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中国通史》
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关于中国的历史,最详尽的记述就是《二十四史》。
但《二十四史》卷帙浩繁,一个普通人可能一生都读不完。
有一位历史学家,不但读完了二十四史,而且通读了数遍,他就是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
先生其人
01
吕思勉(1884—1957),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
吕思勉一生横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
5岁即开始读清代通行的历史读本《通鉴辑览》,7岁读《日知录》,10岁已读《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五洲列国图》《万国史记》等当时的世界史著作。
15岁开始读正史,包括《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典》《通志》和《昭明文选》等,并写有史札和史论数本。
39岁时吕思勉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对当时史学界很有影响,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
吕思勉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等书。
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书籍读得最多的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
即日起,购买吕思勉《中国通史》随机赠送2张历史人文明信片~
学术成就
02
吕思勉在中国史学界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创造了诸多史学界的第一。
他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研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学者,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著述中国通史的学者,也是唯一一位用两种体例写过中国通史的学者,被誉为“开通史著述新纪元”的学者。
吕思勉研究涉猎领域极其广泛,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学术著作问世。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评: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知吕思勉逝世,顾颉刚日记即下盖棺之论:“全国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
钱穆之师
03
通常认为,关于中国历史的扛鼎之作是钱穆的《国史大纲》。
钱穆因其丰硕的学术成果,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被学术界奉为“一代宗师”。
但是据说钱穆先生曾立有遗嘱,“其书版权未公开之前,不得出简体横排版”,竖排的繁体版,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很有阅读障碍。
吕思勉正是钱穆的老师。钱穆在其晚年著作《师友杂忆》中,曾回忆老师吕思勉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抗战胜利不久,钱穆再访母校,吕思勉请他演讲,钱穆开讲便说:
“今日此一四十年前老学生之讲辞,……亦渴望在旁四十年之老师长校正。学校百年树人,其精神即在此。”民国师道如此,令人动容。
吕思勉与钱穆“师生同成大家后,仍切磋问难,互有补益。”
通史内容
04
吕思勉所著《中国通史》,上册出版于1940年,下册完稿于1941年,因抗战影响,上海成为“孤岛”,直到1944年才得以出版。
上册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章,可以说千年兴衰,一目了然。
▲《大婚典礼全图册》之《大征礼》
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包括“古代的开化、夏殷西周的事迹、秦朝治天下的政策、汉武帝的内政外交”,直至唐宋元明清、“清朝的覆亡、革命途中的中国”等。
吕思勉所著《中国通史》条理清晰,可作为阅读中国通史的第一选项。
中国画报出版社本次出版的这一版《中国通史》将上下两册合为一部,同时精选了百余幅历史图片与中国传统绘画,给读者带来更好的直观感受。
即日起,购买吕思勉《中国通史》随机赠送2张历史人文明信片~
通史价值
05
“通史因其性质和体例的关系,大都被作为历史普及的一般性读物,然而一部优秀的通史著作,其所蕴含的寄托和观点以及对一般民众历史知识的贡献与对社会的影响,仍然是不可量计的。”
吕思勉研究历史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
吕思勉所著《中国通史》,取历代正史作基础材料,以传统札记法为基本手段,通过史料的缜密对比与通贯条理,发掘曾经遮蔽的史实,以获取前所未见的新知。
“以最常见的正史材料构建起吕氏史学大厦”,无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史学新人,都是绝好的通识入门之书。
吕思勉编写《中国通史》,不仅是为了当时大学教学上的需要,更是想从中总结出一些历史的经验,用来指导今后的行动。
“知今日情势之所由成,则可以臆测将来,略定步趋之准则。”
只有知道历史,才知道应走的路,才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所当尽的责任。
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该读一本中国史,那么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