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樊姓
樊 姓
得姓始祖
仲山甫。姓姬,周太王古公亶父后裔。周宣王时卿士(任太宰官职),辅佐天子治理天下有功,使国家呈现中兴局面。后被周天子封在樊(今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建立樊国,爵位为侯,又称“樊仲山”。其后代便以国为姓,遂称樊氏,故后世子孙尊仲山甫为樊姓得姓始祖。
樊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裔孙仲山甫(一作仲山父)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虞仲有孙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姬静南征北战,使周王朝统治的疆域不断扩大,号称“宣王中兴”。
姬仲山甫,亦称樊仲甫、樊仲,逝世后谥号“穆”,故又作樊穆仲,他是鲁献公姬具的第二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卿士,是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贤名之臣,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在樊仲山甫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世代称樊氏至今。此支系史称姬姓樊氏、樊氏正宗。樊氏族人大多尊奉仲山甫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左传》记载,商汤的后裔子孙,在商中期以后,按分封的地名,形成了陶、施、樊、繁、锜、几和终葵七大族,其中有樊氏,子孙一直沿袭下来。
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姬发把殷商的遗民七族划归齐国管辖,故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樊氏家族多在齐、鲁一带。孔子的弟子樊须,字子迟,便是商人七族中樊氏的后人。史称子姓樊氏。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樊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樊人,亦称樊缨、鞶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职责就是掌管周王朝君王行走的道路。在典籍《周礼·春官·巾车》中记载:“掌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钖樊缨。樊,马大带也。”钖,就是马额头上的金属装饰物,走动时会发出悦耳声响;繁,就是束马的腹带;缨,就是挽马的颈革;都是用来辂马的带饰与工具。实际上,樊人就是在指定的王路上为君王驾御马车的小吏。
在樊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樊人氏,后省文简化为樊氏。
源流四
源于古巴人,出自汉朝时期巴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上古时期,古代巴人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地区,后迁徙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以巴廪君为首领,由巴氏、巴蔓氏、巴瞫氏、巴相氏、巴郑氏这五个姓氏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史称古巴国,国人称巴人。古巴国在夏王朝时期称“巴方”,在商王朝时期称“巴奠(甸)”。
巴国形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灭亡于战国中期,约有八百年历史。秦国灭巴国之后,故巴国五个姓氏部落中的巴蔓氏族部落,后取谐音汉字“樊”为姓氏,称樊氏,世代相传至今。按历史、文物专家李学勤考据,信阳平桥樊君墓出土铭文,樊为芈姓。
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包括混入赢姓、子姓、姬姓的部分樊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流域等地区。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樊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源流六
出自三国时期,河南省许昌县小召乡樊庄村。三国时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县的“马栏”村,相传是当年曹操的牧马草场,如鄢陵县的“任营”、“前营”、“后营”均为三国时期,曹操军营的驻扎地。
相传华佗死后,其妻千里寻夫至此痛哭不止难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区的“碾上”村,相传许下屯田时,这里是曹军碾米的集中场地。此外尚有“运粮河”“枪杆刘”等流传至今。
迁徙分布
樊氏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樊姓在宋人编撰的《百家姓》中排列在157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二位。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50%。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四十五位。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明初,樊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山东、江西等地。明代,南方樊姓有大发展。
清代时,樊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樊氏族人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如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灌阳,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
樊姓名人
樊於期:战国末期人物,原为秦国将军,后因犯罪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收留。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嬴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
樊氏: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三国演义》中为蜀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常劝其改嫁,樊氏言惟有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与夫家同姓方嫁之。范因此欲以配云,云以与范结拜,恐名誉不立,固辞不许。《三国志》中记载称“有国色。”
樊哙:汉初将领,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