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没能实现大学梦,所以更要拼命干活!

沈从文小学毕业后就再没有正式上学,但在21 岁的时,他怀着梦想前往北京,就是想读点书,接受大学教育。而现实残酷,摧毁了他的梦想,有的大学他没能考上,有的大学虽然考上了,却交不起学费,他不得不在图书馆自学,在“窄而霉”的小房子里爬格子。在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大学梦,希望当一回大学学生。即便在最落魄的时候,这个梦想依然强烈。

郁达夫第一次见沈从文时,是沈从文最艰难的时候。但郁达夫在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引诱你到北京来的,是一个国立大学毕业的头衔,你告诉我说你的心里,总想在国立大学弄到毕业,毕业以后至少生计问题总可以解决。现在学校都已考完,你一个国立大学也进不去,接济你的资金的人,又因为他自家的地位动摇,无钱寄你,你去投奔你同县而且带有亲属的大慈善家H,H 又不纳,穷极无路,只好写封信给一个和你素不相识而你也明明知道和你一样穷的我,在这时候这样的状态之下你还要口口声声地说什么大学教育,'念书’,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现在你已经变成了中性——半去势的文人了,有许多事情,譬如说高尚一点的,去当土匪,卑微一点的,去打洋车等事情,你已经是干不了的了,难道你还嫌不足,还要想穿几年长袍,做几篇白话诗,短篇小说,达到你的全去势的目的么?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有饭吃,你这一种定理,是哪一本书上翻来的?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的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我说了这半天,不过想把你的求学读书,大学毕业的迷梦打破而已。”(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从郁达夫的信中,我们可以猜测出沈从文当时对郁达夫所说的内容。郁达夫劝他放弃大学梦,就像他姐夫劝他放弃梦想一样,但沈从文主意打定,任何人都劝不回。后来,他虽然当不上大学生,但当了大学老师。他非常重视大学教育。而对于大学文凭,他也重视。不过,与其说他重视大学文凭,还不如说他重视大学教育对学生产生的益处。他最重视的乃是知识和能力。大学文凭往往是吃饭谋职业的敲门砖,而知识和能力才是永久的资源和财富。

早在沈从文当北大旁听生的时候,他就知道:“有不少不登记的旁听生,成绩都比正式生还更出色,因为不受必修课的限制,可以集中精力专选所喜爱的课题学下去。”(沈从文:《无从毕业的学校》)

1929 年11月4 日,沈从文曾请胡适准许他妹妹沈岳萌到中国公学作旁听生,为的不是给妹妹谋取大学文凭,而是“不求学分,不图毕业,专心念一点书”。

1935 年7 月14 日,沈从文在天津《大公报· 小公园》发表《废邮存底》。这其实是回复一位大学生的公开信,可以反映沈从文对大学教育的真实态度。信中提到:“最要紧的还是不要因为我说学校教育不合用,就轻视学校教育。学校有学校的好处,不过在学校时做文章的方法,同所谓'创作’稍隔一间罢了。我很羡慕一个人能受大学教育,我尤其尊敬那些能用自己力量不靠家中帮助在大学校念书的人,因为他可以读许多书,知道许多有用的知识!一个人应当知道的太多,能够知道的可太少了,不拼命总不成!”

至于沈从文自己,则始终把自己当成“乡下人”,当然也始终不避讳自己是“低学历者”。以此相对于“城里人”和“高学历者”,他并不觉得难为情,有时甚至因此为荣。然而,在现实面前,他也更懂得,正因为自己是低学历者,正因为自己一心干的是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所以要获得成功,就更得努力,更得全身心地拼命干活!

(以上文字主要出自《低学历的五大师》。有人以为我写了此书,就是要提倡低学历的大师,此言差矣!在我看来,学历仍旧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是,如果把学历和能力划等号,把学历当作招收人才的唯一标准,那就大错特错了。

品行与能力才是根本,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低学历或所上大学非重点者,则一定要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当更加努力向学,知行合一,在确定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拼命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方可真正成就自我,造福社会!    ——张建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