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摘抄:皇帝母后共理国政<萧太后奖励耕织,奠定经济基础>

在历经景宗“中兴”之后,辽皇朝进入了圣宗的“盛世”时代,辽皇朝国力达到极盛,与北宋的关系进入到了势均力敌的“新平衡状态”。圣宗十二岁即位,在位四十一年,其间多半时间国政由其母后、声名赫赫的萧太后萧绰摄政和实际掌控,甚至在她及她的儿子圣宗都已去世若干年后,辽皇朝依然沿用了她在世时所制定的既定国策。

有辽一代,耶律(汉姓刘氏)皇族与述律(汉姓萧氏)后族世代结为姻亲,因此皇后、太后多为萧(述律)氏。人们一般所传说、戏剧曲艺所演绎的萧太后,是指景宗耶律贤的正宫皇后、圣宗的母亲,后来被追谥为“承天皇太后”的萧绰(小名'燕燕’),由于评书演义《杨家将》千百年来的传播,而使人们耳熟能详的萧太后。982年景宗驾崩时,萧绰年方三十岁。她是太祖正妻述律·月理朵(述律平)之后为辽皇朝的巩固与发展建立过卓越功勋的又一位伟大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她不仅深明大义、虚心纳谏,而且用现实主义政策管理臣民和朝政,从而赢得了包括辽国境内治下的汉族官员、士大夫和大众在内的全体辽国国民的忠诚与尊重。萧太后也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统帅,她自己亲手创建了拥有万名精锐骑兵的斡鲁朵(即皇家禁卫军),甚至年过五旬还亲率军队与宋军对垒。

辽景宗皇后萧燕燕(953~1010)

如果从评书演义《杨家将》视角看待她,给人的感觉萧太后杀伐果断、睥睨一切、坤纲独断,其实真实历史中的情况并非如此。如果要真正厘清她在中兴辽皇朝所建立的殊勋,萧绰当不亚于她的夫君景宗。

景宗驾崩时,曾托付耶律斜轸、韩德让辅佐年幼的圣宗。萧太后不仅信任斜轸、休哥等契丹重臣,并且重用汉臣,以为巩固江山社稷之要。“(室)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语出《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辽史·室昉传》)

重用汉臣,意味着以契丹族高级贵族为统治阶级的辽皇朝,采用了中原封建制度和农耕文明来治理国家,萧绰在配合景宗改革穆宗时期严苛律法的基础上,注重执法宽猛并济,并从法理出发,对辽皇朝的律法进行了重大变革。其一是改变从前法律中残存的奴隶制社会影响,开始保护奴隶地位,缩小奴隶和奴隶主在法律方面的巨大不平等;其二是改变从前法理中“汉人依汉律(指以唐代的《唐律疏议》为依据所实施的法律法规),契丹人依蕃律(指契丹人依原始社会制度实施的部落律法)”的法理基础,即辽帝国全体国民无论民族,均服从于汉律,这样既保证了在法律层面的国民平等,也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同罪不同罚”、歧视汉人和渤海人的错误做法。

萧绰还整顿吏治,无论官员出身于任何民族,只要是在仕途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均一视同仁予以表彰、赏赐或晋升,反之,即使出身于契丹皇族或勋戚重臣之家,如果业绩不彰、惹得天怒人怨,也一样会遭叱责、降职甚至法办。

北宋军队虽然在高粱河大战中被辽军击溃,但这个新兴的政权既然能够实现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就说明其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而且更不断磨刀霍霍图谋燕云十六州,这对萧绰和圣宗母子来说,不啻为巨大的威胁。辽皇朝别无他法, 惟有发展经济、弥合民族矛盾,为增强国力而打好物质基础。

于是,萧太后听取汉臣们的意见,一方面在燕云十六州等中原传统上易于耕种的地方,招揽流民,大力开垦荒地,使得全国粮食产量在圣宗年间一直维持稳中有升的势头,有力地稳定了政局,也为辽皇朝日后与北宋的交手多次处于上风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辽廷在西北边陲原来以游牧为主的诸部落地盘,结合春秋两季的赈粮,开始尝试开荒种植粮食与蔬菜。渤海旧地农耕本来就很发达,在萧绰和圣宗母子的倡导下,农、渔、畜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在辽帝国契丹人居住的腹心之地的诸郡县,大量契丹人、库莫奚人也改变了以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