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
防己 桂枝 黄 (各三钱) 茯苓(六钱) 炙草(一钱)
【用法】水三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
愚按∶药亦同防己黄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者,湿不在上焦之营卫,无取乎宣之也。
【方剂】蒲灰散(《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
【用法】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愚按∶当是外敷法,然利湿热之剂,亦可内服外掺也。
【方剂】越婢加术汤(《金匮》) 里水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按里水当是皮水笔误也。或水在皮里,即皮水之重者,亦未可知。
【用法】方见《风水》。
【方剂】甘草麻黄汤
甘草(四钱) 麻黄(二钱)
【用法】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甘草煮七分服。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二药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

正水(水之正伏也。其脉迟者,水属阴也。外证自喘者,阴甚于下,不复与胸中之阳气相调,水气格阳而喘也。其目窠如蚕,两胫肿大诸证,《金匮》未言,无不俱见。)
愚按∶正水《金匮》未出方。然提纲云∶脉沉迟外证自喘,则真武汤、小青龙汤皆正治之的方,越婢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亦变证之备方,桂甘麻辛附子汤加生桑皮五钱、黑豆一两,为穷极之巧方,此正水之拟治法也。

石水 (谓下焦水坚如石也。其脉自沉,外证少腹满,不喘。)
【方剂】麻黄附子汤
麻黄(三钱) 炙草(二钱) 附子(一钱)
【用法】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日作三服。此即麻黄附子甘草汤,分两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为温经利水之妙。

黄汗(汗出沾衣而色黄也。汗出入水,水邪伤心;或汗出当风所致。汗与水皆属水气,因其入而内结,则郁热而黄,其脉沉而迟。外证身发热,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方剂】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金匮》)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所致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热交蒸而成黄色,皆可以汗出。入水之意,悟之!)
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
【用法】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汗出于心,苦酒止之太急,故心烦。至六七日,正复而邪自退也。)
【方剂】桂枝加黄 汤(《金匮》)黄汗之病,两胫自冷,盗汗出。汗已反发热,久久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以上皆黄汗之变证、师备拟之,以立治法。兹因集隘,不能全录,只辑其要)。此为黄汗。(言变证虽多,而其源总由水气伤心所致。结此一句,见治法不离其宗。)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钱) 甘草(炙) 黄 (各二钱) 大枣(四枚)
【用法】水三杯,煮八分,温服。须臾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前方止汗,是治黄汗之正病法。此方令微汗,是治黄汗之变症法。

(0)

相关推荐

  • 经方:防己黄芪汤(腹大,水病)

    防己黄芪汤[原文]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按:胃讲的是肠) ...

  • 风湿论

    论曰∶若身体疼,心烦口燥,欲得水而不能饮,额上微汗,背强,欲得覆被向火,其脉浮虚,或日晡发热,或身重汗出,而脉但浮,或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极短气,或身微肿或发热面黄而喘,鼻塞而烦,脉大自能饮食,此由 ...

  • 医学三字经全文

    至道汇推荐搜索 股骨头坏死 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 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

  • 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附: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 ...

  • 医学三字经 四卷 欢迎阅读卷四

    医学三字经 四卷 欢迎阅读卷四

  •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疗秘方]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 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 伤寒着 金匮藏 垂方法 立津梁 李唐 ...

  • 【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辨胃肠 ...

  • 《医学三字经》第29讲下

    你看老师刚开始写书的时候,基本上是写2到3本啊,才有一本出版社版要.   刚开始是出版社挑老师的书.刚开始我最初写的三.五本,那根本没人要.我就琢磨了是什么原因呢?   然后就拼命的干一件事情,看畅销 ...

  • 《医学三字经》第29讲上

    2018.03.23 晴天 星期五 湖心亭公园   准备好没有?好!<医学三字经>讲到哪了?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篇.   但现在我却认为是你们学医的第一篇.某些人说,哎呀,这个读完书以后啊 ...

  • 《医学三字经》第28讲下

    所以为什么呢?这个就是他有一技之能,所以我立马把知足堂的堂主给他,他有能.有大能他可以胜任大位,有小能可以胜任小位.   知足堂它只是一个小位置,所以只要人一到位了,我都堂口立马就兴起来了.这是第一条 ...

  • 《医学三字经》第28讲中

    所以妇人这病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调经.调经则百病自息,理血则万邪小事.   渐早至,药宜凉.就说这句话你们悟得到啊,你们就会治着急了.   就说那月经呢,明明本来要一个月一次的,它老是20天一次,甚至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