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楼之----邢台清风楼

中国四大名楼之邢台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旧城中心,原府衙前左侧,今府前南街北端。清风楼是邢台的标志建筑,是邢台文化的地标式建筑,是邢台的名胜,也是古城顺德的象征。从中承载着邢台古老的文化。府志称“郡楼远眺”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明代末李京写道:“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诗曰: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传说在唐代时,在邢台城中建有清风楼,为当时河溯名楼,古河溯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国各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来邢州,在此留下了春夏秋冬四季山水图,至今,在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保留着王维的夏、秋,冬三景山水图石刻三块。

王维山水图夏景

王维山水图秋景

王维山水图冬景

清风楼,据府志记载“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惨遭毁坏,后历代又复建,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天下四大名楼。

元代时,邢台大开元寺历十多年兴建顺德路大开元寺护国仁王佛阁法堂,建成后请“奉旨开法英悟正印宗慧大禅嗣临济宗前大都大竹林寺住持传法西堂沙门雪涧法祯撰”文,“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李思明书”丹,“昭信校尉福州新军万户府下副万户成度篆”额。于至正八年(1346)由当时顺德路大开元寺“管领大开元一宗诸路都宗摄悟空真智大禅师,当代住持传法嗣祖沙门翠峰琳吉祥立石”“顺德路大开元寺护国仁王佛阁法堂记”碑。

碑文说:建成后的护国仁法堂“岂与夫滕王、黄鹤、岳阳、清风之檐楹竟奇,水山争秀,与骚人墨客以迂阔之才,咏无用之句,戕窃虚名而已耶。”从碑文中获得两个信息,一是当时的四大名楼有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和清风楼,这个清风楼就是为邢台清风楼。二是开元寺的护团仁法堂,其建筑可与四大名楼“檐楹竟奇”。

清风楼为什么被列为天下四大名楼?

根据有关学者对邢台清风楼的研究,才使清风楼的社会价值得到初步的认识。

范仲俺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使岳阳楼成为天下名楼,因人楼名天下,因句楼名神州,成为墨客志士的美谈。王勃一篇《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滕王阁成为天下名楼。崔颢因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黄鹤楼》)让黄鹤名冠神州。

而清风楼为天下四大名楼,是因“清风”的立意。

明代编修,文人陈音是这样进行表述的:

政暇集客登其上,四牖洞阕,徘徊远眺,客曰,是楼也。客人登郡楼,沿四周凭栏,市肆栉比,邢州全景尽收眼底;登高而望,山水在目,极目远眺:

高凌霄汉,俯绝尘埃,远近山泽之胜,举在指盼间,维时淑气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葱郁,远山如黛,画景舒长,云踪出岫,槐柳垂阴,芰荷歆馥,玉露方浓,银蟾万里,雁鹜高飞,水天一色,疑寒互冻,竹松晚翠,积雪未消,列峰堆玉。

在文人的笔下,邢台的四季风景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而为什么楼独称为清风楼呢?

在陈音这篇清风楼记中,陈音独以发问:“四时万景,分萃毕陈,曷不一取以题子之楼,而独以'清风’名”。当时的顺德知府黎光亨是这样说的:“风之来也,凭高者先得,有伉斯楼,凉飙四集,爽我襟捃,驱此炎烈。上为自然之风。有耳者孰不闻声,有形者,孰不夷怿此?吾所以有取于风乎。吾子抱济物之志,非流连风月如庾亮者,岂羡风于斯楼。夫有声之风,足以袭人之外,无声之风足以感人之中。

周公告君陈曰:'尔唯风’。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德之为风,人人也深矣。昔杨震,胡质、包拯,赵忭,李及诸贤以廉为吏,脱然不污,至今千百载之下,想其清节,犹使人兴起踊跃,如盛暑而御凉风也,

今子之为郡,固扃私门,苞苴无路,污政溷淆,清风涤之。猛政酷烈,清风凉之。下吏承风,黔首戴德。有歌曰:三冬皓雪兮,我公之室,三春膏雨兮,我公之泽,君子之风兮,小人是则。故子以清风名楼。

明代重修清风楼是清风文化的延续,这是因为明代成化年间,明代政府对腐败非常痛恨,腐败也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难于避免的痼疾,而贪污受贿则是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表现。明代初期,朱元璋多次告诫属下:“天下新定,百姓财力困乏,犹如刚会飞的鸟,刚栽上的树,万不可拔羽毛,动树根。只有廉吏才能严格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贪吏则必然肥己害民,请你们引以为戒。”每逢召见赴任的官吏时要教诲一番:“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惠章,而刑责有不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身家诛戮者多。”这番话的大意是:我朱元璋效法古人,任命官员派往各地。这些官员刚刚提拔任用之时,他们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当官的时间一长,他们便又奸又贪。我对此早已有言在先,严格执法,决不姑息。结果是,能善始善终者少,而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者多。要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可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四处搜刮民财,闹得民怨沸腾,你就是手段再高明,也难免东窗事发。而一旦事发,你就要受牢狱之苦,判决之后,再送去服劳役。这时候,你得到的那些赃款在哪呢?也许在千里之外你妻子儿女手中,也许根本就没有了。不管怎么说,这些钱反正不在你手里,而在他人手中。这时候,你想用钱,能拿到手吗?你都家破人亡了,赃物都成别人的了,那些不干净的钱还有什么用呢?”

到了成化年间前后,官场腐败现象横行,为了遏止腐败,明王朝把惩治贪官污吏作为头等大事,大开杀戒,以儆效尤。凡贪赃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然后将其剥皮,里面填上稻草,挂在官衙左边,让每个为官者早晚瞻仰,知有警惕。

据文献记载,明代光是酷刑就有数十种之多。有族诛、凌迟、极刑、枭令、断手、刖足、阉割、剥指、剁趾、墨面、文身等等。此外,还有不少令人发指的刑法,如“铲头会”、“刷洗”、“抽肠”。

野史记载,明朝刑法中曾有一字叫“醢”,即是言将贪官污吏剁成肉酱,然后分赐给各地官员叫他们吃下,永记不忘。此类说法虽不一定可靠,但却反映出明王朝对官吏腐败的深恶痛绝。

将郡府的谯楼命名为清风楼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一府官员黎光亨适时提倡君子的德风,希望明代王权得以永固,这也是清风楼建造的原意使清风楼在建设时就赋予了一种政治涵义。

为此说,清风楼是倡导政治清明的楼,也是反腐楼,于古于今都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元顺德府戒石碑

民国旧影--郡楼远眺是古邢台的十二景之一

1970年代清风楼旧影

1984年清风楼旧影

关注点滴斋书房,共读燕赵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