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王和小王种地看农业品牌

王家庄出了两个“富豪”,和土豪不太一样,这二位都很低调,致富不忘乡亲,经常在村里做善事。老王为村里修路,挖砌排水沟,小王就为村里绿化,建广场,为低保户添家具,村民很喜欢他们,也很尊敬他们。

老王和小王都是早年做生意致富的,有钱后都想在村里包一块地,老王选了村前荒地,小王选了村后山坡。这二人都出身农村,也了解农业,他们知道种粮食不赚钱,种菜风险太大,种果树操心太多,于是都选择了绿化苗木。

老王看中了一个稀有树种,找专家提纯和繁育又建了大棚来育苗,经过几年的发展老王的苗木基地已成规模,各种大苗小苗郁郁葱葱,老王不失时机的宣传,苗子很贵,但各地客商络绎不绝。老王又到林业科研单位选购了其他稀有品种... ...

小王认识苗商老林,他让老林帮她收购苗木,凡是供应量过剩的常规品种小王都要,但只要最好的,树形周正,漂亮整齐的。周边育苗基地只要有滞销苗木都会托老林的关系卖给小王,小王来者不拒。几年下来小王的苗子全都成了大规格苗木。

某绿化企业来选购老王的稀有品种,老远就看到山坡上成片的樱花,百日红,青桐,红栌... ...,近前看时所有的苗木整体质量和规格都碾压同行,根本找不到次品苗子。于是和小王也签了苗木供应合同,只要工程需要,都找小王订购苗木。

又过了几年。

别人也复制了老王的稀有苗子,价格没那么高了,新的品种有的挺受欢迎,有的很一般,老品种没卖光,新品种没地方种,老王又在扩大基地面积,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小王的订单越来越多,苗木周转也快,小王不再收购最好的苗木,而是直接入股收购农民的育苗田,把不符合标准的苗木都扔掉或者处理掉,只留下最好的。农民种自己的地,但育的却是小王的苗子。农民都知道育苗找小王,他让育什么品种就育什么品种。老林也不贩苗子了。他成了小王的监督员,每天到地里查看农民育苗质量。

老王的地成了世外桃源,建了几个蒙古包,开起了农家乐,村民都知道老王不差钱。

小王的地成了镇上中学的实践基地,周末总有老师带着孩子来玩,村民知道小王也不差钱。

这一年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和小王跑了三天基地,又和老王喝了三天茶,他让小王把山坡做成CS,让老王把基地做成QQ农场。

小村人多了起来,热闹了起来。有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里,做起了小生意,老人们重新收拾起老手艺,通村路两遍又出现了小摊,手扎的扫把,蒲团,箩筐,自己做的火烧,饽饽大饼子,自己压的花生油... ...

村长成了乡村振兴的典型,到镇里,县里,市里作报告... ...。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质量稳定,才能造就属于自己的品牌,品牌不在电视上,墙上,而在人们的心里。

别追求短平快,忽悠能成事的年代我们没赶上,秦池,三株该黄叶黄了,农业总要踏实和淳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