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小时候用废报纸当练习本 有毅力不服输
景海鹏一家 景海鹏的家在杨家卓村西头,是当地一户非常普通的农家小院。 院内,一棵枣树挂满了青枣,还种上了辣椒和月季花。 3间土坯东房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住人,只放些杂物。 景海鹏的父母住在西房,也是两间土坯房。干净的大花布床单紧裹着炕沿,柜子上端正地放着一顶景海鹏曾戴过的军帽。 在很多人眼中,景海鹏是个即将完成历史性飞跃的航天英雄。 在杨家卓村的村民眼里,景海鹏是个从小离家求学,现在有了大出息的景家大小子。 而在这个农家院子里,景海鹏是从小性格腼腆不愿出门玩耍,就算再成功,还是最喜欢吃母亲包的韭菜馅饺子的大儿子。 童年 比女娃还腼腆 受欺负不还手 景海鹏从小长得又白又胖,模样可爱,村里人都喜欢抱他。 “我常说女娃娃还喜欢出门找人一起跳个皮筋,但我大儿子比女娃还腼腆!”在王珍玲看来,和常因淘气没少挨自己巴掌的二儿子相比,大儿子景海鹏非常听话,性格内向,一放学就回家写作业,不喜欢出门。 “娃从小话不多,就喜欢琢磨事儿……”说起大儿子的内向,父亲景靠喜回忆说,20多年前,他攒下38块钱买了一台上海出的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可算是全村唯一一台能听到外界消息的电器。没想用了几年后,收音机的喇叭出了毛病,声音断断续续的。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景海鹏每天都捣鼓这台收音机,还像模像样地学着人家拿松香涂在传动皮带上,最后愣是把半导体修好了。 今年40岁的景海龙比哥哥景海鹏小两岁,如今在当地有线电视台工作。在景海龙的记忆里,虽然哥儿俩的感情很好,但内向的哥哥并不是自己童年时的玩伴,每当年幼的他跑出去找小伙伴玩时,哥哥却喜欢留在家里。 “当年我爸在院子里的墙上,用铁丝窝成一个篮筐,我哥最喜欢用家里的破篮球朝里面投篮,他以前可是个投篮高手呢!” “景鹏特厚道,人家欺负他,他一句'算了’就过去了!”表哥杨海泉说,当年村头住着一个智障的男孩子,总欺负村里的外来姓,一天无缘无故地打了景海鹏一拳,把鼻子打出了血,而景海鹏也只是捂着鼻子回家洗了把脸,事后谁都没有告诉。 求学 父亲扎笤帚卖 供仨孩子读书 景海鹏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当时家里只有一亩多地,却要供三个孩子读书。 景海龙还记得,小时候,哥哥经常带着他到村外捡野菜叶,母亲用水焯一下,拌上盐当菜吃。由于高粱面不够吃,全家人就吃玉茭面和高粱面做成的一层黑一层黄的饽饽。 和村里大多数没有读过几年书的村民相比,老景家除了景海鹏是双学士,二儿子景海龙读到了高中毕业,师专毕业的小女儿已是当地小学的一名老师了。 “海鹏成绩好,我就是要供他读大学,让他成才!”66岁的景靠喜佝偻着腰笑眯眯地说。 景靠喜患有严重的胃病和腰肌劳损。这个读过高中的老人是村里的秀才,为了给三个孩子按时交上学费,十多年来一直靠走街串巷叫卖自己扎的笤帚赚钱。 景靠喜坐在自家矮小的板凳上猫着腰比画说,扎笤帚的原料是高粱秆,他每次都拉着平板车一步一个脚窝地从300里外购进待加工的高粱秆,步行一天一夜后回到家,就是这个姿势来扎笤帚。 “我一天可以扎十几个,扎到一百个的时候,再用自行车驮到市区挨家挨户地卖掉,一个可以赚一毛钱,经常是跑了一天也卖不出去多少。我总是不卖完就不吃饭,后来慢慢的胃口就坏了,总是往外冒酸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去卖笤帚,大年三十那天腿肿得都出不了门。” 景海龙说,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哥哥上中学住校后,每周都从家里带走30个馍馍,挂在宿舍的门把手上把馍晾干了,再用热水泡了就着咸菜吃。 景海鹏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让他的小学数学老师王天乐至今想起来都赞叹不迭。“这娃懂事,知道家里困难,用啥都特别仔细!” 王天乐说,景海鹏从小是班里的副班长,数学和语文成绩都特别好,当时景海鹏用的练习本是用废旧报纸钉成的,在报纸的铅字上用钢笔写作业。 “他有毅力,不服输,特别懂事!”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克宽说,直到后来景海鹏当上飞行员,回到村里看望老师时,身上带的钢笔还是他中学时用的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