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春
早晨起来得出奇的晚。
虽然时间已经到了八点了,可屋里还是黑乎乎的。拉开窗帘一看,雾将天锁住了。
不晴不阴,空中有雾、地面湿湿的,路上行人好像也没有打伞。不知道这属于什么样的天气。
早饭后,坐在电脑前码了会字,感觉没有太多的心绪。也许我是受了朋友的影响了,他说自己不开心。
我猛然想起来,今天是2月14日,自从2002年之后,一直觉得这个日子都得在过年以后一段时间出现,今年怎么来的这样早呢?
好在,当年给我姑娘的承诺是,只送花送到她18岁,今年她已经快19岁了,我可以不送她花了。好在今年不送花了,这样的天,你说我能到哪儿能买到玫瑰花呢?
估计王府井会有的。
说到王府井,突然发现这个地方非常的奇怪,外地人不知道王府井的历史和典故,北京人不愿意光顾王府井,可它竟然是北京非常有名的一个所在,来北京要是不到王府井,好像北京都没来似的。
当然,王府井对北京人也不是没有吸引力,王府井百货大楼曾经是北京经营最成功的商业,那里诞生了全国劳模张秉贵,他号称“一抓准”,传说,顾客买钉子,只要告诉张秉贵分量,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出顾客需要的数量,不差分毫。因为这个“特长”,张秉贵当上了全国劳模,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他的寸照塑像现在还供在百货大楼前面。
挨着百货大楼还有一家外文书店,当时非常受买书人的青睐。此外,王府井还有老北京惦记的,天元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亨得利钟表店、东安商场,最重要的还是那里确实有一口当年住在那儿的王爷使用的一口井。
北京人好像忘记了王府井,那儿的东西都是卖给外地人的,可北京人少不了王府井,总觉得那里应该跟他有些干系。即使一年不去几次,感觉王府井也是非常熟悉地存在心里。
可现在去王府井大街,北京人认识的可真不多了。也许是因为这个考虑,在王府井百货边上的商场的地下二层,现在有了一个特别的设计,那就是复古70-80年代北京人衣食住行见到的物件。其实,这些物件也不属于北京,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记得前年去上海时,在一个上海历史博物馆里,也见到了这些物件。
那个地方叫“苹果邮局”,邮局里不仅停放着以前的绿皮火车,还有80年代之前的老北京胡同,胡同里不仅有爆米花、自行车、放置脸盆的三脚架,进到屋里,各种物件就更加丰富了有立式冰箱、有缝纫机,有电视机、收录机、老式座钟和挂钟,街面上食品店、药店、书店、邮局一应俱全,有电影院和录像厅,还有说书的舞台,顺带说明一句,胡同里的厕所也很别致,在街面上不是摆设,可是具有实用功能的。
记得那次去上海的那个博物馆,他们仅仅是博物馆,不像北京的这家,博物馆与营业厅同时进行,还真的有人在里面吃炸酱面、馄饨和油炸货,冰糖葫芦、棉花糖、小糖人的生意都非常好。
我不是很怀旧的人,但是,我与所有见到这些物件的人一样,瞬间感觉亲切,好像是见到了来自家乡的老友。
有些东西,虽然在那个年代没有拥有过,如立式分体冰箱、单卡提式收录机、双卡收录机等,可那些带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且只属于那个短暂的时代。
不知道北京人正月初三是什么安排?在我们老家,初三好像都是去走亲戚,这个亲戚比较特别,是没有亲情关系的“亲爷”家。
在我们小时候,农村里人家还喜欢结亲戚,这样的亲戚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相处起来,有时候比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还要好,他们是凭着性格和兴趣结成的亲家,亲家中的绝大多数是有儿女盟约的,也有部分是因为,某家儿子养的精贵,必须认一门亲戚才好养活,有点像城里人的“认干爹”。
初三,差不多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亲爷家拜年,孩子长大后,假如没有跟亲爷家结亲,以后,孩子就将亲爷当成父亲一样地对待,起码相当于多了一个亲叔叔。
我以前有个亲爷家在江对面的湖西(江西省彭泽县),每年正月初三,不是我们去江对面,就是江对面的小哥哥来我们家。那时候两家来往可热闹了。最有意思的是,我母亲和干娘都有气喘的毛病,两家结亲后,就是两位同病相怜的母亲见面最少,以至于我母亲走了,干娘都没有见到最后一面,亲爷走的时候,父亲也没法再坐船过江。
现在四位老人都已经作古,我们两家兄弟姐妹也奔赴全国各地,但愿这样的亲情不因地缘而减弱。
吃过早饭,雾还没有散开。
春天的脚步似乎完全被困在说不清的雨雾里,有个朋友给我发信息,愚笨的我,好像雾里看花,一点理不出头绪。
在家实在待不住了,虽然知道柳枝还没有透绿,我还是想外出寻找一点春色,不然,总感觉辜负了大好的春节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府井步行街上卖气球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拉洋片的,已经将传统技法丢的差不多了,不会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游客都不注意步行街上的这个井盖,这就是王府井的由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以下不仅仅是老北京风情,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文件柜,当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财务科长以我的名义买了一套,价格260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以前英语教研室用来给我们翻录磁带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80年代初,很多时尚青年,拎着这个边走边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