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全杜氏家谱!杜家人转起!

一、杜氏简介

先秦时期,杜姓主要活动于陕西地区。秦汉时期杜姓已经散播到河南、山西、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到了唐朝杜姓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明末杜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杜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为宋朝第二十九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与河北、四川、山东、浙江。这四省杜姓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与河南、陕西两省。河北为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22.7%。全国形成了北方翼鲁。西部四川、东面浙江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600万,为全国第42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o.41%。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

二、杜字来源

杜,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这是杜的本义。甘棠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小枝显紫褐色,叶片呈菱状卵形,或者长卵形,枝叶可以入药,枝液味涩使人很难下咽。引申之意有堵塞、断绝、排斥、拒绝等。

三、杜氏来源

一、出自姜姓,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进祁姓杜氏之中。

二、源出祁姓,帝尧的子孙.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到夏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犹守故封。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周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史称唐叔虞。迁唐公于杜,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春秋初,杜国为秦宁公所灭。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三、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杜氏宗亲点击加入:全国杜氏家族群

四、杜氏郡望

京兆郡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又改名为京兆国。曹魏青龙三年(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正始五年(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永徽四年(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襄阳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武德七年(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废都督府。唐贞观八年(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襄阳郡。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置防御使。唐乾元元年(874年)复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濮阳郡

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汉阳郡

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五、杜氏图腾

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树,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城堡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

六、杜氏宗祠楹联

杜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书成通典;名列瀛洲。

民歌慈母;世号诗王。

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七、杜氏始祖

杜康、姬伯、芈囏(熊艰)、杜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八、杜氏祖训

念祖寻根脉,追宗溯渊源:

杜从中原来,次第向外迁。

他乡作故土,礼存三代前。

勿忘杜氏迁移史,牢记先人奋斗篇。

人生处一世,厚德应为先。

习礼知荣辱,启智忆先贤。

贫穷不失志,富贵思源泉。

莫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俯身不怍于大地,仰头无愧于苍天。

居家贵和睦,情暖喝水甜。

惜子勿溺爱,教子莫用鞭。

父慈子孝敬,夫妻相让谦。

兄弟结同心,荆花满庭院。

亲戚常来往,邻里勿结冤。

有钱莫欺三斤狗,官高不可鼻朝天。

聚族而居讲信义,遭遇困难相支援。

百业无贵贱,耕读是本根。

诗文装满腹,胜有万贯钱。

昔时贫且瘠,书声满乡间。

幼学入琼林,至老莫废偏。

崇文重教好传统,世世代代永相延。

男有四方志,困境不自怜。

宽厚如围屋,爽朗似山歌。

吃得苦中苦,开埠南洋边。

女素称贤惠,懿德传千年。

天然去修饰,大脚胜金莲。

四头与四尾,重任担上肩。

朴素自有风采在,留得声名在人前。

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风筝飘万里,乡情一线牵。

毋忘胞衣迹,情系客都颜。

人是家乡亲,月是故乡圆。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

游子乡亲心相连,建设美好新家园。

杜氏家谱大全!

杜家人一定要收藏哦!

赶快传给更多的杜家人吧!

  看完,别忘了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DIV>唐朝-杜承志、杜暹</DIV>

    发布时间:2017/7/25 16:20:43 杜承志,唐濮州濮阳(今濮阳)人,杜暹父.武后时任监察御史.怀州长史,因推验宗室李目柬案被贬方义令,迁天宫员外郎.后因对武则天任用酷吏兴罗织狱不满,称疾辞 ...

  • 襄阳的悠久历史

    #襄阳头条# #襄阳历史# #发现襄阳# ●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有远古智人在樊城区域的江边零散聚居,出现军营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遗址群. ●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襄阳地域汉江两岸 ...

  • 我对张姓的认知

    我对张姓的认知 刘卫东 03-18 阅读 1187 关注 来自话题 #我的姓氏 708篇 "张"字千百年来是有演变过程的.开始,左边是个弓,右边是个人. 它的意思是人拉开了弓,准备发射. 张姓的始祖叫 ...

  • 为什么襄阳的襄城区,明明属于属于南郡,却要削尖了脑袋往南阳郡挤?

    [南阳郡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值得襄阳的襄城区如此费尽心思?值得吗?值!--看无比强盛的南阳郡] 在南阳市的市中心,有一个高大的牌坊--豫南首郡,他仿佛一面旗帜,宣扬着南阳郡古老的历史. 南阳郡是古代中国 ...

  • 石小生:现今河南省跨黄河辖境形成的历史原因及过程

    众所周知,黄河古称"河""河水""大河",非指其他河流.历史上,河南省就是因位于黄河之南而得名.但现在的河南省辖境却是跨黄河南北,北抵漳河, ...

  • 2020年,最全杜氏家谱!权威发布!杜家人转起!

    一.杜氏简介 先秦时期,杜姓主要活动于陕西地区.秦汉时期杜姓已经散播到河南.山西.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到了唐朝杜姓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明末杜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杜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

  • 史上最全戴氏家谱! 权威发布!戴家人必看!

    恋恋情缘 2018-03-02收藏赞分享 点上面 "戴氏大家族" 加入戴氏家族!戴氏大家族 微信公众号:daishicn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戴",请您先点击 ...

  • 史上最全余氏家谱文献收藏地! 权威发布!余家人转起!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余",先点上面蓝字余姓余氏,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浙江仙居乐安余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 ...

  • 鼓琴责夫:40余年久别重逢,百里奚与杜氏的一段凄美爱情

    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运城平陆县)一个小山村的寒窑里,杜氏早早起来,她要为即将远行的丈夫百里奚忙碌着做早饭. 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她嫁给百里奚时,百里奚穷困不堪,只是帮人家放牛牧马,但她更看重的是 ...

  • 杜氏汤头要诀

    杜氏汤头要诀

  • 普宁西陇杜氏平一堂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陇村的西南部,有一处地方叫平一堂,该处于民国廿五年(1936)的时候,村民建有专祀村再基祖杜西陇第五子杜平原之平祖公祠,因祠号平一堂,故村民以之指代名地,相沿至今.当然,也有以相邻不 ...

  • 普宁西陇杜氏始祖祠承先堂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陇村最出名有两样,一是村民全杜姓,而杜氏为普宁历史最悠久之姓氏,传系自唐代至今:二是全村专业做灯笼,称日出千灯,制作工艺源自明何野云教授,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产品为普宁乃至周边县市乡 ...

  • 普宁村落|西陇杜氏弘祖祠

    位于广东普宁西陇村老寨正前方即北部洋中的聚落,有一座三间二进式的杜氏弘祖祠,号济美堂,其坐东面西偏北,前朝泥沟崎头山,背空而以铁山.大南山左右为护,有溪水北来汇聚于祠前,后而南下入寨. 杜氏弘祖祠济美 ...

  • 全学科阅读丨杜霞:全学科阅读视角下的学校图书馆课程化建设

    随着新时期全民阅读工程的深入开展和社会对阅读重要性的广泛认同,中小学校园阅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获得了丰富与发展.在近几年的实地观摩和调研中,笔者发现"全学科阅读"概念已悄然进入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