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眩晕验案一则
叶新绿
初诊:2021年1月16日。陈某,32岁。因“备孕二胎”就诊。
患者性生活正常。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天,经期7天,量中,色红,挾少量血块。末次月经2021年1月16日。 头晕3天,视物旋转,泛酸、恶心。纳,寐一般。大便不成形,每日一解。生育史:1-0-1-1(顺产一胎;2019年因染色体异常,于孕8周胎停而人流一次)既往史: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输卵管通畅。舌淡红偏胖,苔薄白,脉细。
诊断:心脾气虚,痰浊上泛
治法:利水除饮,躁湿健脾。
方药:泽泻汤加味。
泽泻20g 白术10g 半夏10g 天麻10g 煅牡蛎30g 僵蚕10g 茯苓12g 陈皮10g,4剂。
二诊:2021年1月20日。泛酸、恶心除。头晕减轻明显。舌脉如上。
方药:守上方,7剂。
按语:早在《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迨《丹溪心法》中有“无痰则不作眩”之补充,风痰之论由是而成。《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泽泻、白术)是治疗支饮眩冒的著名方剂,“冒眩”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眩掉目瞑”。尾台榕堂在《聚类方广义》中注释为:“支饮眩冒证,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坐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医宗金鉴》说:“心下,膈下也。水在膈上则喘满,水在膈间则痞悸,水在膈下则惟苦眩晕。以泽泻汤之平和小剂主之,治支饮之轻者可也。”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记载一则医案: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
后世医家对泽泻汤的组方评述颇多。清·黄元御《长沙药解》说:“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以饮在心下,阻隔阳气下降之路。阳不根阴,升浮旋转,故神气昏冒而眩晕。此缘土湿不能制水,故支饮上泛。泽泻泻其水,白术燥其土也。”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
半夏,茯苓,陈皮取二陈汤之意,助泽泻汤燥湿健脾,治生痰之源。天麻为息风治眩之要药,今患者眩晕,视物旋转,必以息风定眩之天麻,方可抑其风眩之势。李东垣说:“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也。”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煅牡蛎质重沉坠,潜泄肝胆浊阴之气下达,善重镇安神,兼收涩制酸,止呕和胃。全方清浊分明,眩晕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