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崇祯悲歌:一错再错

没有留下画像的崇祯帝

上接前文。

明朝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留下了肖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说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三人因为不可抗力没有留下肖像,他们是建文帝朱允文、明代宗朱祁钰、明思宗朱由检。

原因大家都懂的。

崇祯很勤快,明朝中后期皇帝里大概只有明孝宗和天顺时期的明英宗可以和他比比。

但是,他那么勤快事情办对了吗?

当崇祯刚登基不久就传来了消息,顺义王卜失兔(俺答汗之孙)被林丹汗驱逐了,林丹汗随即派使者到明朝交涉,要求崇祯把给卜失兔的‘市赏’给自己。

对于林丹汗这种明显地要挟崇祯很火大,他的态度明粉们一定很喜欢。

崇祯表示岁赏一毛不给,宣大的明军(边军擅杀外番使者似乎成了一个惯例)还把林丹汗派来要赏钱的使者贵英恰给剁了。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林丹汗大举进攻宣大杀掠万计。

虽然崇祯派出了有阉党嫌疑赋闲的满桂去宣大救火,但同时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同意恢复‘市赏’,还增加到了一年百万两之巨。

当然这钱不是白拿的,林丹汗得帮明朝夹击后金。

林丹汗驱逐卜失兔算是为黄金家族夺回了正统,但是他缺乏政治头脑四面树敌注定会是一个悲剧人物。

拿钱得办事,但是林丹汗虽然很多史学家称他为明末的三大势力之一,可是他实际上从没有正面跟后金硬碰硬过,所以后来明朝承诺的赏钱也就没有兑现过。

林丹汗这人目光十分短浅,他一味武力征服不懂怀柔不懂妥协,在受到后金不断西进的威胁下他却不断恶化与明朝的关系。他屡屡出兵进攻明朝,给明朝的边防带来了很大压力。

但是不得不说崇祯在处理林丹的问题上一开始就犯错了,他帅气地一句不给让明粉们高潮迭起却让宣大数万军民遭殃。

林丹汗与明朝交恶的根本还是明朝畸形的封贡制度,其实大家正常贸易就好,明朝统治者非要弄这么个制度出来养肥了一批特权者,给明朝一次次带来了无妄之灾。

处理东江镇的问题上,崇祯掐脖子的做法显然也造成了反效果。

本来对后金还是保持敌意的毛文龙在得到军饷被裁减的消息后心思变得活络起来了。

明朝在中期开始就实行的主要是募兵制了,士兵们都是带着家眷去当兵的。

士兵是吃国家粮的,可他们的家眷必须去买粮填饱肚子。军饷拿不到手家人就得饿肚子,这也是为何明朝中后期兵变频频的原因,给国家打工打的家人都要饿死了士兵能不闹事吗?

毛文龙之死源起于天启七年的崇祯裁饷

明朝后期的军饷每月本来就只能发额定的一部分下来,现在东江镇军饷被砍成这样,毛大帅拿不出钱他手下散伙都是轻的,他自个项上人头能不能待安稳了都是个问题。

臣实为受国厚恩不忍卸担,自矢戮力以完辽事,观今三月将尽,粮未来一粒饷未到一分,啼号疾病白骨满沟,而犹中哓哓污臣者不止,臣亦何苦恋此绝岛而招人污蔑之毁也。

崇祯元年(1618年)4月,求生欲满满的毛大帅上书崇祯帝哀告东江现在已经饿死很多人了,乞求崇祯帝高抬贵手。

不知为何明明这期间袁崇焕从头至尾都在家丁忧呢,可是偏偏有些人拿毛文龙这篇奏章说事,把东江饿死人的屎盆子扣到了他的头上。

不过‘臣亦何苦恋此绝岛而招人污蔑之毁也’,这个毛大帅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他很恋这个绝岛的。

这半年间毛大帅并没有坐以待毙,他得知军饷被砍后立马就扩大了以前他一直就在搞的‘国际贸易’。

啥?

您说这是污蔑?

这可是毛大帅自己说的啊。

很多人用《满洲老档》的记录脑补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但是对毛文龙的四封降书却假装没见过。

为了搞好关系他还专门给主要贸易对象的负责人写了四封信,这四封信原件和抄件如今基本都完整地保存在了沈阳故宫的《满洲老档》中,很显然崇祯掐住东江军脖子想逼毛大帅主动求撤镇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

现在某些人为给毛大帅洗脱叛国嫌疑,把这四封信说成是和袁崇焕一样的假和谈把戏。

这个我们对比下吧。

袁崇焕和皇太极谈到最后的协议内容大概如下:

1.后金国主去帝号,后金国主高明亲王半级;

2.规定了后金以特产东珠、人参等交换明朝布匹等物的数量。

从皇太极最后开出的和谈条件看,这会的后金对粮食的需求远没有对布匹来得迫切,看来打劫朝鲜收获颇丰,但是小冰河期的严寒让后金有些难以承受。

皇太极在谈判开始时向明朝索要的金银岁赏全部都放弃了,而后金物品交换的明朝物资数量也大大缩减,可以说这个和谈条件就是北宋与西夏和谈条件去掉了岁币的翻版。

这算是卖国条约吗?

大家自己评判吧。

反正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袁崇焕卖给过后金粮食。

那么毛文龙和后金谈的条件又是如何呢?

毛大帅给爱新觉罗黄阿哥的第一封信

应该说这封信和之后的第二封的内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跟袁抚台与皇太极的书信往来的调调差不多。只是毛大帅跟袁抚台有一点不一样,这件事他从头到尾没有向朝廷奏报过。

然后双方继续书信往来,很快就到了第三封信了。

毛大帅给爱新觉罗黄阿哥的第三封信

台台码字的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这是毛大帅对皇太极的尊称了。

这会我们都知道是小冰河期的高峰期,北半球越往北无疑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后金和蒙古受到的小冰河期的打击远比明朝严重得多,明朝还有湖广四川江南可以应急,它们啥都没有。

小冰河期很委屈,它明明就是帮了明朝大忙嘛。

所以为了帮助民族兄弟们渡过难关,这封信里毛大帅很是豪气的表示‘台台官兵,所用布帛等物概不足虑,百事俱在不佞一口担当耳’。

不过这封信时间上有点问题啊,这封信肯定是写于崇祯元年(1618年)3月之前,而前面码字的已经说过毛大帅4月向崇祯上书称东江镇饿殍遍野。

东江镇的粮由漕运转到了天津后装上海船转运到登莱,再由登莱海船转运到东江,明廷虽然欠饷但是并没有欠粮的记录。

东江镇包含皮岛、金州(今大连)、旅顺,当地军民大概6-7万人,而毛大帅跟台台保证保障的后金官兵大概有5-6万人。

反正在3月有史料称后金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布匹。

所以东江饿死人是明朝没给东江镇发粮食去呢?还是有人把朝廷发到东江镇的粮食给卖了,结果人为造成了饥荒呢?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毛大帅自作就得自受。

这里对另一个网间传闻做一下分析,很多文章宣称是晋商将粮食卖给了后金助它渡过了大饥荒。

老西们出来背锅啦

那么问题来了,晋商是从哪里把粮食运到后金的呢?

于是这里就有人借题发挥说是从山海关一路顺着辽西走廊运到后金去的,无外乎就是想给袁崇焕和辽东军扣上一个通后金的屎盆子。

这些人知不知道为啥明朝经略辽东那么费事吗?

辽西走廊是一条烂泥路又多虎豹豺狼,因此明朝才会把觉华岛设成辽东的后勤保障中心,那地根本就不能指望陆路运输。

而且从北京到沈阳现代公路里程都有1400里路啊,真走陆路一路运过去运粮的马都能把车上拉的粮食吃光了,人还得另外买粮吃。

还有一件事也很能说明问题。

袁崇焕重掌辽东请撤登莱巡抚正式接管东江镇事权后设立了饷司,所有到东江的粮饷不但改由觉华岛转运还要由饷司核查,对此毛大帅大为不满。

不久毛大帅和袁崇焕发生了一次摩擦。

摩擦的原因是毛大帅不要粮只要银子表示自己去登莱买粮,但是袁崇焕没同意直接来了句‘将军执意不回,非冒饷欺君而何’,依旧还是给毛大帅发去了粮食。

这事距离毛大帅向崇祯帝上疏饿死人还不到一年时间,毛大帅竟然这么快就忘了去年饿死人的事情,要钱不要粮了。

这件事情表明毛大帅并不怎么需要粮食,他更需要的是银子。

即将踏上不归路的袁崇焕

说到了袁崇焕,按明朝的规矩他要在家给他老子守孝27个月才行,这是不算路上旅程耗费的时间的哦,而且丁忧时间只要不超过40个月(这也是不包含回京报道的旅程时间的)一般吏部不会追究。

可他老兄才丁忧了两个月后突然在天启七年(1617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接到一份任命状。

他荣升为了右都御史(正二品),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也就是说他被任命为最高检察院第一副院长(左右都御使虽说同品级但是明朝以左为尊),同时挂名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接到这个任命后呢?

没有然后了,完全没有记录。

作为丁忧期间的一名官员突然接到了任命书,那说明朝廷已经将他夺情起复了。

但是夺情也有夺情的规矩,要等官员至少回乡服孝百日后才能夺情,可这一份任命书却在袁崇焕才回去两个月就来了。

《明史》没有记录袁崇焕是怎么处理这个任命的,但是按照规矩他应该要上书陈情表示拒绝才行。

后面的事情史料缺乏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这类公文的话应该一个月就能递回北京的吏部。

总之这个任命下来后袁崇焕没有马上启程,他应该是按照规矩办事谢绝了夺情,在揣摩上意这点上他真的不如他的老师孙承宗。

孙承宗是曾国藩一样的军事家是帅才不是将才,善将将不善将兵。

当年魏忠贤捕拿杨涟等人下狱,孙承宗得到消息赶回北京城想搭救这些东林党人,但是在得到魏忠贤求天启下得诏命他回辽东任所的圣旨后二话没说就回去了。

居丧不满百日崇祯就下旨夺情,这说明崇祯确实已经很急了,可是你这会还跟急得火烧心的领导讲规矩,领导对你是什么看法呢?

他会不会认为你是在端架子,想要更高的待遇呢?

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袁崇焕得到了一封朝廷新的诏命,打开一看他傻眼了。

崇祯元年四月,命(袁崇焕)以兵部尚书(正二品,国防部长)兼右副都御史(最高检察院第三副院长),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明史》写到这结尾处还特意加了一句‘所司敦促上道’,这会后知后觉缺乏政治头脑的袁崇焕才意识到崇祯真地急了,于是赶紧地上路。

为什么突然袁崇焕就变成了袁督师呢?

因为辽东出了变故。

根据《清实录太宗本纪》的记载:

努尔哈赤第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

五月辛未,明人弃锦州。贝勒阿巴泰等率兵三千略其地,隳锦州、杏山、高桥三城,毁十三站以东墩台二十一。

显然辽东出现了什么变故使得辽东军不得不放弃了锦州,这促使崇祯给袁崇焕升官并同时催促他上路。

虽然《明史》这里什么都没多说,但是从天启七年十一月崇祯下旨夺情,到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才到吏部报道,这期间整整过去了半年时间,袁崇焕还是得到了升职督师的圣旨后才反应过来赶去北京赴任。

多疑而脾气暴躁的崇祯对袁崇焕的观感一开始恐怕就不会好吧?

人不能太顺啊

这也不能怪袁崇焕,他以县令得到提拔然后一年一级的升迁,但是他基本上都是在北方军伍中效命远离朝堂,显然他对于朝堂的险恶难以有时间去深入体会,而他的历代领导又对他的违规操作包庇纵容。

袁崇焕做事确实都是在做对的事情,但是做事有时程序比结果更加重要啊,而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一定地揣摩上意才行啊。

唉,这个世界上最不讨好的都是做事的人,做人易做事难啊。

本篇就到这里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熹宗乱局:改朝换代》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

(0)

相关推荐

  • 袁崇焕为何非杀毛文龙不可?两人究竟忠奸谁辨?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这桩历史公案,起主要作用的自然是袁崇焕本人的政治投机心理,和他赌徒心态的实际体现,但是谋杀毛文龙这种边疆大帅,事后还未受到任何惩处,关键还是明朝朝廷以及相当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东江集团 ...

  • 袁崇焕被凌迟竟然是应验了自己的誓言,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的人物,他作为辽东督师,曾镇守东北边塞,直面强大的后金,袁崇焕统帅所谓的"关宁军",取得了一些战绩,也被后世一些人认为是当时明朝边疆的"擎天一柱&qu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自寻死路

    崇祯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前文码字的说到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了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登莱兵备道王廷试和登莱总兵杨国栋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击. 毛 文 龙 再 拜 上 书 於 满 洲 国 皇 帝 陛 下.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崇祯元年七月

    崇祯帝其实也该算是年青有为者 上接前文. 袁崇焕紧赶慢赶地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赶到了北京,然后他就不着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待着没有要挪窝的意思,对此性急的崇祯多次在平台召见了他,主要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改朝换代

    木匠皇帝要走了 上接前文. 本来该说毛文龙的,但是码字的发现得先介绍下背景才行,可能毛大帅得往后挪挪了. 话说皇太极宁锦惹了一身骚回到沈阳,这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奈曼.敖汉向自己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与皇太极初识宁锦

    他又来露个脸了. 上接前文. 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一定要把防线向北推呢? 袁崇焕在一篇给天启的奏疏例说得很清楚: 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舞台之宁远

    有请天启大帝继续做他的木匠活. 上接前文继续说明清的辽东故事. 前面说到天启六年正月(这会应该是1626年底才对)高第跑了把舞台留给了袁崇焕,但是他也把关外所有能带走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山海关总兵杨麒也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贵人——孙承宗

    有请您镇楼 上接前文,关于袁崇焕现在网上多有胡编乱造的说辞,码字的说明朝皇帝顺便也把他的事情捋捋以正视听. 码字的看<明史>对一个地名颇感奇怪. 就是右屯,正式名称为广宁右屯卫. 明末的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