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绩效落实的8个关键环节

01 工作要有计划

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

1.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 谋定而后动。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

工作没有计划,见子打子,是做不成大事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里的“计”就有谋划的意思。

国家有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地方有地方的“十四五规划”,单位有单位的“十四五规划”,甚至是个人,也要有自己的“十四五计划”。

做计划,不是基于当前已具备的条件,而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如果是基于当前的条件,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才来做计划,黄花菜早都凉了。看菜下饭,看锅下米,这样来做规划必然是缩手缩脚,被现有的条件所束缚。基于规律把握和未来预测,不是天马行空,吹破牛皮,一定要建立在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控上。要“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据此做出未来的规划才是合乎未来发展逻辑的。

不同层级的领导,做计划时思考的长远程度是不一样的。大领导有大领导的规划,着眼长远,着眼战略。小蚂蚁有小蚂蚁的计划,着眼当下,着眼执行。

1. 高层领导,要思考五年以后,我们的事业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

2. 中层领导,要思考一年至五年这个范围内,单位要做什么事、怎么做。

3. 底层领导,要思考一个月至一年范围内的工作,如果落实、如何执行。

4. 基层员工,要思考明天到到一个月要做的工作,怎样做好、做出精品。

02 计划要落地

计划不落地,就如空中楼阁,再漂亮也是没有用的。

如何落地?计划落地靠方案。

方案是实施计划的具体步骤与操作流程,包括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在哪里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等要素。把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安排妥当,别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关键的步骤或重点的环节。方案中的流程、要求、关键时间点等都要明确。

制定一份简明扼要的工作方案,一定要惜墨如金,能少一个字就不要多一个字。在快节奏的当下,谁也不愿意多花一秒钟的时间去看无所谓的空洞的文字。但一定要表达清楚、完整,该着墨的一定要着墨,为了表达明确,不能省掉一个字就不要省掉一个字!要让每一个看完方案的人,都能明确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才是一份完美的方案。

03 落地要有标准

得标准者得天下。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抢抓各个领域标准的制定,比如5G通讯标准、互联网协议标准等。

计划要落地,一定要明确执行的标准。具体到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以标准的形式定下来。

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操作标准、流程标准等。产品标准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的关键;操作标准不仅关系到产品品质,更关系到生产安全!

我曾参与过某地某项农产品标准的申报,其详细、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令人叹服。

广西行动学习研究会已经制定了促进师评价标准,这是对我国标准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工作没有标准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没有标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黄婆卖瓜她都还懂得自卖自夸。没有财务工作标准,账目就混乱,就不能做到日清月结;工厂中不按操作流程标准,是会出现人命事故的!

那些混日子的人,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吹得天花乱坠,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吹成精品。如果事前制定好标准,你拿他的成果跟标准一比照,马脚马上就露出来了,水平高低立现。

作为领导,发号施令也一定要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工作布置,是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的。领导发号施令一定要有“标准”,要明确一些事项,讲清楚做什么事、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反馈、什么时候结束等等。比如布置起草一份文件,要求写什么内容、主基调是什么、什么时候反馈、什么时候完成、文件大概字数等等,都要在发号施令时明确。

我是搞学术的,也曾给自己定了标准,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成果都要有“四个增量”:信息增量、角度增量、情绪增量和干货增量。这是我对学术研究制定的标准。

1. 信息增量。写一份调研报告,你写的领导都懂,甚至你采用的数据,领导比你还清楚,领导读你这份调报告干什么?没有信息增量的研究成果一文不值。所以,写文章,作报告,一定要有信息增量,发别人之所未发,说别人之所未说。

2. 角度增量。写一篇论文,你写的别人都写过,你再来写有什么意义?所以,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叙事,让人耳目一新,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3. 情绪增量。写一篇文章,别人看了,没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冲动;作一次报告,特别是我们这种培训机构,说好听点是灵魂的洗礼,说难听点就是洗脑,你洗脑不让别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稀里哗啦的怎么行?听者没有感动到一把鼻涕一把泪怎么行?在我看来,四大增量中,情绪增量所占的权重要达到70%,不然就算不上洗脑了。

4. 干货增量。我目前就职于某培训机构,如果上完一堂课下来,学员不知做什么,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样的培训无疑是失败的,纯属浪费资源。一次培训下来,学员要知道,回去怎么操作,如何落地,这才是一次成功的授课。

04 中期要督导

没有督导,计划就得不到贯彻落实。

某县领导到乡镇去调研,给乡镇布置了一项工作。过了一段时间他再去看,乡镇领导说:“领导,你还没有忘记啊?”

县领导感到莫名其妙:“我布置的工作,怎么会忘记呢?”

乡镇领导说:“以前的领导布置完就完了,从来没有问过到底落实了没有。”

县领导十分感慨,看来不督导,工作还真的没有落实。

督导是一种纠偏机制。没有督导,工作落实就会走样,工作就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督导就是要督促、指导工作的进行,看看进度、质量是否按计划、按标准进行。

一项工作至少要有一次督导。如果工作时间跨度长,还需要几次以上的督导。

督导发现问题后还要追踪,看看是否进行了整改、整改是否到位。

现在,各种各样的督导、督查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搞得基层痛苦不堪。各种各样的督导,名目繁多,动不动就追责。要知道,督导是督促、指导的意思,做不对,纠偏就好了。动不动就问责,打击的是基层的积极性、增加的是基层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

05 末期要考核

一项工作结束后,一定要进行考核、评估,这是论功行赏的前提,也是下一次工作能主动推进的基石。

考核就是按照标准对工作进行验收。现在的考核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太实了,而是太虚了!

现在的考核主要是看台账、看材料、查档案、看图片、看展板、看PPT、看宣传视频,这些通过制作即可完成的东西,作假太容易了,跟实际情况有时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考核的手段和方法一定要科学。现在,考核的方法和手段非常之多,仅绩效考核就有KPI(关键绩效指标)、OKR(目标与关键成果)、PBC(个人业绩承诺)、BSC(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这些考核方法,各有千秋,优缺点突出。采用单一的考核办法来定性工作成果,可能有所偏颇。要根据组织的性质、工作的特点、人员的能力等,采用合适的办法来考核。甚至可以把几种办法整合起来,融会贯通地使用。

要设置好平时考核和末期考核的权重,把末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的结果结合起来。

06 考核要有结果

考核的结果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因此,对考核结果的定性,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把考核结果放在阳光下,让人心服口服。

只有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历史的考验的考核,才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如果考核存在着阴暗面,那么必然会打击一片,这种打击,必然引来哀鸿遍野,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良久的。

因此,考核要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业绩导向,凭实绩论英雄。

07 结果要激励

要对考核结果进行激励,否则考核就没有意义了。

与年终奖挂钩,这是一种普遍通行的做法。

但是这只是物质激励,仅仅以利益来驱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是不够的。激励的手段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正向激励好理解,就是对优秀的人进行奖励。负向激励可能不太好理解,讲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条蛇咬了一只青蛙。农夫见了,就对蛇说,你放了青蛙,我给你喝一口酒。蛇放了青蛙,农夫兑现承诺。过了一会儿,蛇叼着两只青蛙来到农夫的面前,农夫又给蛇两口酒,蛇放了青蛙。过了一会儿,蛇一口叼着3只青蛙出现了……农夫一棍子把蛇打死。本来不想让蛇伤害青蛙才答应对给它酒喝的,谁知蛇却因此愈发变得更坏,一次叼来3只青蛙!

有些领导,发现单位中的刺头干了坏事,不但不处罚,还请他吃饭,递烟给他,以为这样收买他,他就不捣乱了,领导就平安无事了。而刺头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更加放肆。

对单位里刺头的纵容,就是对勤勤恳恳工作者的惩罚。

对刺头,必须出头就打,不留后患。

现在的领导,手头能利用来进行激励的物质已经不多了。财权、人权、事权都不在手上。以前,一些单位手中有钱,很多人习惯了以物质激励,没有了物质激励就束手无策了。

其实,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是物质的,物质是人生存的基础。但是人更高的追求是精神享受!

所以,获得别人的认同,催生下属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一个人追求的至高境界。

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防止先进分子骄傲自满,甚至是从此飞扬跋扈;也要防止落后分子破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08 激励要及时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激励要及时。

在外界刺激之后,就要及时强化刺激与反射之间的联系,固化为行为习惯。不要等冷场了才来激励,这样会影响刺激与反射之间的关联,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假如巴甫洛夫敲了一下钟,半天后才给狗喂食,狗就不会对钟声有条件反射。

激励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改变我们的绩效奖励制度,把年终奖改为即时奖。要建立起及时奖励的机制,对有功人员要做到“奖功不过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