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发展的唯一出路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个人是民族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想重新复兴一个民族,细胞必须有活力,而活力又需要有动力。

那么,民族复兴的动力源自于哪里?

就源自于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而并不单纯只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强大文化软实力的五个必备要素,都可以在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悊(哲)学宝库里面寻找得到。

而当我们同步回顾西方哲学文化思想的发展轨迹时,却可以发现,它是逐步淘汰式的。

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每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有其历史阶段性,其思想理论都有应用空间的局限性。

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是一代接替一代地发展到了如今。

只有中国的道德根文化,无论是黄帝的文化还是老子的悊学思想,两千五百多年来岿然不动,历久弥新,因此具有特别的魅力。

联合国曾经将老子定位为世界第一哲人,这个定位并不过分,是绝对名副其实的。

作为哲人,老子在时间性、引领性上首屈一指,占据着思想道德的高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就像他的著作一样,一部五千言,既没有一个人的名字,也看不到一个局限性的地域名称;找不到一个时间点,也无法捕捉到一个空间点,实在是太超然,直指宇宙自然的本色和无色,以及每一个生命的内在环境。

所以,它是“内文明”与“外文明”的共同指针,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和谐发展的“定海神针”。

(编者注:人类文明最早期的起源,都是发端于修身明德“内求法”所诞生的“内文明”。

内求法的认知是通过修身治理实践,在实现天人合一的过程中,进入无为而知境界,了解与掌握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秩序法则,在质象学领域产生突破,然后再向外延伸应用于物相。

内求法是基于慧性“图象思维”,立体型展开的,没有内外之别,通透圆融,甚至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事物,能产生超强创造力和大慧大智。

外求法是人类丧失慧识悊学文化能力后,单纯运用“外求法”认知万事万物,单一性地向外索求物相结果的文明,难以确保符合天地自然法则与秩序,难以避免耗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缺陷与恶果。)

老子所讨论的,全部是宇宙和万物的“空”,以及“空”里面的“实”,是在“无”里面告诉我们最源头的真理,所以发挥的空间是无限的。

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穹,我们无法看穿天空的边际。

即使科学发展到现在,即使建立几公里直径的天文望远镜,我们也无法看透天穹的边缘,这就是质象“空”的奥妙。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研究物相的“实”,那就非得要一个星球一个星球地去探寻。

人类到现在还没有迈上火星的土地,仅踏上过月球的土地,可见,研究实相是进展非常缓慢的一种方式,而研究“空”、研究质象,才具有无限的自由度。

“空”里面质象的规律性一旦被揭示出来,人类就能够以此驾驭物相之实,把握物相的变化规律,因为物相的任何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全部都蕴含在“空”里面、“无”里面,蕴含在质象里面。

“空”渗透了任何物相,以人体为例,我们的腹腔里面有“空”,胸腔里面有“空”,脑腔里面有“空”,每个细胞亦有“空”,而中国修身文化的思想、实践以及方法论,全部都是集中在“空”里面。

当我们建立起“实”与“空”、“有”与“无”这个大的悊(哲)学观念之后,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指针。

我们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复兴、国家民族如何正确发展时,更是一定要进行悊(哲)学思考,与世界各地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进行一番文化软实力的对比。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占据高屋建瓴的立足点,这样才能目扫一切,心容万物,不迷不惑。

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宇宙天地的物相和质象,牢牢地确立了涵盖“实”与“空”、“有”与“无”的悊(哲)学观,就不会迷失方向。

(编者注:质象,即人类慧识所能感知的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能量属性,是相对于智识所感知的肉眼可见,仪器可感的物相世界的客观存在,包括了炁光音等能量以及炁光音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形态等。

物相和质象,是世界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具体方式。东西方对物质世界的不同的研究方向,根本本质是东方“内求法”和西方“外求法”的不同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所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而观察;剩余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

质理学是研究质象世界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统道德根文化学说中,已逐渐被现代物理科学所验证。对应于人体,主要指的精气神。)

文化的软实力贵在代表整个地球人类的根本利益,能够被世界各种文化和思想所接受和认同。

整个西方世界敬仰的,是中国道德根文化的源头,这个源头就在于伏羲的易道思想、黄帝的法道思想、老子的德道思想和孔子的原儒思想,而不是被后代篆改了的改良儒学式的孔子思想。

孔子的思想必须结合到伏羲黄老这个文化之根上,才具有强大生命力,才能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如果立足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文化向外传播,孔子学院前几年所遇到的令人皱眉的局面就容易迎刃而解。

以德国为例,每当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道德根文化系列讲座时,虽然前来听讲的华人华侨寥寥无几,但是来听讲的德国人不仅坐满了教室,甚至连走廊里都站着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该中心某次聘请孔子学院的学者做讲座时,听讲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六个人。这说明我们在哲学文化的高度上选错了立足点,无论是学习还是对外传播,在选择自己根文化的时候,还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文化的根!

老子五千言是一部超越任何宗教来指导全人类文明文化和教育进程的历史灯塔。老子的思想不是宗教的思想。

中华民族的圣悊老子在书写《德道经》五千言时,世界上还没诞生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而诞生很晚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不过是借用或部分地继承了老子道德悊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等理论。

中国始终是以文化建国,以文化为立国之本,从来没有依赖过、依靠过宗教思想。我们需要注意到自己软实力的整个系统,而不是局部。

当我们以管中窥豹的心理和视角来对待自己的根文化时,必定会自我束缚、自我局限,用已经残缺主根的枝干文化,是无法真正地走向世界,被世界各种文化所认同的。

前些年,德国的一家电视台曾经播出了《被改变信仰的传教士—卫礼贤和他的“中国之魂”》这一节目。

卫礼贤是一位在1899年进入中国的年轻传教士,他受教会委派,从青岛进入中国传教。但是,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卫礼贤却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信仰者,从一位神学家变成了汉学家、翻译家。

他在《中国之魂》一书中写到了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一个超出想象的文化宇宙。”他还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介传教士,在中国我没有发展一个教徒。”

近些年我们在西方看到的,却是与卫礼贤的故事完全相反的情景。

每到周日,大量的成人华侨和青年留学生纷纷涌入西方的教堂,成为西方文化的崇拜者。华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滋养,精神系统营养干涸。

要改变这一令人遗憾的现象,就一定要建立起对自己民族根文化的自信与土壤。

没有文化自信的厚实土壤,文化的软实力就无法真正地提升起来。

我们研究西方文化史就可以知道,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根文化是十分推崇和敬重的。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曾经称赞老子五千言“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全才科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因为受了伏羲八卦图的启发而提出了二进位制的思想,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他还根据伏羲和老子的阴阳学说,开创了德国古典思辨哲学,即辩证法的雏形。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现象,每当历史进入转折期,步入兴盛的阶段以后,都会伴随着文化的复兴运动,而且每次文化的复兴都会回到历史文化的源头上,在文化基因的井泉中汲取营养,在根文化中重新发掘创造力、潜力,然后再前进,才会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预言,只有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未来的良方。

道德根文化就是中国的本质,中国人的悊(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中国崛起的原动力。

东方慧识悊(哲)学文化与西方精细的意识哲学文化完美的结合,是世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唯一出路,慧识悊(哲)学文化将引领意识哲学文化走出历史的误区,这一点我们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华民族的道德根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整个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都是充满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思想的“执一以为天下牧”的优秀文化。

当前我们正面临的是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第三次复兴,与汉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第一次复兴;与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第二次复兴,具有全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具有面貌迥异的国家体制背景和科技生产力水平,具有极为有利的、迅速增强变化和置换的宇宙空间能量场力量。

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一个道德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这是天道赐予我们中华民族的机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中华道德文化传遍世界的世纪!

只要我们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道根德干,“修之身,其德乃真”地进行民族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必将在二十一世纪迎来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在世界大放异彩,开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同步共进的局面,重现万国来朝的道德盛世。

中国的慧识悊(哲)学思想一定会被世界广泛地接受并且应用。在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下,也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就会遥遥领先于世。

编者注:此文首次发表于纪念老子圣悊2589年诞辰 根据熊春锦先生中央编译出版社《东方治理学》以及红旗出版社《道德教育贵修身》著作综合编辑整理,如有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