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一个成功的战略研讨会?

导语: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博志成长期专注于帮助中小型成长性房企,大量中小型房企在博志成的支持下步入发展正轨,快速成长,如旭辉、中梁、新力、弘阳、东投、嘉福等。而这些房企的快速成长大多是从战略变革开始的,战略变革的起点又是博志成帮助主持的战略研讨会。

当下很多中小房企开始有了战略意识,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和战略共识,在博志成的引领下,很多房企和很多机构也纷纷组织战略研讨会,但是普遍效果都不好。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博志成的战略研讨会成功率这么高,效果这么好?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借鉴。

作者/ 廖宝康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战略研讨会要有系统

战略研讨会虽然只持续1-3天时间,但是其是召集公司高管和骨干群体性的研讨,影响力和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虽然时间短,但难度其实很高。

战略研讨会研讨的是整体战略,而不是简单的头脑风暴。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框架来引领。

有的企业可能言必称战略,战略研讨会没有系统,通过头脑风暴输出“人才战略”、“产品战略”、“标准化战略”、“市场战略”等,其实这些只是公司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要通过整体战略框架输出这些落地举措,不能零散地头脑风暴得出来。

很多中小房企有发展的意愿和动力,也有在市场上灵活应变的战术,最缺乏的就是系统化的思维,不能从整盘去思考清楚如何发展,导致顾此失彼。

博志成结合十余年辅导中小房企成长的经验,总结出“战略落地八步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
战略研讨会要“落地”

战略研讨会研讨的是战略,很多企业和同行可能认为这个会就是务虚会,定下方向和目标即可。其实不然,战略不是考虑未来做什么事,而是站在未来去思考当下应该做什么事。

所以当我们理解清楚行业、市场、以及自身的资源,提出目标后,更重要是的如何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如投资、融资、团队建设、管理优化、运营、产品、企业文化和品牌等。

通过战略研讨会,让整体团队对方向和目标达成共识的同时,要对后续的落地举措也要有充分的共识,这样后续的各项变革工作才能顺利推行,团队在执行上才能力出一孔。

3
战略研讨会要有足够的引导

一个企业如果长期得不到成长的突破,那么其内部一定存在瓶颈,这些瓶颈有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公司意识不到,有可能是团队对这些瓶颈的理解有偏差,也有可能是知道这些瓶颈而不知道如何从系统上进行突破。

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战略研讨会来系统性地梳理方向、目标和路径,那么最好是需要有外部经验的输入和引导。经验输入和引导不是培训讲课,而是要激发和调动。当然这个外部专家必须要有足够的辅导经验、行业视野,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要求是极高的。

4
战略研讨会要“俗”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也借鉴了战略规划和战略研讨的方法论,甚至博志成的方法论也是公开给企业和同行的,但是不管是企业自己组织还是我们的同行去组织战略研讨会,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认为就是他们做不到 “俗”。

中小房企的团队普遍是擅长实操,不擅长对理论的表达和理解,所以当有些机构去做战略研讨会时,形象、言辞都非常“专业”,理论表述也很“高深”,这无形中拉开了和企业团队的距离。当产生距离感以后,企业团队对战略的感受就是“飘在空中”,很难与自身关联,在现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逻辑和理论的理解和讨论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要求主持引导的专家,要能深入浅出,以通俗而有又说服力的方式把理论和逻辑传达出来,同时调动和激发团队。

“俗”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和逻辑场景化。

可以结合团队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来解释和表达理论和逻辑。易于消化和理解。

2. 充足的案例。

主持人和专家应该具备大量的成功帮助企业成长的经验和案例,对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有丰富的处理经验。这样才能让企业和团队感同身受,让企业“眼见为实”,有足够的借鉴,进一步的就有更大的解决问题的信心。

3. 对企业问题极高的敏锐度

短短几天的研讨会上,专家需要与团队快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在表达上要接地气,要能快速捕捉团队中形成的顽疾以及其底层原因,再通过分享、引导去进行梳理和化解。

4. 有“招术”。

中小房企战略要落地更要有“招术”,对成长型中小房企来说,在系统梳理战略的同时,有很多现实问题会横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以“不是战略问题”来延缓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要求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快速给企业出具一些“招术”,解决一些影响战略的现实问题。

当然,这些都需要主持人、专家有超出一般的功底。我们经常说,博志成的方法论可以公开,但是研讨会的效果难以复制,核心是“黄博文团队”无法复制。

开好战略研讨会,是成功点燃一个企业发展的开始,以上要点,希望可以让企业和同行有所借鉴。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