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赣铭文铜鍪[móu]

新浪微博 微信

西汉

解放前长沙市杨家山发现

器高20米、口径14米、腹径25厘米

敞口,束颈,鼓腹,底内凹,两侧有环形纽;有盖,中部有纽衔环。通体素面。出土时器内贮有粟米。盖和器身有铭文,盖沿铭文“杨冡[měng]赣家铜釜盖并重十四斤,”器身“杨冡赣家铜釜容三斗有盖并重十四斤。”

据说与该鍪同时出土的器物极多,青铜器有鼎、壶、钫、盒、灯、灶、剑等;漆器有银扣漆盘、方漆盒和玳瑁小盘、佩环等。据《汉书·景十三王传》所述“以孝景帝前二年立,以其母微,故王卑湿贫国,二十八年薨,子戴王庸嗣,二十七年薨[hōng],子顷王鲋[fù]鮈[jū]嗣,十七年薨,子剌王建德嗣。宣帝时坐猎纵火燔[fán]民九十六家,杀二人,又以县官事,怨内史,教诬告,以弃世罪,削八县,罢中尉官,三十四年薨云云”。根据这段史料,则长沙刺王建德承嗣王位,当在汉宣帝时,而漆盒和漆盘上面又有“元康四年杨子赣绪其子下”和“杨主家盘今长沙王后家盘”等铭刻,由此推知,此墓尉长沙剌王刘建德夫妇的合葬墓,杨子赣应即长沙王后的“名讳”。(注:长沙剌王刘建德,始元四年-宣帝甘露四年(前83年-前50年),在位34年。)

长沙杨家山“王后冢”墓中出土有“杨主家般(盘)今长沙王后家般(盘)”,“杨子赣绪具子下之康四年治” 、“长沙王后家杯”、“杨子赣绪饭盘”、“王后家宫”等文字的漆器,史载,汉时诸侯之女称翁主,“杨主”应为“杨翁主”之简称;“子赣”是王后的名讳,“杨主家般(盘)”,应是翁主陪嫁之物,多年后,翁主的女儿又嫁给了当时的长沙王刘发曾孙刺王建德,翁主将自己陪嫁品转给女儿做嫁品,故又朱书一行“今长沙王后家盘,”以示区别,母亲是翁主,绿漆书写文字,女儿贵为王后,用朱漆书写。

深入探索

一、古代炊具

古代炊具的发端,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炎黄时代。《淮南子》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三国谯周在《古史考》中说:“黄帝作釜甑[zèng]”,“……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可见在4500年前,灶、釜、甑已经出现。陶器的发明者据说是炎帝神农氏,古有“神农氏耕而作陶”的传说。考古发现说明陶器的使用还要早,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陶制的釜、钵、罐、盆等。而发明钻木取火之后,过去难以下咽的兽肉、鱼鳖和螺蛤等食物,就可以“炝生为熟”、“燔[fán]而食之”了。(注:燔即烤肉)

作为我国最早面世的炊具,陶罐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烹饪器具,它可以盛放液体和固体的食物。1992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距今8000多年的绳纹陶罐,是迄今所知最原始的陶器,它兼有烹调、盛食两大功能。接着出现陶釜侧是由陶罐变化改进而成的,釜的造型实际就是一个敛口圆底的陶罐。1995年,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不晚于公元前18000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之一,用于炊煮食物。陶器的出现和运用,使人们处理食物的方法又增加了烹、煮、熬、炖等手段。

玉蟾岩  陶釜

古代常用的烹饪器物还有鼎、鬲[lì]、甑、釜等炊具。青铜器的面世,为人们提供了更能传热的金属锅,炊具得到了改进。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huò]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杨子赣家”铜鼎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汉代以釜、甑蒸饭,而不再用鬲、甑合体之甗,这是由于炉、灶的普及,使三足器在蒸煮用具中退居次要地位。甑和釜是一器两部分,多为配套使用。用火在釜底加热,烧开后产生蒸汽,从甑的有圆孔的底部进入甑内,方能蒸熟食物。由此可知,古人很早就已充分利用器物形制以产生更好的蒸煮效果了。

几何纹铜甗[yǎn]

王后冢铜灶(附甑)

二、古代烹饪方法及食物

我国烹饪历史十分悠久,史前时期的先人就已经用陶鬲、陶甑、陶釜等器具蒸煮食物,肉食一般是在火上直接烧烤。到了秦汉时期,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大都已经出现,主要的烹饪方法有: 炙法、炮法、煎法、熬法、蒸法、脍法、腊法等。

古人烹饪方法,由《诗经》及其他古籍所见,以明火烤炙,以鼎鬲煮,以甗蒸,烤炙置于火上,固不待言,鼎鬲之属,均由器足支撑,置于火上,战国以来,煮食用釜,蒸食用甑,没有器足支撑,置于火上,即须放置在灶眼上。《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炊乎”,即可知釜甑是当时最常见的炊具。汉代明器及墓砖画像,最常见的炊具,也是灶上至少有两个灶眼,分别有釜甑坐置在灶眼上。釜甑下底深入灶内,受火面积大,蒸煮效果更好。一般将蒸东西的甑靠近火门,釜或罐放在后面,靠近烟突,只能用到余火的热度了。谷黍之食,以蒸食为主要方式,所需时间长,火力大;菜馔煮食或油炸为主,则用釜罐处理。

以汉代炊具烹调,主食是蒸熟的黍饭、豆饭、麦饭,若用釜罐煮食,则是似粥的羹,若熟后干燥,储为干粮,则是糒[bèi]。至于菜馔[zhuàn],可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例,根据出土的四十八件竹笥,五十一件陶罐中储存的食物遗存,可检定者,肉类有牛羊猪犬兔,禽类有鸡鸭鹅雉及一些雀类,鱼类有鲤鲈之属。另有三百十二片竹简的遗册,记载随葬物的品名,记载馔食,已是烹调的名称。其中虽有炙烤一类,最大多数是羹类,不少是两种原料配合烹制。

《礼记·内则》所记膳食种类,饭包括黍稷稻粱,尤以白黍黄粱为多。膳包括牛羊豕各别烹制的“臛[huò]”,牛炙,牛胾[zì]醢[hǎi],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芥酱,鱼脍,雉兔,鹑鸡。此外还有种种用配料的方法,例如蝎醢配苽[gū],雉羹配麦食,……又如“濡豚包苦实蓼[liǎo]”(猪肉配苦荼,加香料)……各种肉脯(干肉)皆须配菜叶……各有种种细节,而羹食自诸侯至庶人,都一概有之。

这些食品除了剁碎的肉末外,切大块的谓之轩,谓之胾[zì],切小块的谓之脍,谓之脔。这种切法,用来煮羹,要求掌握火候。烤炙用明火,极费燃料;明火只是架起柴炭,无其他措施可以改进。灶上作羹汤,可以通过改进灶的结构,来调节火势。洛阳烧沟汉墓,是近数十年来较早发现的大型墓葬群,共出土了陶灶一百五十五件。陶灶都是长方形,有灶身、灶面、灶门、火眼、釜、甑等构成。其他细节则差异甚大。这些墓葬的时代,由西汉中期以至东汉晚期。西汉中期的陶灶形式简单,灶上只有一个火眼,并未知道利用剩余热量。在西汉晚期,大火眼后,烟突之前,加一小眼,则可利用余热,通常有一个釜置于小火眼上。王莽及其前后,小火眼数目增多为二个至三个,有的在大火眼前面两侧,有的在大火眼后面。东汉中期,两个小火眼都相当大,并列在大火眼前面,灶面上刻画鱼肉食物及叉子钩子。东汉晚期灶,小火眼更大了,往往一个火眼、位于大火眼的前面,灶面上也刻画鱼肉及炊具图形。从这一系列的演变,可知釜的位置,从甑的后面逐渐移到前面,所用热量,也由余热逐渐转变为直接利用火门的主要热量。这一变化,说明了汉人对釜的用途日益重视;鱼肉及炊具有散置于釜的四周,也说明了做菜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切碎下釜煮熟。

相关评论

1.吴小平:《汉代铜鍪研究》,《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2.陈文领博:《铜鍪研究》,《考古与文物》1994年1期

3.张懋镕:《铜鍪小议》,《四川文物》2009年2期

(0)

相关推荐

  • 诗词里赏文物——釜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不晚于公元前12000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釜之一. 陶釜支 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双耳铜釜 泾川县博物馆藏 五熟釜 南京博物院藏 顾海丽 <七步诗> 魏·曹植 ...

  • 古代的炊具知多少

    古代的炊具包括灶.鼎.鬲.甑.甗.釜.鬶.斝等类别,其中又以灶为核心用具. 最原始的灶是在土地上挖成的土坑,直接在土坑内或在其上悬挂其他器具进行烹饪.这种灶坑在新石器时代广为流行,并发展为后世的用土或 ...

  • 中国干支铭文铜圆——光绪“戊申”总一文鉴赏

    来自话题 #古玩艺术品欣赏 3.1万篇 清代天津造币总厂机制最小铜元--光绪"戊申"总一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岁次戊申,由于制钱缺乏,度支部要求造币总厂(天津)颁发一文铜 ...

  • 汉钟鼎和铜鏡铭文欣赏!

    汉铜鏡铭文 此二件铜镜均为西汉中晚期所制.其铭文基本上为隶书,有篆书遗意. 其用笔类似篆书.笔画较均匀,无波磔.笔画的转折形态近于隶书,简约了篆书的夸转.其结体以隶书为主,部首写法大都比家书有所简化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铜柱铭文背后的故事(上)​II董清周

    铜柱铭文背后的故事(上) ☆董清周 诗云:"天策铭勋继伏波,蛮荒一柱矗巍峨.边燐著雨成苍藓,战骨逢春长碧萝.岂有英雄来古鹤,恨无遗老泣铜驼.即今交址归会溪,窃据余威未足多".       9 ...

  • 战国时期鄂君启铜节上的铭文, 一饱眼福!

    印谱印人印讯 战国时期青铜器物鄂君启金节,也叫鄂君启铜节,安徽省博物馆藏.1957年安徽省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舟节长30.9厘米,宽7 ...

  • 美国市场地摊发现一铜盆,刻有罕见上古铭文,专家大喜:史前国宝

    众所周知,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如今,我国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不仅又有着广阔的土地面积,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国也经历过一段困难落魄的时期,因为国力羸弱,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欺压 ...

  • 12.【秦金第一】吴大澂、端方递藏秦石铜权全形拓并铭文精本

    吴大澂.端方递藏秦石铜权全形拓并铭文精本[咨询价],近年手工精裱一轴,品相特别完美,参考最后挂图,此拍品为金石佳好楼自己挂的藏品,珍爱有加,非常漂亮,采用传统纸裱工艺,可以写满题跋跋绝对没有问题. 关 ...

  • 铜鹅谷遇雨 / 王向力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91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铜鹅谷遇 ...

  • “玉女”黄圣依和“富一代”杨子:哪有什么豪门阔太,婚姻不过是彼此成就

    “玉女”黄圣依和“富一代”杨子:哪有什么豪门阔太,婚姻不过是彼此成就

  • 中性色调豪华阁楼,细腻木纹与浅铜色灯具营造出平和宁静氛围

    这种豪华的阁楼风格内饰通过温暖的中性色调,细腻的木纹和浅铜色灯具的凝聚色调,营造出平和与宁静的氛围.定制的存储解决方案增加了高耸的地板到天花板的体积以及富有创意的隔墙的平滑和舒适的装饰. 定制家具为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