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汹涌》:演戏与人生的互文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春节看的第三部电影是《人潮汹涌》,翻拍自2012年的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讲述一个偶然事件使两个人互换身份之后产生的奇异遭遇。
《人潮汹涌》的看点其实是刘德华。这位天王巨星的出演吸引了无数粉丝走进影院。于是,我在观影次日写了几句观感,瞬间便遭到刘天王粉丝的群嘲,终于领教了粉丝时代饭圈文化的厉害。粉丝看电影,不是冲着电影去,而是冲着明星去的。电影如何,角色如何,粉丝可以忽略。他们想看的,就是那张脸。
但毕竟这是多元化的时代,允许粉丝的追星,自然也该允许旁人的评论。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这样维护偶像,才是真正的‘黑’!造作的表演,有人喜欢,当然也要允许有人反感。”所以,今天我还要写下对《人潮汹涌》的看法,只是作为一个电影观众的一家之言,敬请批评。
看完《人潮汹涌》,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这部电影,其实就是讲了一个演戏和人生互文的故事。肖央饰演的陈小萌是一个不入流的蹩脚演员。刘德华饰演的周全名为杀手,其实也是一个演员。他用自己精彩的演技扮演了一个不杀人的“杀手”,一单生意收两份钱,迅速暴富。在澡堂里摔了一跤之后,周全和陈小萌互换了身份,依旧在各自的人生中努力演戏。但和日本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皆大欢喜的结局不同,《人潮汹涌》中,成功的演员周全依旧成功,不仅全身而退,还抱得美人归;不成功的演员陈小萌依旧不成功,不仅意外横财全部失去,而且生活依旧拮据,只好腆着脸向前任要回份子钱。
因为是刘德华主演,所以《人潮汹涌》中设计了多处彩蛋,对刘德华以及一些港片的经典作品表示致敬。比如周全开着摩托车飞驰的镜头(《天若有情》),比如周全用道具枪指着陈小萌脑袋的镜头(《无间道》),比如拍摄现场群演拍戏的镜头(《东邪西毒》),让熟悉刘德华和港片的影迷有了一份温馨的感动。
这些彩蛋,其实也是对《人潮汹涌》中演戏与人生主题的一种镜头语言诠释。刘德华在香港电影明星中素有“劳模”的美誉。几十年演艺生涯,他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开朗热情,口碑与人缘都很好。所以,刘德华的这种品质就被导演和演员映射到了角色周全身上。不管是演“杀手”,还是演穷途末路的小演员,他都是那么认真执着。乱七八糟的小屋,被他整理得井井有条。从没看完的表演艺术书籍,被他全部钻研了一遍。没人介意的路人甲,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得到导演的嘉奖。连高傲的上海白领美女,都不由自主地喜欢他。所以,他有权利责骂陈小萌,有权利得到李想的爱情。
但是,且慢!陈小萌就活该这样回到自己的落拓人生中去吗?就活该被世人忽略吗?这个世界上,刘德华只有一个,但却有无数个陈小萌这样的小人物在生活的温饱线上挣扎。他们不是不敬业,而是总得不到机会。横店也好,车墩也好,这样的群演还少吗?就像无处不在的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构筑起中国巨大的物流产业基础一样,成千上万的群演也是构筑起中国电影产业大厦的基础。他们的付出值得赞赏。他们的人格值得尊重。
日本原作《盗钥匙的方法》最后,堺雅人饰演的樱井武史问香川照之饰演的杀手近藤,你要接管我的人生是为了和那个女的在一起吗?得到近藤肯定的回答后,他嘲笑了近藤:那你还敢取笑我?这句反问非常有意思,说出了樱井武史的心里话,说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道貌岸然的大人物的鄙夷。
反观《人潮汹涌》,最后一个情节是陈小萌到前任的婚礼上,要回了他的份子钱,重新做回那个蝇营狗苟的小人物。
两个不同的结尾,反映出两部影片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前者是对弱者的同情,而后者则是对弱者的鄙夷。
我很赞同《盗钥匙的方法》所体现的价值观取向,而不认可《人潮汹涌》。
有志者事竟成,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这只是理想状态。更多的人,有志有为而一事无成。站在成功者的角度,对失败者进行居高临下的道德批判,无疑是轻松的,但却未必是正确的。
我非常同情《人潮汹涌》中的陈小萌。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皆是。他们人生的失败并不都因为自己的懈怠、懒惰,而有着复杂的原因。肖央在影片中努力演出了陈小萌的悲惨人生和善良人格,令人潸然泪下。我以为,他的演技一点不逊色于刘德华。但是,他的光芒却依旧被刘大帅哥所掩盖。这就是人脸的因素在起作用。
常言说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在众人面前扮演自己,和电影演员在镜头前是一个意思。表演要真实,做人也要真诚,排斥一切虚假。所以,想用他人的钱财改变自己命运的陈小萌被打回原形,而冒用他人身份博得美女同情的周全却功德圆满,这样的结局所显现的价值观实在难以令人认同。这是《人潮汹涌》最大的误区,也与导演饶晓志的前一部作品《无名之辈》对小人物的歌颂形成鲜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