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座位、没宣传、没折扣,这家小破店怎么在广州火了37年?

『广州仅存不多的年味老字号 』

Guangzhou New Year

由英记食店2代人
从1984年卖到现在
煎堆、糖环、蛋散...都是手工制
有人说,他从小买到大
更有人说“这种店少了,年味就淡了”
年复一年,现在
第37个新春年味,开镬啦!

01

PART

「英记食店」

  1984年的年味老字号  

“开油镬,炸酥角”

随着广州的改造和更新,许多传统手艺和犄角旮旯的小店,正在悄悄地消失!

今天,趁着大年初二,我拖着就地过年的几位猛男美女,跨越天河,穿过越秀,来到海珠探访一家广州几乎绝迹的手工年味老店。

他始于1984年,名叫英记食店,藏在同福中路的一个市场里。

从地铁站出来,穿街过巷才找到了它。破旧的门面,简陋的档口,却排起了源源不断的人龙,其中有不少还是老太太。

没座位、没宣传、没折扣,这家店这么多年来就靠手工年味小吃,夺得大家的喜爱。

——“每年的年味小吃,都来这里买,已经买了好几年咯”

刚进店,就看到小小店里坐满了十多个均龄五六十的老广人,和面、捏粉团、包压馅料,一切都轻车熟路。
——“请问英记食店的英记是哪位呀?”
——“英记是那边穿黄衣服和白衣服姐弟的爸爸,现在已经是第2代人咯”
姐姐负责糕点类,弟弟负责小吃类,其他阿姨也帮忙做糕和售卖,尽管手工制太累没人愿意做,但他们姐弟俩还是想把手艺发扬下去。

02

PART

 37年,2代人,只做一件事 

  每年如此!

“开油镬,炸酥角”

37年保持热爱,37年坚持做一件事,在如今已变得十分难得。

英记姐弟俩从小就学会这门年味手艺,每天都和这些它们打交道,出品能有多少吃,源源不断的客人就是很好的认证。

 “凌晨5点30就开始准备啦” 

——“早上6点半开门,我们5点30就要提前准备好面团和馅料啦”
剩余的时间都在起酥、包馅和炸煮中流逝。几十年练就的习惯,让一切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么辛苦的事,没什么人愿意做,可能做到zui后只剩下我们了。”

我们一帮阿姨每天坐下来就是重复的动作,并且连续好几个小时,但我们觉得都值得。

说着说着,阿姨眉眼间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了,每个动作间都涵盖着自信和骄傲。

  “一天至少要做几千个吧” 

——“临近新年,大家都想买多点年味小吃回家。”
——“手工没有机器快,不过,尽做咯。”
新春一到,来的人也变多了。一口大铁锅,一大桶热油,再放入手工包好的年味小吃,便开始了新一轮开炸。

===

慢工出细活,但为了保证每一锅出量zui大化,一次会放两盘在200个左右,每锅要炸15分钟,几次翻动才能做成。

  “除了香脆,我想不到别的词”  

油花四起,滋滋作响,白花花的酥角渐变金黄,内里的馅料高温散香,别提有多勾魂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难怪英记食店位于市场犄角旮旯处,也能引来大家来排队了。

炸好的酥角上岸后,还要等到完全冷却才能出售。色泽金黄、甘香酥脆的它,完全就是童年的味道。

给个小提示:酥角是店里的头号抢手货,要趁早去才能买到。

03

PART

  这口37年的手作年味  

  吃一次少一次  

“开油镬,炸酥角”

尽管现在年货千变万化,但对于老广人而言,终究是离不开这些基础年味。

萝卜糕、煎堆、蛋散等,这些广州人的年味小吃,包装没有多精致网红,更多的是纯粹简单的老广味。

这里的价格,37年以来,依然良心。

黄色菜单一眼扫过去,均价不过是18元/斤左右,而且还是足料足称的正宗手作年味,真的很良心了。

37年了,这里时间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目之所及都是传统的小物件。

老一辈习惯用的算盘、旧时代的电子秤、店里被蒙上会的新春装饰...这是岁月的感叹,也是如今年轻人所没有的恋旧。

37年来,虽然只是做点小生意,但已和街坊邻里的关系特别融洽,有时候,闭着眼都能说出熟客的喜好。

——“还有没有马蹄糕、红豆糕啊?”

——“刚好新鲜出炉,又是一样2斤对吧”

  · 写在最后 ·  

这一次的探店,我听到了一个让我感到忧心的声音。

——“以后我们和街坊都老了,做不动了,就没人做,没人吃了。”

诚然,大家都不希望这个1984年如一的年味小吃,将会吃一次少一次。

虽然它只是犄角旮旯里的小店,但它却是广州年味小吃里无限的自豪。

而我,每次看到家里有这些小吃的出现,就知道,新年来了!

希望下次来,它还在。
今天,大年初二
英记食店还在营业,你有时间不妨过去走走
同时,也跟大家说声“新年快乐!'
英记食店

///

营业时间
06:30-19:30
店铺地址
广州市同福中路龙导通津50号之一
交通方式

距地铁8号线同福西站B口步行700m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