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对那些拘泥于鬼神迷信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高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灸砭石治疗的人,也没必要和他们探讨医术技巧与奥妙。那些患了病却不愿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即使勉强治疗也很难收到应有的疗效。

并不是说皇帝和岐伯没有同情之心,而是其揭示了古时候,比较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中医诊病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天人合一,心灵感应。具体说来就是,治病除了要符自然规律,还要有医患之间的默契,要有一个起码的信任与彼此的配合,至少你得相信中医可以为你治病,相信和接受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才能给你治病,这样治疗起来才能有好的效果。
练过气功或了解气功的人都知道,吐纳时,意念非常重要。你手指向哪里,你心中就要想到气到了哪里,这样练起来才会有效。针灸时也是一样,针灸要靠得气,针刺才能有效。得气是什么?很多人会以为,得气就是针灸医生的技术好,其实不然。医生的针扎得好只是前提,还得有患者的身心放松,至少是心理上不抵触不对抗,相信针灸可以帮他治病时,他和医生之间才有了默契,才有可能出现“得气”。而“得了气”,疗效才会好。所以,你找中医治病,是一种缘分;疗效如何?医生最多占50%,剩下的50%靠患者自己,就如针灸中的“得气”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临证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分病人,他们对中医缺乏基本了解,但是这部分人的心思又比较细腻,甚至细腻到让人无语,让人恐怖。我曾接诊过一位郁症患者,把了脉,开了药方,我让他去药房抓药后,就接诊下一位患者。没想到,那位郁症患者没有半分钟又转了回来,用手指着我为他开的方子看着我:“大夫,你刚才说的话我都能听懂,你方子上的每个字我都认得,你给我看病,前前后后还不到5分钟,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医生?”听了他的话,望着他的表情,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是一名郁症患者,我是他的主治医生,多年的从医经历告诉我,见证一个医生职业素质的时刻到了......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去取药吧,一周后再来找我。”结果,他只服用了十副药,病就好了。

一段时间里,我感到很疲惫。每天诊治几十位患者,都不算什么,就觉得有时候心累。患者的狐疑,患者的焦虑,患者的谨小慎微,与患者的期望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而这些东西几乎都在医生的诊疗之外,与医术无关。有住院的病人要针灸,刚针刺两次后问我:“大夫,我的病多久才能好啊,这都扎第三次了!”事实上,他住院已经是第九天了,口服药跟挂点滴,从入院那天起就没停过!结果他因中风所导致的语言障碍,丝毫不见效果。最后他的主治西医生找到我,让我给扎扎看,结果患者最后的焦虑和疑问,就都集中在我身上。还好,扎过四次之后,患者语言功能明显改善,六次扎完,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中医治病讲究心态,患者求医也要讲究心态。若想让医生将医术发挥到极致,达到最佳疗效,条件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患者对医生的绝对信任。“天人合一,心灵感应。”患者什么都不用说,医生自然能感觉得到。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