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咬牙花3万送儿子出国,只为在班里有面子,网友:这是毒害
近日,一则关于一位妈妈花3个月工资,送孩子出国游学的新闻在网上迅速引发了热议,对于普通工薪家庭究竟应不应该省吃俭用送孩子出国游学深造,到底是对是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也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事情的起因是:杭州的一位孙女士,儿子在民办小学读书,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去英国游学,她儿子非常想去,理由就是全班目前只有他没有出过国。知道这个真相后的孙女士非常难过,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一般,最后为了给孩子这个出国的机会,一咬牙,花了3个月的工资将近3万块钱,送儿子出国去游学,不想自己的儿子在班里抬不起头。
类似孙女士这种苦恼,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特别是一些普通家庭,甚至农村家庭的孩子,本来上学就是需要付出很多。如果像是在民办小学,或者一些贵族学校里,其它孩子的家庭都是来自富裕家庭,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每天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难免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些阴影。
而根据新闻报道,杭州的一些小学,每年暑假有将近22%以上的人会出国游学,最多的高达三分之一。而且出国的地方多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或者新加坡这种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而很多父母非常希望孩子去这些教育发达地区去感受学习氛围,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至少当成一种旅行体验,从小就开始见世面。
孙女士这种做法,是对是错?网上众说纷纭,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攀比现象,孙女士三个月三万的工资并不少,能上的起民办学校真的不穷,纯属是为了博人眼球。还有的网友直接就说,这种为了孩子在班里有面子,就超出家庭的消费能力去花这个钱,这不是在为孩子好,而是在毒害自己,有可能会害了他。
但令人泪目的是妈妈从头到尾都是出于孩子的感受考虑,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却没有,父母们永远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所能及的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一些物质条件可能是孩子更加成功的基础,但会不会从小给孩子形成一种攀比呢?
没有出国修过学,也并不代表孩子会在教育、孩子的实力等方面低人一筹,教育本身应该就是多元化的,出国修学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见识、能力也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过分夸大这些作用,尤其是作为一项硬性的教育指标是非常不可取的,甚至会造成盲目跟风的恶性循环。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真心不容易,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说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跟着孩子一起在学习,一起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