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的空头支票:秦国算不算东迁时的弃子?|史记秦次元007

周幽王之变似乎给秦襄公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也像是整个周王朝的一个弃子。同时,作为大秦一族的领头人,秦襄公也许并不在乎谁该成为周天子。

周王室父子内讧,周平王姬宜臼一派引狼入室,由自己的外公联合犬戎攻进镐京,干掉了自己亲爹。这个时候,秦襄公应该是站在对抗犬戎的一边。在史记次元的《秦本纪》的开始,秦襄公的时代,西戎一直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也是最大的敌人。

后来,周平王姬宜臼和犬戎翻了脸。秦襄公自然还是站在对抗犬戎一边。这也可以说,不管周王室和其他诸侯的嘴脸怎么变,秦襄公的立场从来都没有变过。这倒让他成了最大的功臣。

后来,周平王东迁,开了一张空头支票,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秦国的历史由秦襄公才算真正开始。

记住这个时间点吧。这应该可以作为理解秦始皇之后,仅仅经历了二世,强大的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线索。

007

《史记》次元在叙述秦国立国的过程,也是非常尴尬的,整件事被表述得非常含糊。大概是因为对于周王朝来说,过程实在是太不堪了。在历史的认同里,周王朝作为一直被推崇的王朝,司马迁这么些,大概也是为了保存周王朝的一点颜面。

我们按照《秦本纪》的记录,还是来看看秦国的历史机遇。在周王朝的这段故事背景下,不同时间段不同势力之间立场的变化,大概可以看出,秦襄公应该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意思,简单,但是信息却丰富。尤其是“伐周”这个表述,很像是说,这场战事是西戎犬戎主动挑起的,攻击的对象是整个周王朝。

这也就意味着,周王室和他的诸侯们应该同仇敌忾,共同反对异族的入侵才对。

有时我会更倾向于认为司马迁有一种特别的幽默感,在他特别简略的用词中有着非常明确的反讽。这让《史记》更富有文学价值。

事实上呢?这一仗有一个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后来成为周平王的姬宜臼讨回说法。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太子姬宜臼。为了替他讨回公道,他外公申侯联络西戎犬戎等势力,组成联军一举攻进镐京,杀掉了周幽王。替姬宜臼成功实现了一场弑父夺位的政变。

我们大致看一下这其中的几派力量之间的权衡。同时也把“秦”作为一支带有特殊处境的独立力量来看待。

在这一时间段,犬戎西戎和申侯等联军可以视作一支为姬宜臼出头的势力,他们开战的对象是周幽王。

至于他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的利益权衡,不作特别的分析。在《史记》次元的表述里,周平王姬宜臼很像一只小白兔,他像是完全被动的,搞这么大事,他像是完全不知情。

第二股势力当然就是被攻击周幽王。虽然他荒淫无道,但他仍然是周天子,正统的位置还在那里摆着。为了他的利益而战的似乎还有刚刚兴起的郑国以及虢国等势力。他们是否真的出力了,其实也很难说。其他的诸侯呢?似乎都在等着看热闹。

《史记》次元给了一个比较勉强的解释,就是在经历过烽火戏诸侯这件事之后,诸侯都把周幽王当成了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因此,诸侯们都错过了起兵勤王的时机。这说起来很像是事后找到了一个安慰,大家都不是有意等这一结果的发生,只是搞乌龙了。至于责任呢?还是推到死掉的周幽王头上吧。谁让他那么荒唐呢?

如果把“秦”当成第三股势力来看,会怎样呢?在西戎的军队攻进镐京的时候,“秦”人参与保卫周幽王的战斗了吗?至少。在上面这句话的叙述里,是看不出来的。也许,他们也来晚了。

秦襄公应该不会在乎周幽王那档子荒唐家事,对于太子姬宜臼被废,“秦”人大概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立场。但是,有一个立场他们是坚定的,就是他们和西戎是世仇。尽管秦襄公对西戎有过妥协,也采取和亲的政策,但斗争一直都是主流。为了“秦”人的利益,他应该不会放过打击西戎势力的好机会。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

“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这是不是司马迁另外一个有意地模糊呢?“救周”,这一方面模糊了秦襄公出兵救援的对象,一方面也模糊了出兵的时间点。同时,也赋予了秦襄公这一行为的正义性。

如果秦襄公一开始就出兵了,也就是说,他站在了和周幽王同一条战线上,那就意味着,客观上他是阻止姬宜臼一派发动政变的。一方面是说,他虽然很卖力,但还是战败了。另一方面,他越是卖力,客观上在姬宜臼一边越不会有什么功劳可言。

但是,《史记》次元里明确说了:“战甚力,有功。”这个“有功”是后来秦襄公在周平王姬宜臼那里得到嘉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来,周幽王被杀之后,姬宜臼一派和西戎势力翻了脸。《史记》次元在这段故事里,没有介绍还有周携王余臣一段。我们仅仅依据《史记》次元的记录来看,大概是说,西戎借助参与为姬宜臼搞政变的机会,占据了周王室的大片土地,很像是赖着不走了。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翻了脸。说起来很像是姬宜臼卸磨杀驴,事实上更像是说他的委屈和无奈。

就在后来姬宜臼成为周天子之后,被迫东迁的时,他说的那句话透露出对西戎势力的无奈: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我们知道,在周幽王被杀之后,晋国、郑国成为拥戴姬宜臼的力量。这应该也意味着,他们驱逐西戎势力的新一轮战斗打响了,秦襄公应该也带兵参与了进来。

对“秦”人来说,他们对待西戎的立场从来都没变过。对西戎开战实际上算不上为周王室而战,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开战机会而已。因此他们打得特别卖力,应该是很正常的。

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秦襄公之前的几代人和西戎之间的恩怨,在他们之间争夺地盘的斗争中,“秦”人几乎经历过被灭族的危机。他们成为挡在西戎和周王朝之间的屏障,有谁真正帮助过他们吗?更多的时候,他们不过是在孤军奋战而已。他们必须在那个那片土地上艰难的寻找秦人一族的生存空间。

如今,就因为有了周王室的这样一次变故,诸侯们在为周王室而战的名义下,和西戎闹翻了。“秦”人似乎因此有了联合作战的帮手。不管别人怎么表现,反正他们在对抗西戎的战斗中,“秦”人是真正卖力的。需要明确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没有谁会给他们地盘,实际上,他们过去和将来拥有的立足之地都是他们流血从西戎那里抢来的。

因此,当成为周天子之后的姬宜臼东迁避祸的时候,“秦”人又能去哪里避祸呢?

“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周平王逃跑了。同时也意味着那些拥戴他的诸侯们放弃了和西戎来的野蛮人正面硬刚。或者说,他们并不愿意为了周王室的利益,付出更大的代价,丢下周王朝先祖建国的根据地,挟迫周天子东迁避祸了。

这么打脸的事,作为新一代周天子的姬宜臼面子还是要的。在东迁时,姬宜臼封派兵护送他的秦襄公做了诸侯。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有了秦国。

同时呢,周平王姬宜臼还把“岐以西之地”赐给了秦襄公。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块封地并不在周王室的手上,早就被西戎占据着。也就是说,周平王姬宜臼拿了一块自己并不实际拥有的土地赏赐了秦襄公。不过,这种臭不要脸的事早在周王朝建国之初,就是这么干的。

(周平王)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西戎占领的土地我是没有办法拿回来了,现在就给你们秦人了,至于能不能拿回来,就靠你们自己了。

对于秦襄公来说呢?他很像被一群人抛弃了。在诸侯们带着周平王姬宜臼东迁,秦襄公和他们挥手告别,一转身,就要带领秦人,独自面对和西戎势力的长期对抗。这似乎有一些悲壮。

不过,风险和机遇总是共存的。秦人终于成为周王朝的另一个诸侯国,登上历史舞台。和那些老牌的诸侯国比起来,他们面临的形势虽然凶险,但作为一支新兴的势力,要处理的问题却要单纯得多。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秦国真正的生存空间同样是在东方。

(0)

相关推荐