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翼卷云花瓦塔

《走进澧州》图片格式

白鹤仙子/陈克发摄

宝塔在古建筑中比较独特,却是普天之下不可或缺的壮丽景观。偎在岁月深处的花瓦寺塔,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有那么一点儿倾颓之势,却早定格成一帧清秋中的永恒风景……它位于湘鄂交界的澧县盐井镇(原宜万乡)花瓦岗,是一座建于北宋初年的古塔,也是湖南省71座仅存古塔中建造最早的砖塔。这一宝贵财富不仅跻身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近年得到了文物部门的高规格保护修缮,为澧州文化底蕴和湖光山色增添了一道闪亮景观。

花瓦寺塔为密檐式宝塔,座东朝西,高22米,塔身7层,平面呈八角形,全塔用青砖砌成,转角处砌有倚柱,每层腰檐底部先砌出一道莲花瓣以承托腰檐,腰檐转角处的翘角呈鸟翼卷云形,塔顶置琉璃葫芦瓶式刹。塔基实为地宫,地宫顶部砌八方攒顶式澡井,高约30米,北边置一拱门和门道可入内;拱门宽约一米,高近两米,门道深一米有余。倚柱、莲瓣、翘角及佛像均系陶土烧制,塔砖长二三十公分,宽十五六公分,厚五六公分。塔体结构风格均保持着五代特征,一层东西两面各有塔门,各设佛龛,内供大佛一尊,南面置假门一道。二层以上每面腰檐下设佛龛一个,内供陶制或石质佛像一尊。佛像姿态各异,生动传神,历史的尘埃并没能湮没这些千载风姿,相反以更加鲜明的姿态萦回在后世观瞻者记忆的深处。

 花瓦塔旧照/澧县文物局提供

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了宋代建塔的史实。花瓦寺塔历尽沧桑,千年来的风霜雨雪没有摧垮它,可年久失修,塔身现已向北倾斜5度,尽管近年对宝塔进行了加固、修补和粉刷,但伫立塔前抬头仰望之时,内心还是对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隐忧。

这可能很大程度上与曾读过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有关。雷峰塔,在某种意义上,它名播万里正是因为压着白蛇娘子,人们出于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所以都希望它轰然倒塌。但无论如何,相信花瓦塔是没有人希望它倒掉的。雷峰塔1924年真的坍圮之后,人们却又开始对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难以释怀,于是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顺应人心民愿,雷峰新塔于2002年再度落成。作为湖南省建造最早的砖塔——花瓦寺塔,该如何充分保护和利用,显然,这不仅仅是个小小的情怀问题。

花瓦寺塔究竟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还是沧海变换中泅生的鸟之羽翼?相传天地初开的时候,地上除了那苍莽的昆仑山,就是—片茫茫大海。一天,玉皇大帝召各路神仙议事,临朝议定给凡间生灵以栖息繁衍的空间,由独龙大仙与白鹤仙子完成。独龙大仙与白鹤仙子从昆仑山出发,向着东南方向飞行走。累了,独龙大仙让白鹤仙子栖伏身上;饿了,独龙叫白鹤啄食其肉,以期捕食鱼虾后生肌恢复。独龙、白鹤一路点化了一串迭嶂起伏、绵绵数千里的山峰、绿地。然而,大海中的鱼虾风闻独龙君临,早早就躲得无影无踪了,独龙被啄食之肉因此便无法长成,到了花瓦村这个地方,独龙、白鹤终于不支永远地沉睡了……

经过多年日月滋润之后,当年独龙大仙与白鹤仙子造就的山峰、绿洲之脉已渐渐衍化显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地区的政权依次更替,史称五代。960年,后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而建立北宋。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就有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之一的南平(荆南)割据政权。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从而实现了大宋一统天下。

传说就在北宋初年,一位童颜鹤发的刘姓阴阳先生,沿着当年独龙大仙与白鹤仙子的路线赶脉赶到了荆南这个烧砖瓦谋生的村头。他发现龙头就藏在这里,便轻轻地刨开地土表层,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郑重埋在了龙眼之上。他走下山去,借宿黄家。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位赵姓得道高人也因夜观天象,发现太微、紫微二星高照,也顺着星相赶来这儿,确认脉气凝集点之后,便顺手扎下一根银针为记,然后借宿山下李家。

黄、李两家山地相连,都以烧制砖、瓦为业,而这龙眼又恰好在这两家山地的交界处,黄、李两家各自带上阴阳先生、得道高人上得山来,为这龙脉的归属问题理论起来。黄家说这龙眼归他家,龙眼上有他家所住阴阳先生的铜钱为证;李说这龙眼本是李家的,不信有自家所请得道高人的锈花针为证。于是,两家人共同将表土扒开,发现就在铜钱眼里,一根闪亮的锈花针稳稳地插在中央。

 修缮一新的花瓦塔/澧县文物局提供

两家人见此情形,家中智者方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的心态,提出坐下来从长计议。慢慢商议下来的结果就是,这原本是上天赐下的龙脉福地,倒不如大家都秘而不宣,共同保护这座龙眼,以免遭他人垂涎而坏了宝地龙脉风水。就这样,李家、黄家握手言欢,轻轻地拂去了尘世间的扰攘喧嚣。两族牵头,在佛性的天空,共同在这龙眼处修建地宫。两族齐心协力,遍请能工巧匠,用黄家的砖,李家的瓦,在地宫之上修建起了一座七层实心密檐式八方形宝塔,并在基座正北修造拱门和门道与地宫相通。从此,湘鄂边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宝塔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静美,默默地承载着黄李两家秘而不宣的绮梦。

为了不让龙气外泄,黄家不再烧砖,李家也不再制瓦,从此都刀耕火种,以免破土伤损龙脉。两家还修建了一座桥方便往来,接着,又在宝塔周围修了三进四合院式的寺庙,寺里供奉着如来、文殊、观音菩萨,供四面八方善男信女前来祈福还愿。古寺梵音,从此穿行碧水青山,潺潺流淌于清清山溪,化佑一段段前世今生的尘缘。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从此这方土地上的人把宝塔唤花瓦塔,桥称花瓦桥,寺叫花瓦寺,一直流传下来,千百年来风雨沧桑,经久不衰。鸟翼卷云的花瓦塔,堪称澧州一处赏心悦目的精美景致。佛语梵唱犹在耳畔低吟,涤荡俗世尘蒙已久的心扉,仿佛要洗净红尘铅华,还心灵一片空灵与纯净。

白鹤飞舞/陈克发摄

千年宝塔以一种永恒的孤独,守望着一方土地的永恒生灵。值得额手称庆的是,伴随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消失多年的白鹤仙子纷纷回落栖憩。这些“芭蕾舞大师”羽色纯洁,体态飘逸,一群群盘旋而起,翩翩起舞,与绿树掩映的花瓦塔交相辉映,更平添了一份自然淳朴的野趣。

公众微信号关注:城头山视窗

主编微信:城头山视窗 ;《城头山视窗》,一份关于澧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刊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