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画不逊于潘玉良,是被我们遗忘的民国艺术女神!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
(wcweekly)
张荔英
她拥有众多标签:
民国风云人物张静江的千金,
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夫人,
纪录片《张荔英的世界》
巴黎的波西米亚艺术家,
中国第一代女性油画家,
新加坡六大先驱画家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但这些看似风光的背后,
实则是她漂泊动荡的一生。
她一生的故事,
几乎就是20世纪华人的缩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其绘画成就及传奇色彩,
并不逊色于旅法画家潘玉良。
只是在她的故乡中国,
她的故事鲜为人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張荔英父母(张静江与姚蕙)
1906年,张荔英出生于
浙江南浔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张静江不但学问渊博,
也酷爱艺术,
在商场更是长袖善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静江
因他仗义疏财,
不惜代价資助孫中山革命,
深得孫中山的器重,
并与之成为生死至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静江
其家族在清末民初,
势力遍布政、商、文化各界,
可谓权倾一时,富可敌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静江故居
母亲姚蕙,
则是苏州城里的大家闺秀,
能诗会画,有着深厚的
中国古典文学底蕴和
美学根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五朵金花”前排左起:芸英、芷英;后排左起:荔英、蕊英、茜英
张静江和夫人姚蕙有五个女儿,
个个貌美如花,冰雪聪明,
号称“五朵金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由于父亲张静江的贸易生意
遍及欧美各国,所以张家姐妹
从小便跟随父母游历世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
姐妹们既接受传统礼教,
又留学于异邦,沐欧风美雨,
上承古典闺秀余绪之外,
又别具西方之新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名媛
因而身上熏染出的那种
自然爽朗的神气、潇洒大方
的仪态都让彼时的上海人
眼前一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登上《良友画报》封面
并被奉为时尚与摩登的典范,
成为沪上社交圈炙手可热的
名门淑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五朵金花中,
尤以四小姐张荔英最为出色,
她的人生也最为传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张荔英从小就立志要当画家,
很早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天赋,
为此父母特意请了俄国的
私人教师在上海家中教她油画,
自此与西方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张荔英在完成高中教育后,
于1926年进入美国纽约的
艺术学生联盟正式学习艺术基础,
继而远赴巴黎的克拉洛西
美术专科学校与比娄学院接受
私人美术训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自画像》1930年代初
1930年,年仅24岁的张荔英
第一次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
后来她的作品又多次入选
独立沙龙及杜勒利沙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兰花 》 油彩 画布
受到艺评家的高度赞赏,
巴黎的第如迭坡美术馆还收藏了
一幅张荔英的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月饼与灯笼 》
在20世纪30年代,
亚洲女性画家的作品能够登上
巴黎雄奇瑰丽的美术殿堂,
是极难能可贵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榴莲与红毛丹》
这对年轻的张荔英而言,
无疑是莫大的肯定与荣耀。
此前,华人女画家中仅有
方君璧获此殊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当张荔英的绘画事业
如日中天之时,她的爱情也
悄然而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
原本着为艺术献身、抱定独身
主义的她,在巴黎邂逅了她的
真命天子陈友仁,并执意要
嫁给这位她心目中的'天下
第一美男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这一年,张荔英24岁,
芳华正茂,是巴黎画坛一颗
冉冉升起的新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
而陈友仁已55岁,原配妻子病逝
4年,政治生涯的巅峰期已过,
正过着艰难的流亡生活。
但张荔英不以成败论英雄,
她看重的是陈友仁高尚
的志节与品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外交家陈友仁
陈友仁,也是民国传奇人物,
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和外事顾问。祖籍广东兴梅,
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
早年在英国读书,辛亥革命后回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国民革命军收回武汉与九江英租界
在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期间,
他一举收复了武汉和九江英租界,
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石破
天惊的大事情,也因此被誉为
'铁腕外交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北伐前张静江(居中)与蒋介等人合影
然而,他们的婚事,
遭到张荔英父亲的极力反对。
且不说双方年龄悬殊巨大,
陈友仁还与张静江政见相悖,
又长年流亡海外,居无定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父亲大人自然是心疼自己的
掌上明珠。但虎父无犬女,
“民国奇人”张静江的女儿,
注定也是一个奇女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丽佳人张荔英
张荔英虽然遗传了江南女子
的含蓄温婉,但在她娇弱的外表下,
却包裹着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
她崇尚英雄,性格刚强,
全无一般豪门闺秀的文弱之气,
是个性鲜明的反传统的“侠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庆龄在莫斯科
出于对父亲恭敬,
对自己坦诚,对爱情忠贞,
張荔英鼓足勇气致函父亲,
陈述她与陳君相晤,
缘于孙夫人宋庆龄的引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因彼此相知相爱,故而放弃了
为艺术终身不嫁的诺言。
信中她语气坚定地请求父亲
同意他们的婚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
当时,陈友仁也有一信同时寄给
张静江,表白他对张荔英的
爱慕之情。据说张静江看完信后
气不打一处来,但这世上
哪有拗得过子女的父母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与张荔英婚事的报道
1930年,张荔英与陈友仁
在巴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宋庆龄也以大媒身份赶到巴黎
参加婚礼,当地很多报纸
都作了报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伉俪情深(陈友仁与张荔英)
婚后,陈友仁仍被通缉,
生活漂泊不定,但他们感情甚笃,
婚姻不失幸福美满。新婚燕尔的巴黎,
处处透着温馨浪漫,
连空气里都泛着丝丝甜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风雨同舟(陈友仁与张荔英)
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
他们会携手在塞纳河边漫步,
并肩去卢浮宫观摩画展,
或是一起参加法国的画家沙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与张荔英
其实,陈友仁除了关心政治、
爱好文学之外,对绘画
也有相当的造诣,所以全力
支持爱妻的美术事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肖像》
不仅陪她到郊外写生,
亲力亲为帮她操办画展,
并随时愿意为她摆姿势,
成为张荔英绘画生涯中
无可取代的肖像模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肖像 张荔英
抗战爆发后,陈友仁前往
香港从事抗日活动。不料香港沦陷,
他们夫妻双双被日军逮捕,
并被转押送至上海软禁于家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友仁肖像 张荔英
在漫长的幽居岁月里,
张荔英始终与丈夫风雨同舟,
不离不弃。期间,张荔英
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丈夫
画了很多肖像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自画像》1946年
也以自画像的形式,
记录下他们生命里的苦痛
悲欢和风雅独自。抗战胜利前夕,
陈友仁病逝于上海。那一年,
张荔英38岁。之后,她又继续被
软禁一年,直到二战结束才被释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此后,她以卖画为生,
在上海、纽约、巴黎等旅居地
都办过画展。
作品中的签名始终是'CHEN'。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她与陈友仁结婚后,就随了夫姓,
英文名Georgette Chen
是西方艺术圈所熟知的她的名字。
其一生存世之画作,统统沿用了夫姓。
即使她后来短暂改嫁也不愿改姓。
如此深情,天地可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北平风景》1946年
新中国成立前夕,
张荔英离开中国大陆,随身携带
一幅自己创作的《北平风景》,
连同她的故国心影,只身
漂泊到了南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风景
1954年,应新加坡南洋
美術专科学校校长林学大之邀,
张荔英任教于该校长达27年之久,
教授素描与油画,润泽了新
加坡无数的莘莘学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山水 张荔英
历经战乱、软禁、生离死别
及种种风波以后,颠沛流离半生
的张荔英深刻领悟到,
没有什么比能在这平静的新加坡安身、
靠绘画教学为生来得更叫人安心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海边 张荔英
在张荔英看来,新加坡长夏无冬,
风光旖旎秀美,海岸风平浪静,
最适合户外作画;而到户外采景,
正是她最喜欢的作画方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舢舨翩翩》1950年代
于是,人们常见一个
风姿绰约的女画家,开着她那辆
粉红色小车,忍受着炽热阳光的煎熬,
穿行于椰风海韵中,
只为找寻一个可以入画的好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船与老屋》 张荔英
在那个鲜少有女性开车的年代,
这实在是都市的一道风景,
更是一个艺术家忠诚的从艺态度。
而张荔英的小红车,
有时候也成了画面的一部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
南下之后的张荔英,
以其现代艺术美学观及对油彩
的娴熟掌握,为20世纪的新加坡
艺坛注入了一股清新活力,
并成为南洋画派的女先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位于圣多马径11号的南洋美专
她身兼艺术家和教师的身份,
同时也是一位激励人心的人物。
当张荔英第一次踏足南洋美专,
便对这座古朴的校园一见倾心。
之后,她在此执教直到退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她每年带一个毕业班,
每一个毕业班交到她手上,
都会成为她所说的“我最
偏爱的一个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年底骊歌响起,她又会亲手为毕业生
写一篇离别感言。柔软的文字里,
包含了一名教师对即将离校学生的
谆谆嘱盼,对学校的自豪和爱护;
也有一名画家对艺术的解读,
对潮流的诠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张荔英
这样的“离别感言”,她一写便是
20余载。除了每年带一个毕业班,
她还长期兼任英文秘书,协助
校方处理相关事务,屡次在关键
时刻为学校立下汗马功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张荔英
时光知味,岁月沉馥。
张荔英八十七载悠悠岁月,
不仅桃李盈门,亦留下
画作无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张荔英
她别样的人生,
不仅塑造了她个人的禀赋,
同时铸就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
让她成为20世纪亚洲最杰出
的艺术家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客家女人
她一生所绘,包括人物画像、
静物画与风景画。其作品拥有完美
无暇的笔法、暗淡柔和的色彩,
及一丝不茍的构图,
以其精致和细腻而闻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张荔英
她的画风深受塞尚和梵高的影响,
并糅合了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两家之长。
但她并不盲从,而是以其独特的美术
天赋,深刻体悟西方美术技法与审美
精髓,西为中用,开创出清雅宜人、
华而不艳的画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静物 张荔英
张荔英作品一直深受各方
人士的喜爱,被收藏于法国、
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为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绘肖像(1955-1956年)
据说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
就收藏了她三幅画作。但她的
大部份作品,都被新加坡政府
视为文化瑰宝,典藏在
国家美术馆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的作品在拍卖
还有一部分被拍卖,
用所得资金设立了张荔英
美术教育基金会,帮助那些家境
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荔英1967年的《水果》,香港佳士得83万新元成交
当地美术界还认为,
她是第一个把法国印象派绘画
艺术引进亚洲之人。因此受到
了广泛的尊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热带水果》
1982年,新加坡政府授予
张荔英国家文化艺术奖章,
以表彰这位富有献身精神的
杰出画家及美术教育家,为
新加坡绘画艺术所做出
的巨大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85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属下的国家画廊,为张荔英举办了
“新加坡先驱画家:
张荔英1985年回顾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张荔英一生中规模
最为盛大的展览,一口气展出
女画家172幅作品,连纪念册
也被索取一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莲花颂》,1962 年,长近1.5米
2013年,张荔英创作的
《莲花颂》,在香港苏富比以
916万港元落槌。这不仅是张荔英
创作生涯中最为出色之作,还是至今
拍卖史上最大尺幅的张荔英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莲花颂》局部
该作品是女画家在自家花园,
面对一池荷花,以一支性灵之笔,
幻化出一幅和平恬静,充满禅意
的不朽之作。画面中莲花摇曳
的风姿,宛如交响曲的高低音符,
充满着宁静、温暖的神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莲花颂》局部
而莲花乃佛家安静之物,
圣洁之花,象征品格高洁,
慈悲怜悯、蕴含般若之力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风中荷花》1970年
所谓,文如其人,画由心生,
张荔英就是这样一位忠实于
艺术、品格纯正、超逸脱俗、
性格外柔内刚的传奇女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93年,张荔英离别故国
近半个世纪以后,在新加坡
溘然长逝,终年87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带你看世界、开眼界、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