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聂看童画Nie1
我跟孩童介绍周思聪,一般简单地把她说成是人物画中西融合画法的受惠者,徐悲鸿影响了蒋兆和,蒋兆和影响了周思聪,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徐悲鸿有情怀,想用中国画来画素描,用西方油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是艺术上的探索之事,只是中国画本身就可以在具象与抽象中自然切换,于艺术而言,中西融合是否好事不得而知,但毕竟影响了很多人的艺术意识。周思聪笔墨下的人物很有气象,《人民和总理》人物准确,贯气通达,现实主义之风尤显,是其代表作,我让孩童临摹感受,当然就会有很多孩童画不准,可画不准并不代表画不好,在这里,童趣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童趣就包括了画不准,包括了孩童没有受过系统训练,而用自己本真之眼所看到的结果。
上面两幅画还算是认真,即使是小学六年级,也不过是这种水平,且这种水平至少在我所教的班里是很普遍的,尽管这一个六年级是我第一次带。我不想说教育需要系统规划,我只想说明应该怎样来看待童画,面对童画不轻易评定,努力找到画面中的童趣。我对孩童的引导不过是:你需要画《人民和总理》的局部,你要画局部就一定从五官这个局部开始画起,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比较着来画。可以说,有些孩童对艺术会天生有些感觉,他自有办法处理自己不准的画面,在课上我当然要表扬这样的作品,造型基本舒服,细节也开始逼近原作,有些学生的造型能力是很不错的。但在课上,我对下面第二幅作品更有一种由衷的欣赏,我觉得这是孩童才能画出来的作品,不是谁都能画出来的作品,这幅作品对师生皆有启示的作用。
这幅画可以说是这个孩童的天生直觉,一方面,我引导他多用铅笔的侧锋描绘,一方面,他把画不准的人物更加专注地画在了一起,使得画面有了一种很特别的味道,仔细看每一个人都很“丑”,但“丑”当中却散发着童趣,我不知道这番童趣能否转换成美,但至少让我对教育思绪有所领悟,画面千篇一律的“准”,换不来孩童生命的灵动,艺术之美是为了成全生命之美,毫无疑问,生命之美,本真之美超越艺术之美,而这种美始于童趣。
这幅童画不禁让我想到了周思聪的组画《矿工图》,其中的人物当然不如《人民与总理》那么准确,那么舒展,《矿工图》里的人物造型是怪异的,身形是扭曲的,情绪是压抑的,整个艺术格调很明显比《人民与总理》要高,要厚重,而中间的某些艺术要素与生命本源里的童趣是相通的,直率,直抒胸臆,元气饱满,不似《人民与总理》那么精于设计,那么小心翼翼。我想童画教育,美术教育就是给孩童提供一个开放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用艺术家的作品去佐证孩童的作品,我想是对童画表达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