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塔
荆轲塔历史背景:
荆轲塔位于易县易州镇荆轲山村西的荆轲山上,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进行过修葺,现塔旁还存有记述当时重修状况的石碑,塔东侧原建有圣塔院寺,现仅保留些遗迹,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绐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5月已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当时易属金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刻石用南宋纪元,可见当地人民自然不忘故国。
元代张柔始建保定府、莲花池之后,他基于荆轲的知名度在荆轲的衣冠冢前建石像生,在山上栽植松柏,解放初还保留几棵。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树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丙戊五月,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士荆轲里'碑一统,清康熙六年(公元六十年即公元1721年)再复并碑一统,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
因此山有明代'古义士荆轲里'碑碣,旧传有荆轲衣冠冢和荆轲馆,因此得名。塔建于山上,清碑上又有'辛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俗称荆轲塔。荆轲(公元一前227)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未遂身死。
塔南明代立的石碑上,有明代万历十四年御史熊文熙所题'古义士荆轲里'和对他的评价。北侧有一块清代的残碑,碑额上有'重修圣塔寺记'的字样,碑文经风雨侵蚀,已不易辨认,大意是塔旁有寺院,名'圣塔寺院',建有亭台楼阁,山上有荆轲馆和衣冠冢遗址,风和日丽之时,常有文人墨客会聚于此饮酒赋诗。作者是金天柱(1736-1795年),字北高,南京人,回族,曾任乾隆时翰林院四译馆正教序班(职司翻译)。<易县县志>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